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说医:中医谈“阴阳”,有趣又有用!(下)

太极图,你选对了吗?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比如太极图,代表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和人体的方位一致。
我们全身,头的阳气最旺盛,上部为火,也是南。下阴的阴气最重,下部为水,也是北。人体从下往上阳气逐渐上升,升到头顶,阳极转阴,从上往下阴气逐渐沉降,这就是东升西降。这和北半球的自然规律也是一致的,“阳气自北向南逐渐生发”,到了南半球,则要反过来。
我已经给大家讲了阴阳的划分和阴阳的基本规律。
接下来,继续来学习:在中医看病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阴阳理论。
最简单的划分,如何把人体划分成阴和阳?

一、人体阴阳的划分

属阳的有:上半身、体表、腰背、六腑等;
属阴的有:下部、体内、胸腹、五脏等。
用古人的话说,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通常身体有个特点:保护的很好的、里边的都很重要。
保护的最好的是心、脑和阴的东西。
比如经络,阴经在内侧,阳经在外侧,所以阴经比阳经更重要。肝是脏,胆是腑,胆就没有肝重要。夫妻,一个家庭里,老婆就比老公要重要。
学阴阳要学习“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抓住这个,其他的都简单了,然后还要学“阳化气,阴成形”,理解了这两句话自动就知道如何判断阴阳。
抓住了判断事物的标准,比记忆要容易的多。
我们之前学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指的是六种自然气候,这六种自然气候太过了有异常时,可导致生病,就称为六淫。
寒和湿属于阴,热、暑、燥属于阳。
风不能单纯当作阳,虽然教科书都说风为阳邪,但单纯的风邪是寒邪,因为人和空气有温差,风会带走热量。应该把风放在中间,有时当作阴邪,有时当作阳邪。

二、阴平阳秘与阴阳失调

1)阳胜,实热证。阴正常,而阳偏多,阳盛则热。阴要跟多余的阳对冲,会消耗阴。
2)阴胜,实寒证。阳正常,而阴多了,阴盛则寒。阴多,会显得阳少,所以感觉冷。
3)阳虚,阳不制阴,虚寒证。阴正常,阳不足,阳低于正常水平,还是显得阴多,所以人感觉到怕冷。
4)阴虚,阴不制阳,虚热证。阳正常,阴不足,所以阳相对而言就多了,人会感觉有热的表现。

这里的几个概念,比如阴胜、阳胜、阴虚、阳虚。一开始不用去背,就看,接触,看不懂没关系,不用一字一字去抠,因为这些词离我们现实生活有点远,所以要给它一个缓冲的机会。

正常的身体是阴平阳秘,是阴阳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很多书都理解成阴阳平衡,其实平衡是很难的,或者说是短暂的中间状态,阴阳很难平衡,但可以是和谐的。

如果追求男女之间的平衡,很可能追求错了,而应是追求男女之间的和谐。没有哪一家男女是完全平等的,和谐就可以。比如,男的强势一点,女的就弱势一点,但是,互相能和谐。

看现实生活中就知道,平衡往往不见得是正常的,平衡反倒可能是失调的。男女平等也不是说大家在天平上,你50克我50克的意思。平等是一个范围内的平等,是意识上的平等,但也不可能是恰好平等。

其实用家庭关系最容易解释这个事情,我们看待一个家庭幸福不幸福,并不是看两个人到底是不是平等的,而是看是否和谐,但是和谐也是有限度的,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文化背景下,男的强势一点是正常的,但是太大男子主义也是一样有问题的,比方说阳盛则热,就会伤阴。倒过来,我们可以允许野蛮女友,都是要有一个度,超出限度就会变成阴盛阳病。

偏盛是可以强一点,但不能强太多。假如女生比较弱势,是阴虚,但不能虚太过,因为阴虚则阳盛,助长了阳的气焰。阳虚也是一样,怕老婆可以,别怕太过了,太过就会出别的问题,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其实阴阳学说研讨好了,可能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接受一种错误的指导就是平等,一定要追求平等。没必要,也不要纠结,这是完全理想状态下的事情。

对于“阴阳偏盛偏衰”的状态,有相应的应对方法。

阴胜的情况,比如湿寒就用热性的药,热性的也不一定只有药,还可以有食物、针灸、热疗,晒个太阳也可以并且非常好。例如有很多人天一冷就有过敏性鼻炎,或者是比较怕冷,那直接去三亚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吃药。

