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数字化转型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主题沙龙(第三期)回顾
数字化转型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主题沙龙(第三期)回顾
2021年6月2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与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期“数字化转型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沙龙在京召开。本次沙龙邀请了多家央国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分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旨在探索中国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之路。活动由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克慧、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刘俊勇共同主持。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建华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建华做了题为《数据治理下的业财融合与实时会计》的主题演讲。
她认为,随着第三代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在未来10年内,大型集团、行政事业单位的数字化系统架构都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她首先介绍了数据治理的概念,在第三代数字技术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加工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转换成业财融合的实时会计的信息服务。
她指出,在中国的管理会计实践从点状走向体系化的过程中,其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就是围绕管理架构和责任定位构建起PDCA的管理会计循环。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尚未健全,对于一个大型集团企业来说,要想把管理会计实践真正落到实处,会计的体系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内部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需要共同完成:(1)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2)数据加工服务的完成。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是目前企业在既定商业模式支持之下,有效地支持企业内部资源分配、进行内部考核以及有效激活内部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管理要素,以责任中心为主的组织中心设计则是该管理组织架构的重要支撑。
接着,她分别展示了用友公司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的两个管理会计实践案例,指出管理架构与责任体系设计是精细化管理会计实践的基础,并分享了第三代数字化技术中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她也提到,大型企业在内部市场化转型管理模式之下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就是对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在传统的ERP时代,第二代数字化技术难以解决海量的数据加工和输出需求,因而业财融合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而第三代即“数智化”时代,为目前海量的信息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云服务、微服务、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已经落地到目前的管理系统中。其中,一个主流技术就是数据湖技术——建立在云平台之上,在微服务架构下会将系统切分地十分细致,对于数据量比较大的系统,它可以部署无数个微服务,且是弹性扩充的,由此性能效率得以提升。数字化技术从第二时代步入第三时代,从一个依靠做接口支撑的ERP系统,转换成前台、中台、后台分离的数据治理系统,强大的数据中台是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基础。
她最后介绍到,业财融合蕴含着未来的一个趋势,即业务与财务的数据会逐渐模糊。建议未来的财务主管转换思路,财务部门要想成为企业的真正的经营分析中心、数据加工中心乃至决策支持中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的数据有地方存储、有权限取到数据,在这个数据获取完成之后,接下来下一代的会计产品也会发生大量的变化,重点转为数据治理。
在第三代技术之下,中国企业未来使用的信息加工的系统,则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同源合一的系统——不仅要颠覆过去,更能与国际进行并轨。从过去单一的凭证借贷功能转型为经济记录功能,从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升级至经营会计系统,该会计系统就是核心服务于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加工和输出要求。未来随着管理的不断创新,会计信息的指标和维度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这样的企业的管理创新,是近几年实践的一个主流趋势,未来有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在创新当中提升数据的服务能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总会计师侯常敏
北京积水潭医院总会计师侯常敏做了题为《基于数据中心的运营管理》的主题演讲。
她结合2012年医改和2019年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以及北京市市属22家公立医院的管理进行了介绍。以积水潭医院的运营管理为例,分享了她对整个医疗行业管理中的一些思考。她认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运营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在智慧管理分级评估的背景下,医院的运营管理是通过顶层设计,辅之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的医疗护理、人力资源、资产设备等方面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
她还介绍了医院的精细化成本核算的三大驱动力,一是医院内部管理所需——医院的产出复杂,对成本核算的需求从科室成本核算、延伸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再细化到DRG付费的病种核算,都需要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同时还需兼顾医疗行为的规范以及医疗服务项目的合理定价;二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长、短期目标,需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品牌建设与发展定位,充分协调医疗、教学、科研以及公共卫生各方面之间的资源配置;三是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的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随之发展出医院运营管理的概念。医院运营管理的边界不仅从财务会计拓展到了管理会计,更是通过业财融合,深入到了医院运营的各个方面,从“人、财、物配置-学科设置-新院区发展”三个维度,实现目标管理并配置各项资源,进而保证医院的良性运营发展。
接着,她以积水潭医院为例,介绍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目前在医疗服务的应用成效,并重点分享了积水潭医院的运营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是把医院所有的业务数据、管理会计的应用数据、预算成本数据、绩效以及内控信息加以整合,用于支撑医院的分析平台以及业务系统。在医疗行为发生的同时,可以实时获取医疗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和反馈,医疗行为与科研行为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由此形成医院短期与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
运营数据中心的建立,打破了数个信息孤岛,使得数据与管理工作的关联度更加紧密。侯总特别强调了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数据即是资源,在管理中和人、财、物同样重要,数据管理质量的高低,更是财务人员业务实力的体现。数据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抓取,更要切实关注财务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业务信息,避免产出无效数据的分析。
数据驱动管理是她在开展工作之初就秉持的理念。她通过DRG成本核算的案例,展示了数据管理系统在专科专病控费管理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借助于数据管理系统,结合大量病例样本,通过对专科专病进行盈亏分析,对DRG病种治疗的耗材、药品进行逐一审视,确定出的合理定价区间,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既能规范医疗行为,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对于医院的运营管理而言,若要实现成本管控、绩效评价,对临床进行实际管理,必须了解临床业务,能够将科室与病种紧密结合,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业财融合。在此进程中,需要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密切配合,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建设,对业务、财务信息进行分享与管理。通过运营数据驾驶舱,院长能够实时掌握全院的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各科室人员也能关注到自身的资源消耗与产出排名,进而使得绩效评估更加高效。
最后,她提到,业财融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财务人员要努力将自己发展成“T”字型人才。在开展“走动式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走进各个科室,了解临床的医疗行为、病种特点与工作过程。既能增进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相互了解,减少彼此沟通障碍,又能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认识、了解业务流程,为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的核算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多维度的业财融合。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丽静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丽静做了《数字智库构想》为主题的演讲。
