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夏王朝夏文化的青铜器都到哪去了?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王朝历史,寻觅夏时期文物遗址,是“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中华民族还原民族历史文化的历史责任。

从目前考古成果来看,能够与夏时期4100-3600年前时段相关联的考古遗址有二里头考古遗址和三官庙考古遗址。二里头遗址年代在3750-3550年前之间,横跨夏商时期;三官庙遗址年代在3600年前,为单一夏时期遗址。二里头遗址被定义为夏时期文物的乳钉纹青铜爵,有传言为在二里头遗址民间征集,非二里头遗址一二三四期文化层出土,孰是孰非并无定论;在三官庙遗址出土了仅次于二里头遗址青铜器数量的一批夏时期青铜器,其年代为3600年前。二里头乳钉纹青铜爵与三官庙青铜器,是目前为止仅有的可以确定为夏时期的青铜器。为何夏时期青铜器出土数量如此之少?夏时期的青铜器都到哪去了?

当前,对夏王朝存在的地理位置有两种观点:一种为以主流学派历经百年考古研究成果建立的黄河二里头遗址 “中原中心说”,一种是以肩负尧舜禹使命、还原华夏文明史、复兴中华文化为基本任务的淮河禹会村遗址和四方湖古城遗址为标志的淮河夏文化中心论。夏商交替时期的安徽三官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商汤伐夏战争的残留,从战争遗留遗骨与青铜器相伴的情景来看,三官庙青铜兵器当为失败的夏王朝军队所遗留,而非战胜的商汤军队所遗留。三官庙遗址更接近淮河禹会村考古遗址,是典型的淮河文化区。如果说淮河禹会村考古遗址与四方湖古城遗址为夏文化中心区,那么应该在这一地区可以发现一些夏时期青铜器,实证夏王朝存在的出土青铜器,以填补夏文化研究的空白。为何会出现历史文化研究结论与夏时期青铜器出土的背离情况呢?

纵观我国历代历史文化研究与当代青铜器考古发现,以淮河禹会村遗址和四方湖古城为历史背景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并不少,甚至可以说代表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鼎盛时期,是西周历史文化的见证。淮河禹会村遗址和四方湖古城地区,在西周时期被贬称为南淮夷、淮夷、南夷,中性称谓为南国、南土,是西周京六师与成八师军队的主要作战地区。西周军队对南淮夷、淮夷地区的军事行动持续整个西周时期,有据可查、文献记载从西周开始的周公东征到周宣王时期,大的军事行动持续不断。周厉王时期,更是调动西六师成八师的全部西周主力军队用兵南淮夷、淮夷地区。西周青铜器禹鼎銘文记载:烏虖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

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尹吉甫奉命到南淮夷地区征集淮夷地区的税赋,青铜器兮甲盘记载:“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从兮甲盘铭文中,我们知道西周军队之所以对淮夷、南淮夷地区采取频繁的军事行动,是因为南淮夷地区是西周王朝的主要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地区,淮夷地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否则“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采取军事行动。

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有明确铭文记载西周征伐南淮夷、淮夷地区的青铜器有:

(1-1)录卣铭文(穆王时期,《集成》5420):淮夷敢伐内国。

(1-2)晋侯铜人铭文(夷厉时期,《近二》968):淮夷伐格,晋侯搏戎。

(1-3)师簋铭文(宣王时期,《集成》4313):王若曰,师淮夷

我帛畮臣,……今余肈令女齐帀、僰左右虎臣,正淮夷。即厥邦兽,曰冉、曰、曰铃、曰达。

(2-1)翏生盨(夷厉时期,《集成》4459):王征南淮夷,伐角、,伐桐、遹。翏生从。

(2-2)敔簋(夷厉时期,《集成》4323):南淮夷及,内伐、昴、参泉、裕敏、阴阳洛。

(2-3)虢仲盨(厉王时期,《集成》4435):虢仲以王南征,伐南淮夷。在成周。

(2-4)禹鼎(厉王时期,《集成》2833):乌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亦唯唯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至于历内。

(2-5)仲催父鼎(西周晚期[10],《集成》2734):噚伯边及仲催父伐南淮夷。

(2-6)驹父盨盖(宣王时期,《集成》4464):南仲邦父命驹父,即南诸侯,率高父见(视)南淮夷。

(3-1)竞卣铭文(穆王时期[11],《集成》5425):惟伯屖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

