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关于古玺学习,你至少要知道这些内容

在我们这套篆刻学习课程里,古玺印排在汉印课程之后,为什么古玺印出现比秦汉印早,学习篆刻却要把古玺印放在秦汉印之后来学习呢,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战国玺的原印)

1、由于中国文字发展本身的原因,古玺印的字法、篆法相对复杂而无规律性。中国的文字固然发明很早,据唐兰的《中国文字学》载:“中国文字的发生,总在夏之以前。至少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了。”经过夏、商两个漫长的历时时期的发展,直到西周时期,中国的文字仍然是原始的,系统化不强的。再加上社会发展的原因,文字教育也是相对落后的,因此文字的使用仅只局限在少数人手里。到了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之后的东周,周王室衰微,周王朝只是名义上的天下所有者,中国文化进入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字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但却因为各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原因,使得中国文字更加多元化,到了公元前475年三国分晋(实际上结束于公元前453年)进入战国之后,中国文字更分化为特点鲜明的五个文字体系,即20世纪五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总结的三晋(韩、赵、魏,附周和卫)、秦、燕、齐、楚五系,这五系文字当然又形成五系玺印,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战国玺印的五大分支。

(楚系印风)

由于五大分支的玺印没有政令上的统一,因此基本属于百花齐放式的发展,要学习这五类玺印,就先要认识五类篆书文字(而且这五类文字,又是规律和系统化不强,与当代通行文字字形相差较远的文字),相对来说,对于一名篆刻初学者,学习的难度要远大于学习汉篆和小篆的难度。

(战国小玺原印实物)

2、因为是五类文字的原因,又兼之形成了不同的篆法进而影响章法。这五类文字,放在印章里,为了适应印面,满足实用的要求,制作者又对其进行了简化、合文、繁化、异化(主要是正反变化、正侧变化、字形移位等)、同化(各文字体系之间又存在通用借鉴的现象)的处理,因此导致印章中文字的识别难度进一步增加,对篆法的理解难度也进一步增加,其由于字法、篆法而对章法产生的影响是突出的,甚至这些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刀法的施行。

(晋系印风)

3、因为战国时期各地文化相对隔离,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进一步强化,从而又形成了各自地区不同的实用印章印风,地区不同,印章的制式、形状、大小,朱白等又各不相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不理清其印式的差别,就无法系统化地掌握战国玺印的印风特征,在实际的临摹创作中,也就只能是“比葫芦画瓢”式的摹仿,出现错讹问题的机率大增,因此,又要同时学习战国时期分属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对于印章风格的影响,这比简单地理解两汉、新莽等单一朝代的文化特征要难得多。简言之,学秦汉印,学的是一种文化。而学战国古玺,需要学习五种文化(尽管他们之间有相通之处),难度相对要高得多。

(齐系印风)

鉴于以上原因,学习古玺,需要注意下面这几点:

1、从文化历史入手,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文化。战国时期,各国的政令制度是不同的,再加上各地民风的差异,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自然体现在各国的印章中。比如秦系印章的严谨规整,是因为秦地人民长期生活在制度相对严苛的秦政治之下;楚系印章则浪漫奇诡,流丽多姿,这是因为楚地文化是浪漫和带有丰富的神秘色彩的;当然,齐系的宽博朴实,燕系的大开大合,三晋的精巧细微都是与当地的文化紧密相连的,要学习某一系列印式的印章,先学习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学习历史和当地的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楚系印章与秦系印章为什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长期联姻,文化相互影响。

(战国玺印原印)

2、熟悉各国文字。同学习汉印一样,从学习一方两方的汉印认识少数的汉篆文字为始,慢慢积累,最终日积月累学习成体系的某系文字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印章常用的文字并不多),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玺印的学习,系统化地掌握战国时期文字,有的朋友会说,我又不打算成为文字学家,记那么多太累了,其实,当在印章中用到某字,从字书里检到这个字,把它写下来,反到印面的过程中,如果对这个文字理解不深入,就无法对它进行篆法上的调整,进而就影响到后期的章法、刀法技法过程。战国玺印中的文字同一个字,常常会有繁简、笔画位置完全不同的多种写法,这种种写法的不同,常常会影响到章法中疏密方圆的调整。比如,同样是马,在战国玺印里,它既可以是椭圆形的主要字形,也可以是半圆形的主要字形,也可以是三角形的主要字形,当章法需要调整时,可以进行选择,如下图齐国玺印中五方“司马之玺”中马的变化;再比如,同样是“之”字的变化,也既可以是方的,也可是圆的,既可以有排叠,也可以不排叠,在不同的印章中处理时,对这些文字越是熟识,作品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方法当然有,就是把《战国文字编》、《古玺文编》这样的图书放在桌面、床头,时时翻检,日积月累,就如同学汉印时把《汉印文字徵》、《汉印分韵》、《缪篆分韵》这样的书放在手边一样。

