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主流,难成一流:被媒体放大的焦虑

1

从餐厅出来,被提醒后面长了不少白发。虽然自己早也知道,但内心还是“咯噔”一下,那种感觉细思过的人可能会比较强烈吧。想想之前还用镊子去一根一根的拔掉头上的白发,试图掩盖某种难以启齿的证据。

前几天,在环校跑过程中,不知怎的扭伤了脚,实在疼得厉害才去医院买了一盒药。50块钱,眼都没眨一下,就开出去了。

每天拖着一瘸一拐的伤脚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很深刻的反思。想到人这个机体,就是一个个零件的组合,但是它所能做的事情,却又是这些零件之和。这就是系统(整体)与局部之和的关系。

可以看见的是,前者大于后者。

除此之外,还想到一个点,那就是2010年就提出的一个概念——未富先老。

这个词可能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却是各异。当然,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关注这样一个就好了。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那天我没有能力支付那50块钱,那盒药肯定就不会给到我,我也会因为没有支付能力而遭受额外的疼痛。

但是,你不能就此说医院很绝情,见死不救(抱歉,还没严重到这个地步)。救治病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更为稳健的社会运作体系中,付出要得到收获,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做好事、善事。

所以,医生只是整个医疗系统中的一环,要维持这个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能想当然就改变某些规则和当事人的行为。

否则,这个系统一定会变得脆弱,甚至在某个时候便会崩塌。这样伤害到的,又何止你我呢?

2

基于以上的简单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结论:增加自身的反脆弱性。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农民不知道哪一年会发生自然灾害,如洪灾、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他们就会将每年收割的粮食一部分用来储藏,一部分用来变卖以补贴家用。

储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反脆弱性。为什么呢?因为,根据经济学上的供需关系,如果哪一年粮食歉收,那么势必导致粮价的普遍上涨。粮农如果没有自己的余粮,那么就肯定就会以高价从市场上买回。

可能有朋友也会发现,粮农卖出去的粮食,价钱可是很低廉的。但是,一旦当他们去买回粮食的时候,价钱至少是他们卖出时的两倍。这样对于粮农来说,且不是两头吃亏?

那么,当他们家中有余粮时,他们就不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至少在粮食这一方面是这样。也就是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反脆弱性得到了提升。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增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样才能降低甚至是消除我们被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像开头我去买药一样,花出去的钱是一种成本,但它却能为我减少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的反脆弱性。

同样的,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我会肯定就会下意识去去保护自己的机体少受甚至不受伤害。这同样增加了反脆弱性。

那么,第二小节开始便提出的结论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面对VUCA(乌卡时代,指易变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增加我们自身的反脆弱性。

3

年轻人的焦虑是被媒体制造的。

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当然,这句话是在我们有着共识的圈子中,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

那么,大家每天看到的资讯少则几条,多也有几十甚至上百条。有些广告、资讯弹窗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不信你看看那些动则上万的浏览量怎么来的呢?

既然如此,就意味着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气泡圈内,那么就能接触到的资讯也就大同小异,这就形成了一个信息的回音壁。大家看到的,听到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这里。一些人去制造焦虑,并通过贩卖焦虑为生;一些人则被动地加入到这个阵列中来,成为其中的一员;那还有少部分人,就具有信息的甄别能力,以及系统的思考力。渐渐地,差别就变得越发明显起来。

那么,如何应对呢?答案还是增加自身的反脆弱性。的

你一个人走肯定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找一个有利于增加反脆弱性的圈子,这个圈子有利于达成共识,并且你在里面能真正成长,增加自身的反脆弱性。

例如,你学会了范畴错误的定义,那你对一些事物的属性就有了更好的区分感。在日常的应用中,你就不会犯片面思考的陷阱之中。

但是,找圈子,一定要找能达成共识的。并且是有利于提高自身水平或者是超出自身水平的。

毕竟,不入主流,难成一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