成龙拿遍国际大奖,却偏偏拿不到家门口的金像奖影帝,原因何在?
成龙,过去40年时间,都是举世公认的华语影坛第一巨星,中国电影第一名片,没有之一。他不止是以极具个人特色的功夫片,取得了超过35亿美金(260亿人民币)的全球票房,同时也获得了奖项等身的无数个人荣誉:
作为演员,成龙获得金鸡影帝,两次金马影帝;先后四次提名金马影帝,两次提名百花影帝,一次提名华表影帝,十次提名金像影帝。
作为导演,成龙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警察故事》);
作为制片人,成龙获得了一次华表奖最佳合拍影片奖(《神话》),一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警察故事》);
作为动作指导,成龙获得了金像奖的三次最佳动作设计奖,一次专业精神奖;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一次金特别成就奖,
作为综合电影人,成龙获得了美国人民选择奖(类似于“美国百花奖”)的最受欢迎动作明星奖;印度电影节(国际A类)的终身成就奖;上海电影节(国际A类)的杰出贡献奖;并最终加冕奥斯卡奖的终身成就奖,从此和黑泽明、宫崎骏等电影大师一起,进入20世纪最伟大的亚洲影人之列。
然而,成龙的演艺生涯,作为一个香港最著名影人,先后十次提名香港金像奖影帝,却始终未能获奖的经历,也让他竟因此被一些所谓的“影评人”们,真情实意地质疑其“演技”?“影评”人们甚至发自内心觉得成龙“演技平平”,或是言之凿凿认为成龙这样的功夫演员\喜剧演员,本身就不该得代表“最佳男主角”的影帝奖,——这还能不能更搞笑?
要知道,最早的前三届香港金像奖,就是一个在香港规模很小、影响也不大的《电影双周刊》杂志办的自娱自乐的玩意儿,用来奖励“影迷人”们最喜欢的“新浪潮”作品。这些“艺术电影”,在当时的香港影坛,非常小众不受欢迎,也根本没多大影响力,导致每届颁奖礼状况百出,合作伙伴不堪批评宣布退出。
第四届金像奖,靠俞琤女士四处奔走拉赞助、找嘉宾、定场地、做司仪才办起来,也是这届开始,才增设了男女配角奖,把一个正规奖项的架子勉强搭起来。
第五届金像奖,组委会终于改弦更张,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颁发给票房成功、大受欢迎的成龙自导自演影片《警察故事》后,金像奖才终于不再被认为是“与大众的欣赏口味格格不入”的小圈子游戏,影响力才逐渐大了起来,随着香港电影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而星光璀璨,水涨船高。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成龙的功夫片输出,影响力远及日韩、东南亚地区,甚至还打入美国市场,成为了继李小龙之后,东方电影的又一张名片,拍摄了多部好莱坞A类大作的男主角,在30年前就拿下了以当时汇率计,超过百亿的全球票房。
而整个香港也被视为名符其实的“东方好莱坞”,香港金像奖更成为业内最受看重的“华语奥斯卡”,虽然每届金像奖从提名名单起,就有明显而苛刻的地域限制,却远比从1995年起就放开地域限制的台湾金马奖更受热捧和推崇。
然而,好莱坞资本大鳄对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吴宇森等众多优秀香港电影人的邀请,正是为了把他们的电影动作精华一一汲取,用于自己的工业化影片之中,以工业化流水线大生产,对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的绝对碾压优势,强势入侵香港电影的各个传统市场,反手便彻底埋葬了港式功夫片和枪战片的国际市场前途,甚至在港岛本埠市场,同样将绝大多数港片打得落花流水。
那时候,也只有成龙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影片,能勉强与层出不穷的好莱坞特效巨制相抗衡,但终究是独木难支。
世纪之交,从香港回归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内陆电影市场的逐渐开放和蓬勃发展,成龙毅然率先北上,更将整个事业重心都转移到内陆,最终凭《新警察故事》,光荣成为首位获得中国金鸡奖影帝的香港影人。
他的豪言:【现在没有香港电影,只要一种电影,叫『中国电影』!】何其立场明确,何其掷地有声!虽然令他从此开罪了不少香港影坛的旧友,却旗帜鲜明地抒发了自己作为一个大中国影人的骄傲和情怀。
成龙在奥斯卡领奖时,面对全世界感言:【中国,她成就了我,我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这样堂堂正正的大中国情怀,这样顶天立地的大中国影人,愈发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香港金像奖,给不给他影帝,又能如何?
时至今日,当金像奖组委会主席仍然公开放言:「金像奖是为港产电影而生,绝不可能放宽地域限制」的时候, 从20年前实至名归的东方好莱坞、华语奥斯卡,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居然还不知反省,依旧坚持狭隘的地域意识,也就是放弃了融入整体蓬勃发展的华语影坛,而宁可选择退居一隅,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当然只能在华语影坛愈加边缘化。
纵观人类历史,有的时候是奖抬高了人,也有的时候是人抬高了奖。
托尔斯泰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落选了;门捷列夫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落选了;最后记录在历史上,丢人的是这两位大师?还是诺贝尔奖?
卓别林在演艺生涯没得奥斯卡金像奖,最后为什么奥斯卡组委会,非要补给他一个和成龙一样的终身成就奖?就是不想这么丢人地记录在电影史上了。
同样,成龙10次提名金像奖影帝,0次获奖的记录,最终写在中国电影史册,究竟是成龙的遗憾,还是这个影响力愈发式微、如今近乎无人问津的香港金像奖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