她分别从以下方面展开:(1)数字智库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征;(2)数字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3)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谋篇布局依赖大数据支撑;(4)数字智库建设重点研究方向。
数字智库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数字智库的产生背景源于数字经济的强势崛起,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共存融合;技术、商业、社会、制度多维度创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步进行;云端制“数字经济体”出现。智库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实现从“人智”向“数智 人智”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她提到,数字智库具有四大主要特征:(1)云端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围绕“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中心展开建设,形成以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条件,以数据共享、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为软件的数字智库基础平台;(2)良性循环的大数据体系。数字智库将成为产业数据、项目数据、企业管理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枢纽和处理平台,与政府、产业、企业之间建立极强的连接与交互,进而极大地促进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大数据体系;(3)智能化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建立开放的协作体系,智库不再只是凭借“单兵作战”,而将成为一种数字智慧的联合体,充分运用历史数据资源和智能算法,能用形成辅助决策的最优推荐值,进而全面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4)公共治理服务生态圈。数字智库逐渐衍生发展为公共治理服务生态圈,提供普惠化的智库公共服务,掌握数据的能力越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越强。
数字智库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数字智库建设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任务之一;(2)智库建设具有历史使命,数字智库建设既是“12445”战略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智库发展的必然方向;(3)目前咨询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数字智库建设能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市场粘性;(4)数字智库建设符合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借助数字化智库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利用信息技术为业务赋能。
她强调,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谋篇布局依赖大数据支撑,随着国家简政放权,依靠政府审批核准等行政手段,帮助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进行把关的作用将逐步削弱,未来需要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手段,为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指导,这对防止盲目布局的投资乱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中咨公司提出加强数字智库建设,旨在有效规避重复建设和投资乱象,为产业和企业科学布局提供支撑。中咨数字智库具有智库场景、生态场景、监管场景、决策场景四大应用场景。她还分享了中咨公司的四大案例:(1)产业布局调整研究;(2)区域科学决策研究;(3)国家电力布局;(4)资源承载力研究。
最后,她提到在未来,基于国家战略需要,数字智库建设应重点研究四大课题:(1)“跨界数字价值链”系统工程研究;(2)“超大规模数字智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研究;(3)“数字智库公共资源服务能力建设”研究;(4)“数字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研究。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邓先柏结合所在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的自身发展,分享了他近些年对于数字化理念的思考:规范智能共享,实现互联生态。通过信息技术,使得不同数据之间进行财务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低成本的信息转换与交流,将财务部门打造成一个高效运行且能创造价值的部门,最终以达成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三个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46”的建设指导思想——“1”全面提高公司发展战略;“2”为财务管理赋智,为企业管理赋能;“4”分别是聚焦财务创造、决策分析、依法治理企业、提高服务保障能力;“6”包含全面化组织人员设计、精益化业务流程设计、友好化共享表单设计、高效运营制度化设计、标准化财务制度设计、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设计。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赖豪生分享了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会计理念。中信金属以业务会计切入业务管理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通过业务信息建设,从合同签署开始、实行直到关闭,业务会计贯穿全流程,与业务线负责人掌握同样的信息量,真正实现了业财一体化,达成衔接,形成业务财务快速反应与联动,从而有效赋能业务发展。他认为,只有财务与业务结合的很好,才能创造价值,业务工作往往有边界,但是财务工作边界更广,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业务转型。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邵华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享了以下观点:1.企业数字化首先需要观念改变。系统设计要从如何为系统使用者带来方便出发。2.建立统一的标准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同在一个频道交流才能提高效率。3.财务部门需巩固自身优势,发挥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4.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顶层设计需要一把手强力推动。5.财务人员自身要加强自身能力提升。通过“走动式管理”深入业务第一线,增强对业务的理解,加强培养协调能力。6.树立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
新希望集团首席财务官吴俊峰认为,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传统民营企业而言,财务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成本的竞争十分关键,成本精益化管理必须依赖于数据管理;二是资源配置、新的产业孵化与布局需要数据分析,财务数据对于战略决策支持的要求逐渐增高。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则是重大挑战:(1)业务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业务进行数字化;(2)建立共享财务。实施财务一体化,建设大数据中心;(3)发展业务财务。打造卓越的财务运营,提升对业务的支撑能力;(4)提升财务系统。所有的信息系统在未来都需要进行连接与打通;(5)人才结构也要适应转型,未来财务BP将与业务结合更为紧密。
信达证券总经理祝瑞敏结合金融行业自身特点,提到资本公司由于财务系统、交易系统自身比较发达,业务相对较为简单,因此没有太多转型概念,数字化升级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监管层的政策需求及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通过打破各自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化的穿透式与垂直化管理。
最后,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克慧结合上述各位嘉宾的分享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认为参与此次沙龙的嘉宾围绕数字化转型的主题进行了不同领域的分享,观点更加聚焦,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1)转型的必然性。企业自身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业务必然牵引转型。
(2)转型的必要性。为了符合监管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的满足监管要求。
(3)转型的困难性。企业在转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财务在此进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负责执行与推进。
(4)转型的可行性。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把手工程,需由一把手牵头转型。
(5)转型的操作性。数字化转型由财务部门带领业务部门,两边同时进行转型,边界要从前端的收入开始。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在交易,未来的整体生态都将发生变化,财务创新会带来变革性盈利。
为更好服务企业财务转型与创新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正在持续推出数字化转型沙龙系列活动。沙龙将聚焦数字化转型新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新趋势与新要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重点企业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和专业机构共同与会,围绕当前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索与前瞻思考,共同服务于企事业单位转型创新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