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爱】表哥其人其事/贾海鸣 马可达
他是我们的直系表哥,今年69岁了,在民政局退休。我在公安局上班,表弟在电业局做事。甭看我们在一个城市工作,各自忙乎自己的事儿,平时很少见面。只有在逢年过节之时婚丧嫁娶之场,才会碰头聚在一起,说说久别的话儿。
表哥是家里的老大,父母送出寄养的3个,还有姊妹5个。由于家里人口多,正处在“拉破窝”的时候,穷得“人起炕光”,是村里最困难的一家。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他父亲在54岁那年被食管癌夺去生命,更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学了,夏天要割草,冬天要捡粪,为家庭添砖加瓦。表哥的学习成绩不错,名列前茅。从小学到高中,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万无一失,他选择了中专。1976年秋天,分配到一家企业子弟学校教书,一家人异常高兴。他是村里第一个依靠文化跳出农门,依靠文化改变了命运。
穷家烂舍出了第一个上班吃公家饭的人员。
后来,他去了民政局。当秘书,当划界办公室主任,当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干事滴水不漏雷厉风行,有口皆碑。
当回老家接母亲到城市居住的时候,开去两辆自家小车,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全村最穷的人家。儿女们给老母亲买了单独居住的楼房,有人做饭,有人陪睡,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当她80高龄突发脑出血的时候,导致偏瘫,在医院陪床的儿孙白天两个人,晚上两个人,众星捧月似的呵护她。出院了,表哥请专家到家里开药、针灸,天天小车接送医生。不到半年,老母亲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奇迹般地能够生活自理。
古话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表哥既是兄长就要有担当,这种担当是长期的艰苦的,只讲付出不说回报。
当表哥成家立业的时候,拉扯了妹妹,常年住在他家。后来,结婚、落户、安排工作。
帮完妹妹,还有四弟。在城市念完高中,落户,上班,成家,一条龙帮衬。
事情还不算完,农村兄弟老二家的两个姑娘常年住在他家,姊妹俩先后都上了班。
两姨妹妹说,大家都帮一下表哥吧,家事把人都压垮了!
表弟是个传统派,且又清高,鄙夷那些不正之风,自然赶不上潮流,跟不上形势。他向来不请、不送、不愿求人。有人曾暗示只要送了就能“拧正”,离开多年的副职。听者无动于衷,全当耳旁风。他宁可原地不动,也不愿听那些不入耳的群众骂声。后来,职务虽说拧正了,却要比人晚一些。他对此无怨无悔。表弟找人将表哥的侄女安排在一家旱涝保收的单位。那是他平生第一次求人办事,为了减轻表哥的压力,也为了那个年轻人。
我们不理解,也不了解,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表哥哪里来的动力和能力?直到他发在亲情团微信群的小学毕业照,看到那双烂鞋,似乎找到了答案,似乎有所了解。
在当时,小学毕业照没有几个学生能买得起相片,是他的老师保存并发在微信上。表哥坐在边上,放大以后才看到了那双烂鞋。在农村,形容鞋烂时形象地说:前边“小雀”出窝,后边“鹅蛋”抛坡。“小雀”比喻脚指头,“鹅蛋”是说脚后跟。看到他的烂鞋,无形之中想到了济公活佛的电视剧,还有那首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表哥小学毕业照的那双烂鞋,同济公的烂鞋何其相似!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无数事实告诉人们,苦难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它教会人们穷则思变,困则奋斗,幸福都是奋斗来的。谁能知道,那个穿烂鞋的农村小学生,那个连温饱都达不到的穷孩子,在没有关系更无背景的情况下,当上一名堂堂正正的县处级干部,在漫漫人生的路上,走出一条令人艳羡的金光大道。
啊,表哥其人其事,让人感慨不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