(3-2)史密簋铭文(西周中期偏晚,《近出》489):王命师俗、史密曰:东征。敆南夷……。

(3-3)无㠱簋铭文(西周中期偏晚(?)[12],《集成》4227):王征南夷。

(3-4)钟铭文(夷厉时期,《集成》260):王肈遹省文武,勤疆土。南国孳敢臽处我土。王敦伐其至,扑伐厥都。子迺遣间来逆卲王。南夷、东夷具见廿又六邦。……。

(3-5)应侯视工鼎(夷厉时期,《近二》323):用南夷毛敢作非良,广伐南国。王令应侯视工曰,征伐毛,我□□翦伐南夷毛。

(3-6)应侯视工簋(夷厉时期,《首阳》39):王若曰:“应侯视工,淮南夷毛敢口薄厥众鲁,敢加兴作戎,广伐南国。”王命应侯征伐淮南夷毛。休克翦伐南夷。

从以上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西周军队不仅对淮夷、南淮夷地区的军事行动相当频繁,而且伴随军事行动人员因建功立业而制作的青铜器也是相当众多。这些青铜器的诞生,是因为西周军事人员在对淮夷、南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受到了赏赐,为了歌颂周王、为了泽被后世,将所受钱财赏赐制作成青铜器,传承后人“子子孙孙永宝用”。

那么,这些众多的西周青铜器是在哪里制作?哪里拥有如此多的青铜器材料,可以为西周的“西六师成八师”这些西周王公贵族人员制作如此之众的青铜器?在另一批与淮夷、南淮夷有关的青铜器铭文中,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录尊】王令冬戈日:戲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古师

【竞卣】唯伯犀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正月既生霸辛丑,在坯。

【臤尊】唯六月,既死霸,丙寅,师雍父戍在古师遇从。

【帆卣】积从师,雍父戍于古师

【雍伯鼎】王令雍伯鄙于古,为宫,雍伯作宝尊彝。

【伯雍父盘】伯雍父自作用器。

【穑卣】穑从师雍父戍在古师。蔑历,赐贝卅锊。穑拜稽首,对扬师雍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戉。

【笱卣】笱从师雍父戍于古次。蔑历,赐贝三锊。

【穆卣】穆从师淮父戍于古阜,蔑历。赐贝卅锊。穆拜稽首,对扬师淮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

西周大批军队对淮夷、南淮夷地区的用兵,是驻扎戍守在一个称谓“古师”“古阜”“古次”的地方,位于西周内陆与淮夷地区之间,以方便控制整个淮夷地区,戍守可以遏制淮夷对西周腹地的侵犯,进攻可以方便直接攻击整个淮夷地区。这个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载为“古师”“古阜”“古次”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四方湖古城,一个靠近淮河淮夷地区的古代城池,只不过是以前的军事称谓演变为今天的城市称谓“古城”而已。

我们今天所称谓的青铜,在古代称为“金”,青铜器铭文也称为“金文”。在西周时期,青铜材料是相当贵重的金属,极其稀有。西周军队众多的王公贵族人员,在征伐南淮夷的战争中能将所受军功赏赐铸造为青铜器带回镐京,必有南淮夷地区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雄厚的经济基础。周宣王时期的尹吉甫来到的南淮夷征收淮夷税赋,制作的兮甲盘,充分地展现了南淮夷地区的富足与繁荣。

位于南淮夷的四方湖古城,正是当前中华民族所探寻华夏文化起源的夏王朝都城,是四百七十年历史的夏王朝的国都。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华夏文明走入西周王朝的历史之城,是催生西周文化文明高速发展、让西周时期走入中华信使时期的文化之城。尹吉甫在此采集了中国第一部民间诗歌总集《诗经》,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源泉。

西周鼎盛时期的形成,与持续数百年西周军队贵族长期驻扎在四方湖古城不无关系。富与繁荣的四方湖古城为西周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夏王朝时期积累的青铜文明为大量西周青铜器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青铜器制作材料。这些制作西周青铜器材料的来源,可能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夏时期青铜器,是夏时期青铜器难以发现的根本原因。

西周青铜器仲称父鼎和翏生盨,其中的铭文记载向我们展现了夏时期青铜器难以出土的一个痛心疾首的深层因素。仲称父鼎铭记载:“唯王五月,初吉丁亥,周白边<止及>中称父伐南淮人,孚金,用乍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翏生盨铭文记载:“王征南淮夷,伐角津,伐桐遹,翏生从,执讯折首,俘戎器,俘金,用作旅盨,用对烈。翏生众大姻,其百男百女千孙,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称父伐南淮人,孚金,用乍宝鼎”“王征南淮夷,俘戎器,俘金,用作旅盨”,西周军队贵族在征伐南淮夷的过程中,俘获了南淮夷器物,俘获了青铜器,用其制作成了“宝鼎”“旅盨”,成就了西周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呜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夏國”,夏王朝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谜,大量与南淮夷有关的西周青铜器的出现,也许正是其中的一个历史原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量西周王公贵族驻扎戍守在淮河夏都四方湖古城,并铸造大量歌功颂德的青铜器带回西周京城,以彰显西周王公贵族的文治武功。民间必然收集所有可以寻找到的青铜器器物与青铜材料,来满足西周王公贵族的需求。于是,盗墓的盗墓,盗宝的盗宝,掘坟的掘坟,偷盗的偷盗,强取的强取,豪夺的豪夺,收集的收集,骗宝的骗宝,造假的造假,伪造的伪造,亮剑的亮剑。长年累月,在西周军队长期频繁驻扎的四方湖古城地区、淮河淮夷地区,所有的青铜器都被融化铸造成为新的西周青铜器,被带回了西周镐京。以青铜文明为代表夏王朝四方湖古城地区,在三千年后要寻找并发现夏时期的青铜器,真是难上加难。

