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85课:《诗经》“蔋蔋山川”,”蔋蔋“是何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85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蔭。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yīn,但标的却不是它本义的音,它本义应读作yìn。《说文》给的解释是:“艸陰地。”这是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树荫。荀子的《劝学》里有:“树成蔭而众鸟息焉”,树木有了树荫,众鸟都在此栖息。因为树荫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太阳照射形成的,所以这个字还有日影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如图:
(太阳照射下形成的树荫)
(二)这个字还有第二个读音,读作yìn。读古诗文这两个读音很容易读错,要仔细理解它的字义为何后,才能读准。读这个音时,字意一般有以下几种:(1)遮盖。比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里有:“榆柳蔭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首课本诗,不能读错,读错就会理解成树荫。而在这里是遮盖、遮蔽的意思。再比如杜甫的诗《堂成》里也有:“背郭堂成蔭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同样也是遮盖的意思;
(2)庇护。《水浒传》里青面兽杨志心里憋闷时想要:“博个封妻蔭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就是这个意思,古时的人一般的努力方向就是博取功名,使妻子受封,子女受到庇护;
(3)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功勋而受到封赏。跟上一个字意相关。比如《新唐书.选举志下》里记载:“三品以上蔭曾孙,五品以上蔭孙。”也就是说,在唐代,如果一个人做官做到三品以上,那么,从他的儿子开始,直到他的曾孙,都可以直接以蔭入仕,而五品官可以蔭到孙子一代。在这种体制之下,封建时代的人怎么会不拼了命向上爬呢;
(4)指不见阳光,又凉又潮。平常我们口语里说:这屋子很荫凉。(5)通“窨”,《说文》后面讲到窨字就会发现:“窨,地室也。”徐锴解说:“今谓地窖藏酒为窨,蔭与窨通。”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地窖,比如酒窖。如图:
(酒窖)
蔭的小篆写法如图:
(蔭的小篆写法)
2、䔏。读chò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貌。”如果仅看这一条,就是草的样子。徐锴的《说文系传》里说:“䔏,草相次也。”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说:“按:丛集貌。谊与萃略同,萃䔏亦一声之转。俗字作簉,从竹。”按这几个解释汇总下来,它的字义应当是草丛杂的样子,跟萃字略微相似。如图:
(草丛杂的样子)
但《玉篇.艸部》又有记载:"䔏,草根杂也。”又专指草根杂,并不指草,但大义基本接近。此外,上面说了,它的俗字写作簉,据《五经文字.艹部》:“䔏, 倅也。《春秋传》从竹。”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副,居次要的。
䔏的小篆写法如图:
(䔏的小篆写法)
3、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zī。给的解释是:“艸木多益。”徐锴的《说文系传》:“此草木之兹盛也。”茲的本义就是草木滋盛。如图:
(草木滋盛)
除了本义外,这个字还有如下几个后续引申生发的意思:(1)年。比如《孟子.滕文公下》:“今茲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这是关于“什一税”的记载,戴盈之说:“现在还不能做到,请让我先减轻一些,等来年再说……”(这后面孟子就讲攘邻人之鸡的故事);
(2)现在。《广雅.释言》里说:“茲,今也。”比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里有:“今臣生十二岁于茲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甘罗)说:“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
(甘罗像)
(3)代词,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里”、“这个”“这样”等,比如陶渊明的《饮酒》:“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茲”。冬天夏天交替变化着,人生的道理也正是如此(或说:这样);(4)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愈益”、“更加”,后来就发展成“滋”。比如《汉书.五行志》里有“赋敛茲重,而百姓屈竭。”颜师古作注说:“茲,益也。”;
(5)它还可以当语气词用,相当于“哉”,比如《书经.立政》里有:呜呼!休茲!“(6)此外,它还可以当“草席”讲,《尔雅.释器》里有说:蓐谓之茲。“郭璞作注说:“茲者,蓐席也。”蓐是540部首之一,后面会专讲。(7)最后,茲还是个姓氏。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í。只用于专用名词龟茲。是古代西域一个国家的名字,位置在现在新疆库车县一带。如图:
(古龟茲国位置示意图)
茲的小篆写法如图:
(茲的小篆写法)
4、<上艹下俶>,这个字GBK字库没有。读作d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旱尽也,从艸,俶声,《诗》曰:‘山川’”,据段玉裁注说这个字在《玉篇》、《广韵》都写作“蔋”,怀疑应当写作<上艹下滌>。如果熟悉《诗经.云汉》这一篇,就会发现,这里的句子后来都写作“旱既大甚,涤涤山川”也有的版本写作“蔋蔋山川”《说文》没有“蔋”字,一般认为两字相通。也只有这样一个用法,即组成叠词使用,例句说说《诗经》里的这句:“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大意是:旱情已经非常严重,山秃河干草木枯槁。眼看旱魔逞凶肆虐,大地好像烈火焚烧。这就是这个字的本义:光秃无草木的样子,样子如图:
(秃山无草)
<上艹下俶>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艹下俶>的小篆写法)
5、藃。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xiāo。给的解释是:“艸皃。从艸歊聲。《周禮》曰:‘轂敝不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写了一大段话,不引用了,大意是藃是槁的假借。如果按槁理解,显然不是许慎的原始标注“艸貌”,或者展开想一下,就是草大肥,禾苗都枯槁了。所以,一般这个字有两个意思:(1)草的样子;就是《说文》的“艸貌”;
(2)禾伤肥。这个出自《广韵.肴韵》“禾伤肥”。如何理解这三个字一直很有争论,有说,禾苗为肥料所伤(肥料过多,禾苗也吃不消);有说,禾苗为肥草所伤,据藃可能通槁来思考(这一点可以从许慎把这个字归类放在这个顺序来讲,是合理的),总之,禾的状态不好,两种说法都说得通。
(草貌:草的样子)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hào。指物变形而不平。《玉篇.艸部》里说:“藃,耗也,缩也。”《周礼.考工记.轮人》里说“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而不藃。”这是许慎引用《周礼》的原文。说的是制轮毂的过程,就用火烤材料的一阴面,而阳面保持光滑平整,就算用坏了,也不会变得不平整。我们现在弯曲木料或竹料,也用火烤其中的一面,另一面就会非常平整。章炳麟的《新方言.释言》里说:“今谓物不妥贴,偏颇暴起为藃”。
(以火弯竹)
藃的小篆写法如图:
(藃的小篆写法)
6、蔇。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jì。给的解释是:“艸多貌。”徐锴的《说文系传》里说:“莭犹密也。”很简单,就是草很多的样子,如图:
(艸多貌)
另外,这个字还指:来,达到。《左传.隐公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杜预作注说:“蔇,至也。”
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xì。专用于古地名,春秋时归鲁国境内,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
蔇的小篆写法如图:
(蔇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博大精深,体例严谨,内容确实有据,使它成为我国语言文字学的宝藏。近世的甲、金文研究,一方面使我们发现许慎和《说文》的时代局陷性和缺陷,另一方面则更使我们认识到《说文》是我们文史、书法、篆刻研究不可缺少的通古达今的桥梁,它的价值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