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听开始去解读那些我们曾经忽略的信息
我们有时听到孩子会这样说话“我已经努力了很久,可是我就是写不好”,“我真的好怕,努力之后没有结果”,“我坚持不下去了,可不可以放弃?”
我们作为父母、老师,乍一听孩子说出这类话,第一反应就是劝说他不要放弃,坚持、再坚持。
但是孩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我们用一个结构化的倾听方法,来拆解这些话是这样的
情绪:沮丧、焦虑;
事实:努力了,但是没有预期的结果;
期待(表层):想放弃,不想练了,不想坚持了。
但是我们如果再深入的挖掘一下,是不是还有以下几种期待的可能性:
想尽快出成绩;
期望家长多一些耐心;
甚至可能就是累了想撒撒娇。
针对这些期待,我们只要让孩子舒缓一下情绪,确认孩子正在努力的事实,就可以让孩子继续他的练字之旅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妈妈(爸爸/老师)知道你现在心情有些沮丧,可能也有些灰心,每天坚持练字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来我们看看今天的作业哪些字进步很明显,哪些值得表扬,妈妈不急,你也不要急,练字就像煮你最爱喝的排骨汤,需要慢慢熬的。
第一句话是接纳情绪,表示我理解你的沮丧和泄气。
第二句话是确认事实,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
第三句话是对现在的进步(哪怕一点点)提出表扬,并鼓励他继续。
当然如果家长晚上能真的做一锅排骨汤就完美了。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乔治·萧伯纳
在日常沟通中,信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至多只留下一半,糟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留下的是哪一半。——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幸运的是,我们有了一个工具箱,就如同上面讲的结构化倾听,用情绪+事实+期待结构化拆解,我们能精准地知道对方的真实表达,并且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脱不花是我非常喜欢的得到APP的联合创始人和CEO,据得到的另一个创始人罗振宇说,脱不花最大的本事就是总能引来贵人相助、能者帮忙、看客祝福。她从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为了中国最棒的知识服务APP的创始人,这里除了“励志”,更能激发我们来“偷走”她的绝活欲望。现在这些绝活,通过“自我追问”的方式,把沟通变成了结构化、模块化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少犯错、多收益。
简单举例三个书中的沟通场景:
激励 = 及时赞美 + 行为建模 + 反馈闭环
批评 = 控制环境 + 定义问题 + 刷新动作 + 设定反馈点 + 完成重启
闲谈 = 传递尊重 + 传递价值
我们以“批评”为例,书中讲批评起到的就是刷新的作用——刷新信息,刷新认知,把错误的行为覆盖掉,让新的局面得以呈现。
换句话话说,批评的目的不是责怪,而是为了新行为的重启。
控制环境,就是控制批评的场合,批评的时间,批评人时尽量在小的范围批评。定位问题,就是要把事情或者错误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不能模棱两可。刷新动作,就是找到问题后,不要过多停留在问题上,要快速把问题转化成行动,告诉对方怎么做才对。设定反馈点,就是检验行动是否正确。最后,彻底告别过去,重新开始。
我们以前往往把批评本身当作重点,这是向后看的、聚焦于过去的问题,而《沟通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向前看,要尽快聚焦于下一步怎么做。
我非常强烈的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听说读写,“沟通”至少占了两样,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书中罗列了18个典型的沟通场景,如何解决问题、求得帮助,甚至洞察人心。拿下这本书,让你的职场一路开挂!
《沟通的方法》可以在得到App、当当、京东等平台搜索书名来选购。这是脱不花写给所有职场人的沟通手册,那些让你深感困扰的局面,都可以通过脱不花亲授的沟通方法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