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的这两个不良反应,90%的医护人员都不知道
、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临床广泛用于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免疫抑制和替代等治疗。然而目前众多临床医师往往只重视其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而忽略了其短期应用或常规剂量使用也有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
1次静脉输注,
患者出现低钾性麻痹
患者,男,43岁。因「咽痛、发热1天,四肢乏力麻木2小时」入院。
基本情况: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发热不适,自测体温38.8℃,就诊于院外私人诊所,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输注,输注1小时后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乏力伴麻木,站立不能,由家属抬来就诊。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基础家族性低钾周期性麻痹史、高血压病史等。
查体:
T 37.2℃,P 90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
意识清,精神状态不好,咽痛,两侧扁桃体不大,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低下,膝腱、肱二、肱三肌反射正常,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WBC 10.5×109/L,N 75%,血钾:1.89mmol/L;
血糖、钠、氯、钙和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头颅CT平扫均无异常。
诊疗过程:
入院诊断为:1、低钾性麻痹;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予以口服及静脉补钾3小时后,患者的四肢肌力逐渐恢复,1小时后能自行站立,连续3天监测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后出院。出院随访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病例分析:
患者既往无基础家族性低钾周期性麻痹史、高血压等病史,静脉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后迅速出现肢体麻痹,而且查血钾低下,补钾后肢体麻痹症状消失。考虑该患者低钾性麻痹是由地塞米松引起。
地塞米松可以影响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轴存在负反馈抑制,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K+的排出,从而使血钾降低、水钠潴留;
地塞米松能增加骨骼肌细胞上的Na+-K+-ATP酶数量,增加胰岛素分泌,上调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敏感性,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
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不仅会稀释血液,降低细胞外K+,同时机体会分泌胰岛素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行组织代谢,K+也会随之进入细胞内;
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或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导致钾的丢失。
地塞米松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膈肌痉挛;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胃黏膜蛋白合成,促进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或刺激膈神经、迷走神经而引起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