我们要建立这种思路,当有问题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找对问题的性质就好,像湿寒,就用“寒者热之”,这个“热之”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吃热性的药、喝热性的茶、吃热性的饭,也可用热性的事物,比方说艾灸、砭石、刮痧,甚至跟一个火性的人经常接触也可以。

阳胜就“热者寒之”,现在要“寒之”比以前的可选范围就大多了,以前要喝冰的不容易,现在到哪都有。所以火力旺、老上火的人,就像外国人,因为他们的食物里面有很多热的,所以他们要对冲,要达到另外一种和谐状态,所以他们老喝冰的。

关于阴虚和阳虚,可以记住这句话: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则阳盛,是说当阴气不足,就是阴液不足时,阳会显得多,不是真的多。这种情况下去清热的话,阳气也会受损,所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说这个时候要补阴,因为表现出的热是虚假的热,要补阴才能够让它重新达到和谐状态。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针对阳虚则阴盛的状况,要助阳。阳虚的人往往都怕冷,常常会有夜尿,男的一般性功能不好,女的多为宫寒,这种情况可不可以去散寒呢?虽然他们感觉怕冷,但是更多的要补阳而非散寒。散寒的药是把这一节多余的寒给去掉,是消耗性的;补阳的药,是增加阳,这两种药,一个散寒,一个温阳,不是一个类型的。

还可以有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或一个人既有寒、又有热。比如有一个状态,叫“寒包火”,就是他本身就有热,接着又感受了风寒。有人可能会说,热怎么不把寒对冲掉?实际上对冲不掉,因为肺有不同层次,而热和寒所在的位置不同。肺里面热,而外表感受了风寒。这种情况下,单纯驱寒不行,单纯去热也不行,身体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调节。中医诊病就要精确打击,开药时两方面都要顾及,才能化解这个矛盾。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中的应用,会有若干的词,表、热、实、里、寒、虚,这就叫八纲辨证。辨表里、辨寒热、辨虚实、辨阴阳,一个病是在表还是里,这个病是寒还是热,它是实症还是虚症,它属阴还是属阳,这就是八纲辨证。

还有脏腑辩证都要用到阴阳,比如说,心会有什么问题呢?是阳虚、还是阴虚、是火旺、还是阳亢呢?。

总结一下,我们从“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一路下来,建立了阴阳的思维,自然就会产生治疗原则,比如“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还有“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一旦建立了二元对立的思维之后,自然就会补不足,损有余。具体怎么损,怎么补,就要定义这个事物的阴阳。

三、药物的阴阳

四性:中医把药物归成了阴和阳,凡是寒凉的就叫做阴,温热的就叫阳,比如茶,水是阴的,但红茶就是阳的,因为它是温热性质的。
五味:有的时候把五味分成阴和阳,酸苦咸辛甘,学中药的话就会知道,有些是倒推的,有些是顺推的。比如辣椒是辛辣味,那么它就是阳。但有些药并不是辛辣味,尝它不是辛辣味,但是这些药具有类似辣椒的作用,有发散的作用,我们也把它定义成辛味,它本身不是辣的,但它具备这个作用。以后我们学中药就知道,五味有天然存在的五味,也有根据它的功能来重新定义它的五味,就像给它贴个标签。

四、全维调理

刚才反复提到,饮食,环境、语言、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寒热,所以假如一个人有了热病,不是只有中药才有凉药,思维也可以给自己降火。住的地方、穿的衣服、吃喝用度、生活起居都可以自己调理,都是药。
1)饮食。食物,有寒热之分,多与烹饪方式有关;茶有寒热温凉之分,介于食物和药物之间,随时调节身体状况。
2)睡眠。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早睡养阴 ,早起生阳。睡眠可以养阴、生血, 记忆力与睡眠、血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太阳升起而起床,能够生发阳气。
3)环境。朋友也要善用阴阳。当你火气大的时候,可以去找沉稳的朋友;当你的生活没有斗志、压抑消极时,可以去找积极向上的朋友来引领自己。
4)着装。大致将衣服的颜色分为阴阳,在不同的阶段有意识的去调控,上火时穿阴性颜色的衣服,阳气不足时,穿亮色、阳性颜色的衣服。
5)语言、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生气和激动的时候,语速会加快,语气比较强硬,这是身体在有效的宣泄。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不用刻意去压制、对抗,可以用用引导的方法。
总之,生活中任何东西都是药物。这样,学中医才学到生活中去了,要不然只有生病的时候才用药,那就不断的在跟疾病做对抗,比如喝茶就能够把身体调理了,为什么非得去医院找东西来恢复身体的和谐状态呢?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