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峦寺宋碑与石介

在封峦寺有一通宋的碑文,此碑记述了封峦寺的历史与发展,是研究封峦寺历史难得的文献史料,同时此碑为宋代思想家石介撰文,使这块刻石碑文更加珍贵。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石介出生于“世为农家”“豪于乡里”的聚族而居的大家庭,父亲石丙为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专三家《春秋》之学”,“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他北游魏地,到宋初古文家柳开的出生地瞻仰柳氏遗迹,后又南下宋城(今河南商丘),进南都学舍。

天圣五年(1027),石介时年二十三岁,在应天府读书求学于范仲淹。当时,晏殊知应天府,重视兴学育人,且适逢范仲淹因母丧居于家,晏殊延请为应天府书院掌学。石介于此时来到应天府,从范仲淹学,受其教育和影响颇深,这为他此后能够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得中进士,成为北宋初年重要的思想家奠定了良好的学识基础。并因为有这一段从学范仲淹的经历,石介在心里把范氏当成自己的道德和学问之师与益友、同道。

石介笃志好学,清苦自甘。“寓学于南都,其固穷学,世无比者”。王渎听说他贫穷,便把会客时的美餐送给石介,石介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这是人之常情。你赠送的美餐,我不敢受”,宁可贫食粗粝,以继苦学。

天圣七年(1029),石介游历河朔。柳开极度追慕誉为“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文章“著作慕仲淹(王通),文章肩韩愈”;蒋颂扬其武略:“帐下立孙吴,尊前坐伊吕。笑谈韬钤间,出入经纶务。”反映了青年时代的石介对于国家、民族命运极度关注和历史责任的自觉。

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岁,“进士及第”授将仕郎、郓州观察推官。

景佑元年(1034年)郓州秩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

景佑二年(1035年)冬,石介筑室泰山之麓,创建泰山书院,泰山书院在中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宋明理学的活水源头。

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满,以父年老(石父丙已七十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归家奔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其父石丙亡故。居父母丧期间,石介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被人推荐召为国子监直讲。于是太学大兴,生徒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徂徕先生墓志铭》欧阳修)。古文运动在国家最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颂刚脱稿,孙复就对石介说:“子祸始于此矣!”

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韩琦荐之“直集贤院”。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

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石介病卒于家,终年四十一岁。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写下了一首350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此诗呼天抢地,感人肺腑,后人称誉:“英辨超然,能破万古毁誉”。

石介去世不久,家乡人为他和另一乡贤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目前保存最完好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目前保存最完好 如今,人们提起古代四大书院,一般是指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东侧, ...

  • (宋史连载124)大忠臣范仲淹曾被诬陷谋反。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四章  庆历新政(三) 谣言 关于范仲淹和富弼的谣言,要从两个人说起. 第一个人,石介.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今山东泰安岱岳区),天圣八年(1030)进士,时 ...

  • 范仲淹为什么终身对晏殊执门生礼——解读《清平乐》背后的历史

    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对比自己小2岁的晏殊执门生礼,态度恭敬.有人表示不解,论名气,论对后世的影响,范仲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北宋是一个风雅至极的时代,名人辈出, ...

  • 【散文】彭新华/一座碑和一个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彭新华 去年十月的一天,是相逢或偶遇,我穿过黄河岸边的中原大地,走进开封,走近一座厚重的石碑,翻开了一本关于故都开封的历史教科书,也翻开了范仲淹的风雨人 ...

  •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拼音]:Zhòng yān fù xìng   Pān Làng cáng míng [人物故事]: 范仲淹的曾祖曾任 ...

  • 文韬武略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丨 仓央容若   ...

  • 终生伯乐范仲淹

    <苏州日报>2020年11月21日 B01版 闰文文絮 范仲淹(989-1052),北宋名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一生为官清廉公正,刚正不阿.他在苏州任知州 ...

  • 千秋人物记(17)--“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请君唤他范仲淹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请君唤他范仲淹 范仲淹像 一个人的一生,有些人的精彩,有些人的平庸.无论精彩或者平庸,无愧我心便好. 范仲淹在万千人尖子中博得头筹,固然与个人努力分不 ...

  • 因“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结果他一生三次被贬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迫于生计改嫁长山朱氏,范仲淹遂改名朱说(yuè).年龄稍长,他得知自己的身世, ...

  • 徂徕先生与封峦寺

    在封峦寺有一通宋代的碑刻,此碑记述了封峦寺的历史与发展,是研究封峦寺历史难得的文献史料,同时此碑为宋代思想家石介撰文,使这块刻石碑文更加珍贵.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 ...

  • 封峦寺传说故事

    龙口泉的来历 在封峦寺的南山崖下有一处活水泉,后人称此泉为龙口泉.此泉天旱不干,雨天不满,四季澄澈,清凉甘甜,人如干渴之时,饮上一口沁人心扉,妙不绝伦. 关于龙口泉在当地有这样的传说. 有一年的春天, ...

  • 颜师古楷书《大唐黄帝等慈寺之碑》欣赏

    颜师古  颜师古 <大唐黄帝等慈寺之碑>碑文楷书,32行,每行65字,碑侧刻宋之丰.杨孝醇等题名,额篆书"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无书人姓名,可能是其自书,无立碑年月.此 ...

  • 颜师古《大唐黄帝等慈寺之碑》楷书欣赏

    颜师古  颜师古 <大唐黄帝等慈寺之碑>碑文楷书,32行,每行65字,碑侧刻宋之丰.杨孝醇等题名,额篆书"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无书人姓名,可能是其自书,无立碑年月.此 ...

  • 赵之谦《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大字书法欣赏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等,浙江绍兴人.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 ...

  • 夏至·海幢寺宋莲丨遥想宋人画中花,今日盛开在佛家

    "遥想宋人画中花,今日盛开在佛家",海幢寺莲花的种子,是沉睡千年的宋朝莲子在盛世重现. 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海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许昌长葛禅静寺造像碑

        许昌长葛禅静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老城镇和平村第十四初级中学院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禅静寺造像碑原立于长葛市禅静寺宝刹前面,后来掩埋地下.刻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 ...

  • 赵之谦《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大字欣赏

    赵之谦,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释文]法身靡二,觉号惟一:百非绝名,万行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