(0)

相关推荐

  • 南阳盆地门户之战:周厉王与鄂侯之间的爱恨情仇

    南阳盆地门户之战:周厉王与鄂侯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 鄂国,位于洛邑南边不远处的南阳.归属南阳市的方城县,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角,恰好在伏牛山及桐柏山之间,扼守汉江及长江流域进出中原的门户:归属南阳市的桐柏县 ...

  • 故乡怀远的历史白描画

    在华东淮水流域,过去流传着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古老谚语里,包涵着淮河儿女对家乡浓郁的思念和自豪认同的情怀. 平坦漫长的河谷地带,是从大别山由西向东.由高山延伸到大平原的洪 ...

  • 汪清扬:淮水之南

    淮河古称东渎,与西渎黄河.南渎长江.北渎济水并列中国古代四大水系. 甲骨文中的淮字,由一只水鸟和一条河流组成,有水鸟欢叫嬉戏飞翔之意.诗经有句,曰"淮水汤汤",曰"淮水湝 ...

  • 东夷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下)

    (续上)据<史记>记载,周武王曾封太公望于营丘,国号齐,正是薄姑的中心地区;封周公于奄,国号鲁,正是奄的中心地区.当薄姑与奄起兵反周时,追随者还有许多其它东夷方国与部落,<孟子·滕文 ...

  • 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涂山会盟 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禹因治水有功,德行服众,被指定为舜的接班人. 大禹为了巩固王权,征伐三 ...

  • 夏文化考古新发现,终于发现夏王朝难觅踪迹的历史原因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是一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因为在中国信史之前的历史都归于传说时期,能够流传下来的真实材料极为有限,需要更加珍惜,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通过多种方法加以深入研究,以找寻夏 ...

  • 夏朝历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梅花故事关注2021-05-03 02:13大图模式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 ...

  • 为了二里头考古遗址,断送夏文化夏王朝的完整性,有道德吗?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是中国考古学产生的主要任务.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华诞,破解夏文化夏王朝的文化历史重任,也由当前中国考古界与考古学者所承担.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

  • 三星堆遗址金杖及与夏王朝关系考

    三星堆遗址出土一根金杖,长1.42米,杖上有四支箭,贯穿两两相背的鱼和鸟.金杖的惊艳出世,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因为通常认为中国文化里没有"权杖"一说,三星堆文明被怀疑是西来的异族文明 ...

  • 夏王朝志在必得——致国家文物局夏文化研究等单位的公开信

    尊敬的中国国家文物局 "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工程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 您们好!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破解夏王朝历史.解开夏文化 ...

  • 印度女学者: 中国夏朝被找到,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是中国夏王朝!

    印度著名的美女学者米尔卡丹妮,近日继续发表了她对于古印度河文明的系统研究成果,这一次她提出的观点更大胆和激进! 通过国际学术界对古印度河文明出土的考古成果,结合中国存世的古文献,米尔卡丹妮认为整个印度 ...

  • 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作者:赵辉)华夏民族是以华夏文化共同认同形成的族群,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族群.夏王朝是华夏民族与文化的原始来源,夏王朝时期诞生的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根主脉.要破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来源,首先要 ...

  • 双槐树遗址当为女娲(伏羲)神农时期古城,属古夏王朝女娲(伏羲)帝都

    双槐树遗址当为女娲(伏羲)神农时期古城,属古夏王朝女娲(伏羲)帝都 双槐树遗址是一个怎样遗址呢?从5月7日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查找资料,试图搞清楚双槐树遗址的历史脉络,给其一个合理的历 ...

  • 庙底沟文化控制区域是女娲神农氏国联邦,即古夏王朝

    庙底沟文化控制区域是女娲神农氏国联邦,即古夏王朝 文|黄饮冰 核心提示 一.庙底沟文化符号及其内涵解析:庙底沟文化即是古夏王朝文化 1.庙底沟文化四瓣花纹 2.庙底沟的漩涡纹 3.庙底沟文化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