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泉眼儿

找 泉 眼 儿

文/马志强

时值盛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将山村洗了个透亮。还没来得及等到大雨落幕,太阳就出来了,彩虹随即高高地悬挂在东南边的山际间,搭起了色彩斑斓的七彩桥。可山民们无心欣赏美景,他们正在为无法过河而着急着焦虑着——暴雨引发了山洪,河水暴涨,平日温驯的小河罕见地咆哮起来,湍急的水流裹夹着泥沙和碎石向前飞奔,徒步涉水危险重重。看样子洪水还得持续两到三天,得有一座简易的小桥。大家吵吵嚷嚷、比比划划,焦急地商量如何搭桥过河。

也难怪乡亲们这么心急,这场雨来得太急太猛,全村人都毫无防备。下雨前,二大娘家的牛正在对面山坡上吃草,三大爷家的鸡正在对岸地里捉虫,三毛眼儿还在对岸林子里砍烧柴……一场暴雨下过,啥猪呀狗呀猫呀的都不知去向,河对岸的人和牲畜都不知死活,大家伙儿还能安心吗?河边上,你来我往,乱成一锅粥。狂暴的雨水彻底打乱了山民们的生活节奏,揪紧了人们的心。

这是发生在我童年时生活过的小山村,当年的我不过七八岁,三十多年过去了,想起来却依然清晰,仿佛刚刚发生一样。那个时候,作为一名幼小的顽童,我并不关心架桥救人救畜,也不会感到事态紧急,只是觉得碰上了好玩的事,有热闹看了。平常日子经常嬉闹玩耍的小溪流上,大人们竟然要大费周折地架一座小桥,触发了我的好奇心,必定要全程旁观。所以那里热闹我就往那里去,那里忙活就在那里现身。

几乎全村所有人都聚集到了河边,几个青壮年劳力跳进了齐腰深的打着漩涡、冒着白沫,呼啸着奔腾而下的黄泥汤中,肩扛着好几丈长的松树杆,在河中寻找着搭建小桥的最佳位置。岸边的一群人,手里紧紧地拉拽着拴在河里年轻人腰间的粗麻绳,眼睛瞪得溜圆,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小心啊!看着点!往这边一点!……

终于,简易小桥搭成了,说到底就是在河上并排架设了三根松木杆。大人们急匆匆地走到了河对岸,寻牛的寻牛,找鸡的找鸡,喊人的喊人,河边的人群渐渐地散了。看着浪涛翻滚的浊流和悬在河上的小桥,我没有胆量走过去,就悠悠达达地去寻找下一个热闹的地方去玩耍了。

“唉呀!水也担不了了,这可怎么做饭,怎么饮羊啊?”二喜子的奶奶站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一边张望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是啊,村里专供饮水的泉眼在河的对岸,离新搭建的小木桥还很远,并且即使过了桥,对岸也没有通到泉眼的路,还是没法去担水。

没有水吃,真是个让人发愁的事。不一会儿,一大帮妇女们都站到了河边上,个个愁容满面。听着大娘、婶婶们的唠叨埋怨,我的小眼珠子咕噜一转,计上心来。以前下过雨后,我不是经常到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去玩吗,特别是夏季,那里的草甸子下面会冒出一股股小细流,尽管不大,但只要汇合在一起,不就可以解决吃水的问题了吗?想到这里,我马上跑回家取了小铲子,吆喝了几个小伙伴,忙不颠儿地向村后跑去。

村后的山坡上果然清泉四溢,水流潺潺,草甸子下到处都是涓涓细流,清澈明净。经过四处查看,找到一处水流最大而且又紧挨路边的小泉眼,我们就开始挖了起来。在一种能帮大人们分忧解难的喜悦感的驱使下,小伙伴儿们劲头十足,不一会儿功夫,一个水桶粗细的坑就挖好了。因为有泥沙,刚开始时泉水是浑浊的,约莫十来分钟后,流动的泉水把泥土冲洗干净了,坑底积聚了一层小石子和细沙,坑里的水变得清澈见底,无一丝杂质。大伙儿感到十分开心,挨个儿俯下身子,嘴贴水面,品尝了那清冽甘甜、沁人心脾的山泉水。高兴之余,大家伙儿又一琢磨,要是全村人都来这里担水,肯定供应不上,还有,泉眼的坑太小,水桶无法直接在里面提水。大家一致认为:必须继续扩大规模,将周边的山泉水都引过来,把小坑再往深往大挖。

有了前边的挖掘经验,大伙儿兵分多路,分头行动。山里的娃娃能吃苦,不怕脏和累,有多大的劲儿使多大。为了全村人能够在午饭前用上干净的山泉水,我们几个小孩子不知疲倦地挖泥清沙。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饮水工程”基本竣工。多条拦河小坝把小沙坑周边的清泉全都堵了过来,小沙坑也被扩大成了直径大约一米的大水坑,边上还用草皮子围起了坝子,增加坑的深度的同时提升了水位,水里的淤泥再次被冲洗干净,最深处约有半米之多,这样水桶可以直接放在里面提水。在小水坝的上面还用石头铺了踏脚的地方,一个简易而实用的泉眼完工了。小伙伴们围着泉眼,看着咕咕向外流淌的清泉和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想着自己办的大事和即将得到大人们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

“告诉我奶来担水。”二喜子撂下一句话就飞身朝家里跑去。不一会儿,老太太挑着水桶,半信半疑地来了。小伙伴们一拥而上,帮她从泉坑里把水提了上来。二喜子的奶奶笑了,满脸的皱纹舒展了,她高兴地说:“娃娃们懂事啦!能成大事哩!”一边说一边挑着水桶走了。

两桶水一提,坑里的水在瞬间少了不少,但由于从多处引水,很快就得到了补充,看来连续供应是没有问题的。经过实践,大家心里更加有了底,各自回家给大人们通风报信。

没过多久,新挖的泉眼边热闹了起来,全村老少,各家各户,挑着水桶都来了,大家有说有笑,暴雨带来的烦恼全部一扫而光。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在边上给大人帮忙,倾听着大人们七嘴八舌的夸赞,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喜悦。

小小的一汪清泉,使我人生第一次享受了劳而有获的快乐,也使我懂得了劳动可以创造美的道理。清泉清澈照清影,乡情乡牵思乡浓。尽管离开家乡多年,但那汪清泉永不能忘,那份甘甜永远珍藏。

责编/王志秀 图文/小樊

马志强

作者系繁峙县原伯强乡岭底村人,现居住在石家庄市,就职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热爱读书,爱好写作,曾多次在军队刊物发表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