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会学习的7个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关键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好习惯。”这是因为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的习惯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为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迅速提升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提出中小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要求,学校可结合“中小学生学习规范”认真施行。
一、制定计划
“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学生如果在学习之前能先拟定一个计划,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1、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支配时间,按学期、月、周、天制定学习计划。学期和月计划可以定纲要性的;周和天计划就要订得具体可行。
2、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便于督促自己。
3、计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防止偏废。着重学好基础学科;不能以自己的兴趣好恶偏科;应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弱门和某学科中掌握不够牢*的部分作为主攻对象加以突出。
4、计划里一定要安排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5、争取得到老师的指导,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随时修订学习计划。
二、课前预习
学生如果能怀着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做好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个总体了解,就可以有目的地听讲,就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就会怀着极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
1、可以今天预习明天的新课,也可以提前一周预学下周的新课;还可以对新教材按章节或按单元自学一遍,然后在上新课前再自学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
2、通过精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尽量弄清新教材中的新概念及其含义,掌握新课的基础内容,找出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新课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主要问题。
3、新知识与旧知识是连续的、渗透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能学会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课前自学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4、课前自学要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工具书、参考资料、各类仪器等)。理科要加强必要的观察、实验和调查。
5、对于新教材的难点、疑点在自我思考之后,也可以和别人共同切磋,并要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利于上课时更好地把握听课重点。
6、对新教材进行思考、议论、消化的过程中,要做好自学笔记,自学笔记仍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
7、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自选练习,一方面验证自己对新教材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入地发现新教材的难点。
预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逐步养成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
第二、预习要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第三、各门课的预习要有侧重点,难度大的科目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的就可以少预习一些时间。对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要进行重点预习。
第四、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而打乱正常的学习秩序。
三、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在专心上课的过程中,会更加懂得也只有在这时,才会更欣喜地体验到做课前预学的乐趣和认真听课的重要。
1、应使自己的学习情绪在整堂课中处于稳定的兴奋状态并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使自己的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思维的品质。
2、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3、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勤于发问,争取当堂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4、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必逐字逐句地把老师说的、写的都记下,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疑难分析、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翟华要记下,并尽可能条理化。
5、实验课、音、体、美、劳、计算机课等活动和操作型课程,要特别注重观察、遵守规程,积极动手,注意安全。
四、及时复习
如果在课后马上动手做作业,这是不科学的。在没有全部解决新课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没有取得对新课条理化的认识之前就动手做作业,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即使做完了作业,在头脑里对新知识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
如果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在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使其系统化的基础上再去做作业,就能达到灵活运用和牢固掌握旧知识的目的。
1、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应检查新课中遗留下的知识障碍,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就会使课堂教学中未曾弄懂的问题得到解决。
2、抓住新教材的主要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把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进一步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3、在消化新课的基础上,要下功夫对一些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加以理解记忆。
4、一边复习,一边将你的复习心得写在复习笔记上,还可以在课本上批注。
5、每晚睡前,对当天所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回顾一遍,可以提高当天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复习要及时。要想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抢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当天复习效果最好。
第二、要重视初次复习。初次复习的效果越好,以后再复习时节省的时间就越多。
第三、复习要突出重点。有重点的复习指重点学科复习和重点内容复习。哪一门功课薄弱,就集中力量进行复习,哪一方面内容是弱点,就多下功夫。
第四、要注意系统复习。单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复习,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达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强化记忆的目的。系统复习时要特别注重中间部分知识即最容易忘记部分知识的复习。
第五、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五、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并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带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什么叫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呢?就是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各种作业都应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作业应当精练,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所谓精练,就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可材,搞清概念,弥补知识缺陷加以解决;如果属于马虎、不认真等方面的问题,就应在培养自己的学习作风上下功夫。
4、把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在时间允许时,还可再选做一些同类型的题目,以加深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
5、对那些经过反复思考仍然不能纠正的错误,就要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等,直到弄懂为止。
六、系统小结
学习规则表明,系统小结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零散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和条理化,以便找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
1、小结一般可按单元小结(或按章小结)和阶段小结(按月、季、学期小结)进行。
2、小结时,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这一联系的重新认识,使这一单元或阶段的知识系统化。
3、要注意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知识部分的深入理解。
4、小结时,可用表格、提纲、提要等形式加以提炼,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表达出来。
5、小结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写一些小论文或做一些科技设计和试验。
6、通过小结,可以“薄化”教科书。这样,在迎接各种考试时,便会心中有数,镇定自若;由于小结把知识梳理得有条不紊。所以在参加考试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七、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它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课外学习的内容要健康有益,涉及面可以尽可能地广泛些。
2、课外学习的时间安排要以不影响课堂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原则。
3、要争取得到内行者(专家学者、科任教师、家长等)的指导,努力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4、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广泛获取有益知识,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感。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增长才干。
5、积极参加课外文娱体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