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画的个人感悟!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国画在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中国画中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经过分析,我国画家在各个历史阶段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国画作品也多如牛毛,当前,进行中国画创作,以及欣赏中国画的人非常之多,他们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并没有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国画的特点,这样就会使得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进一步在吸收西方画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中国画独特优势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这里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相关内容。
一、个人心灵感悟的思考
从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其理论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根据我们的认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则是受到不同的宇宙观影响和限制。不同的民族文明产生则是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宇宙观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具备不同的艺术观以及审美观,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更好进行艺术效果的创作,这才是民族艺术发展所具备的重要内容。所谓的宇宙观,主要就是人们对于世界万物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包括如何实现人们和周围事物相处。相比于西方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祖先有着敏锐的思维能力,有其独特性。
西方人较为重视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中宗教和科学则在并行的发展轨迹中。而中国的先哲们则是集中力气来探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重视这方面内容的探讨,而不是过于重视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所以,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中,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内涵,主要就是秉承人和自然合一的理念。根据庄子的观点,人与自然始终处于和谐融合发展的状态关系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自然不难理解“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这种思想也影响着艺术创作,使其具有明显的本质特征,这就是中国画中的心灵化的艺术形式。
在进行中国画的创作中,更应该重视个体心灵的领悟,通过国画能够将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得到反映,更好符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发展。所以,中国画不仅仅是刻板地对于自然进行描述,而是更加重视内心情绪的反映,利用这种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手法,能更好去创作出意境深远的画面。当然,这就要求作者能够充分观察自然,并在其中结合自身的感悟,将自我融入景物中。能够实现画家心中的“物”即“我”,“我”即“物”,在具备这种感觉的情况下,方可更好地进行创作,能更好地摆脱空间和时间的束缚,不断利用想象力,更好地去体现出对于自然的领悟和感受。基于认识论的观点,绘画则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应该承认这种动态性的存在。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来说,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定的自由性,有了感觉就能画出来,实现画家主观意愿的表达。
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在中国画中,不仅可以找到山水、人物以及花鸟的刻画,还需要书法、诗句以及印章之间的相互配合。这种特点在世界美术舞台中具有独特的风格,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中国画的创者来说,绘画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应该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写诗作文等方面,能用笔墨文化将诗文进行充分的表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该制作出有特色的印章。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中国画中,找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从书法与画为例进行说明。笔墨勾勒线条可以看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能充分表明中国画和书法艺术的紧密联系性,可看出书与画同根同源。纵观历代画家的作品,往往都是工画者必工书,也就是书法的功力决定画法的高低。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实现造型语言的统一化要求。从我国的宋代开始,在国画中已经同时存在题跋与诗文,可以看出书和画都是缺一不可。再通过画与诗进行阐述,在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画和诗同时出现在一起,这就一方面要能体现出画面的诗意,另外,还能要求诗能够反映国画的艺术气质,更好地通过气韵生动诗句来营造国画的意境,重点强调两者在风格、气质、韵律以及节奏方面的默契配合。画面配有诗文更能提升国画的意境表达。
最后,结合国画创作,来分析一下印章的作用。宋朝画家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往往都是署名不用印,用印不署名,只选择其一即可。到了元朝,则是署名、盖印一起出现在画面上,沿用至今。当前,中国画除了利用诗文、笔墨等主体化的语言,还能通过印章语言将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将一方朱印加盖在典雅素净的画中,就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睛作用,使得原本平静安详的画面顿时升级。利用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使得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得到充分展示,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添加到中国画中。
