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狂在哪儿?

如果说闻其名而知其形,草书得算上一个。

而望其形而知其性,非狂草莫属。

草书始于汉初,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章草从草隶发展而来,据说是因为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所以叫章草,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油书写《急就草》的字体。

▲ 张芝《冠军帖》

到了汉末,张芝摆脱了章草中的隶书笔画行迹,将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可以看做是今草的萌芽。而后,王羲之又把张芝的笔法扬弃,用笔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状若断而还连”,被视作今草典范。王献之则打破字和字之间的局限性,一气相串的“一笔书”直接影响了狂草的产生。

▲ 王献之《草书九帖》局部

▲ 王献之《草书九帖》局部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狂草是草书家族中最为自由奔放的一种。

狂草之名,最早出自唐侯官林侗撰《来斋金石刻考略》:四声定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

伯高是张旭的字,张旭一改王羲之草书温文尔雅的风格,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

▲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狂草在快速书写过程中依据周围空间而即兴处置结体和分布,笔法更加丰富多变,字与字组的空间变化更加自信,更加注重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书写内容的文本意义逐渐隐退,成为一种纯粹供人欣赏的艺术。

与章草和今草相比,狂草将笔画提炼为“点”和“线”,其中“线”成为最重要的形式构成,常一连数字,甚至一行就由一根线条组成。字形也突破了常规的方正,呈现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

▲ 张旭《李青莲序》局部

▲ 怀素《自叙帖》局部

书法艺术地位的提升,与张旭、怀素充满情怀的创作过程有密切关系。

欣赏书法通常习惯于先读文字,但是,张旭、怀素的草书内容很难辨认,可这并不影响对线条的流动、转折、舒展、交错等形式的欣赏,即便认不出这个字,它的空间疏密对比关系依然存在。

▲ 王铎《秋兴八首》局部

▲ 王铎《秋兴八首》局部

书法的欣赏可以和汉字有关系,但是没有关系的欣赏也可以成立,因为书法欣赏在于视觉形式,虽然这个形式里可能会有很多精神的、历史的、文化的含义。

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是一种纯粹的线条魅力的展现,但狂草并非不受章法束缚,更不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信手涂鸦。

狂草之“狂”不在乱,而是狂在才情,狂在无所畏惧的真性情,更狂在其看似无法可循的任性狂放中包含的极精妙的基本功底。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没有深厚的楷书功底和艺术修养,写不出精彩的草书,没有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写不出草书绵延不绝的精神气韵。

狂草,绝不是乱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