(马与之的不同写法)

3、熟悉各国不同的印式。就如同学秦汉印一样,秦印的十字界格印式,汉白文印的均分印面印式,满白印印式、汉朱文印印式等等,创作之前,心中已有印式创作方向,成功的机会就大。战国玺印的创作当然也一样,齐系、燕系、晋系、楚系乃至秦系印式各不相同,又各有其特别的样式,创作之前要心中有数。

(燕系印风)

4、最后一条,就是专精一式,大量临摹。因为战国玺印印式众多,每一国别的玺印里又各有不同的印式,所以,选择其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自己喜欢的印式专精深入研究学习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因为不断有朋友催促写古玺类的文章,其实这一篇是答复这些朋友的,学秦汉印尚没有精熟到对文字精熟的地步时,最好先不接触战国古玺,因为战国古玺印的文字更复杂,体系更庞大,更没有规律可言,学习难度当然也更大。当然,其天真烂漫、纵横姿肆、浪漫奇诡、空灵精巧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主流汉印所缺少的。当然,不同的目的,对古玺印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里不再分开讨论了。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赵之谦篆刻 据考古资料证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件商代铜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样悠久的历史.根据著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的三个“小窍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学篆刻需要临摹,甚至我们还摸索出来了临摹顺序,即:先临秦汉印(汉印为主),再临战国古玺,紧接着才是明清时期名家印,最后再回归汉印.就是所谓的:初临秦汉印求得规矩,再临战国古玺得奇正之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这4点是章法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介绍的这方玺印是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十三方,关于这方印的地域判别,专家们有争议.有意思的是这方印是战国官玺里至今发现的唯一一方两面印.它的样式即印文如图: (两面官印) 印面是"仓吏&q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作业的第12方,古玺印的经典章法

    临摹前的一点思考 大概所有的篆刻学习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适合所有篆刻作品的章法原则呢?一旦掌握了这种章法原则,所有的篆刻创作都可以由此找到解决方法-- 这很玄妙,因为,一旦找到这种原则,就像 ...

  • 古玺临摹:如何通过临摹一方古玺学习更多的篆刻知识

    学篆刻,临摹是必修课,这就跟书法一样,书法学习要临摹古代的碑帖,篆刻学习要临摹古代的印章.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的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 ...

  • 实例:在汉印基础不扎实时,为什么不建议初学者学习战国古玺

    因为粉丝们的建议,在唐诗系列与<说文解字>课程之外,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恢复一部分篆刻相关的内容.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在汉印临摹没有一定的基础之前,为什么不建议初学者学习战国古玺. (篆刻 ...

  • 古玺学习:章法的重要手段之“聚散挪移”和“轻重调节”

    中国的汉字发展到战国之际,因为周王室式微,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文字构形发生了突发性的转变,因此,战国古玺所使用的文字异体纷呈,繁简无定.同样一个文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写法,甚至相同的地区相同的文 ...

  • 张鼎:古玺学习中的思考与尝试

    庚子新春,因疫情,闭居虞山,终对三峰,闻听钟鼓,惟书刻以自娱也.读<石鼓>,篆钟鼎,胸中顿生三代豪迈之气,施之于刀,宛然在焉! 此为一段刻于印章边款的感受,此间因写作需要,笔者用了大概两个 ...

  • 古玺学习中的“稚”与“质”

    关于书法学习,晚清艺术大师赵之谦在<章安杂说>里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夏商鼎彝.秦汉碑碣.齐魏 ...

  • 篆刻讲堂:古玺及其艺术特点

    篆刻讲堂:古玺及其艺术特点 (2017-02-22 17:20:06) 转载▼ 作者简介:王义骅,1971年6月生,斋堂承荫堂.篆刻师承西泠印社余正先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