三、科学性服从于艺术性的思考
应看出中国画独特的思维性,则是难以用科学标准进行衡量处理,中国画的造型、构思、时空、线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的内容。从中国画的线条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康定斯基对“线”的相关理论,西方的抽象画中的相关理论往往难以解释中国画中的线条,这也是由中国画创作的工具材料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在中国画的造型方面,相比于其他的画种来说,并没特别重视形似,可以看出,画家已经开始主观改造了画面中的客体,并没有准确来反映所谓的“形”,却透露着浑厚的艺术张力。在中国画的艺术发展中,“似与不似”则是较为准确的艺术法则,能够较为简练且准确地反映中国画的造型原则。
分析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毛笔软硬相间的刚柔性、宣纸奇妙的渗透性以及墨色层次变化的丰富性,通过上述三者的融合能够显示出国画艺术的奇妙性。这也是中国画最显著地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基本特征内容。对于中国画中线条的节奏变化秩序来说,能够体现出主观强加给客观的内容,更多则是体现出“意”方面的内容。在不断追求中国画的意境表达中,主要就是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或者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利用这种意象、意境的追求,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从中国画的视觉角度进行分析,并不局限于时空界限。从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角度来看,基本符合我国传统的人和自然合一的精神,在画面表达中模糊了相关的空间、时间、地点的界线。在中国画中,主要是表现为人为方式,相比于写实油画的特点,中国画则是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使不同时空界限内的花鸟、景致以及人物相互融合在一起,还可以把不同时间的景物同样处理在同一画面中,能够根据主观愿望将相关事物在没有时空限制条件下组合在一起。比如,对于不同季节开花的梅兰竹菊,能在同一画面中进行展示。可见,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中国画还能将复杂的客体过滤为“空白”处理,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在进行意象表达中,空白作用非常重要,其不仅可以作为意象空间,还能成为相应的其他意象的物体。一般来说,空白可以将大海、山川、瀑布、烟霞、头巾、皮肤、云雾等相关的客体,在画面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客体的过滤,满足意象性表达的需求。同样,空白不仅仅可以视为炎炎的白昼,也能表达为漆黑的黑夜,这都是根据画家所选择的主题内容而决定的,其体现出无形或有形的特征,主要存在于观赏者的联想空间中。
四、国画的意境体现
对于中国画创作进行分析,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画面形象的营造,而是重点要体现出画面之外的意境表达,这也是中国画最为显著的特点。在我国的唐朝之前,中国画的主要题材就是人物,这种类型的国画中,主要就是关注人物的神形兼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面的形象上,重要的是通过画面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和性格,能够将画家对于此人的评价充分反映出来。
唐宋以来相关的自然景物主题则是鱼虫、花鸟以及山水等方面。画面上的自然景物经过历史的积累,已经成为相互流传的永恒题材,比如,“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以及“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这些在国画中都被赋予了大量的情感化以及人格化的内容。对于画家来说,可以将人性以及社会的意义寄托在山川林木中,能够体现出山中有仁义,水中有智勇的特点,让生命气息充满山水画中,能体现出山水外的寄托之情。从西方的风景画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单纯追求色、光、体、形等物质美方面。花鸟画则不同于此,而是重视意境表达。这点可以从倪云林的“写胸中逸气耳”以及苏轼的“吐胸中块垒”观点中找到。
在国画教学中,某位老师在进行花鸟画的讲学时,随手画了一条流动的鱼,在课后,有位学员却到市场中买了一条同样类型的鱼,并比照着其进行绘画,并将作品给教师进行展示,这幅作品则是比例正确且大小和真鱼一样的死鱼在画面中央,由此可见,学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中国画中的自然物象问题。所以,应该认识到,中国画的题材则是经过人格化、人性化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纯自然主义的翻版,也不是对于画中景物的逼真追求,所以,在具体的题材处理中,应该不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主次分明的方式更加突出主体形象,应该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各个方面论述的中国画本质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从古至今都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点则是其屹立于世界美术舞台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接受西方绘画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自己传统的文化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做到辩证地吸收和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国画独特的魅力。作者:高晟
[1]李广南.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空间建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0(2).
[2]李超.浅析国画山水的意象特征[J].西江月,2013(7).
[3]陈池瑜.陈师曾中国画进步论之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5).
[2]李超.浅析国画山水的意象特征[J].西江月,2013(7).
[3]陈池瑜.陈师曾中国画进步论之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5).
[4]程大利.中国画的欣赏、鉴赏和创作[J].贵州文史丛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