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三个底层逻辑,都学会了,社交不再是难题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2月1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思想本质》。
这本书是由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的史蒂芬·平克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三个底层逻辑。”
著名人类学家阿兰·费斯克提出了一个广义的人类社交关系理论。这个理论把人际关系总结成三类,分别是:集体型、权力型和平等型。
这三种人际模式都遵循着不同的底层逻辑,不了解它们的内核,只用相同的方式处理所有的人际模式,是一种看不清自己身份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关系类型是由人类长期的社交活动进化而来,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学会了,你会少走很多人际弯路。
集体型
第一种关系类型是公共分享,简称集体型。它的主要特征是“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就是我的”。它主要指的是血亲类的家庭关系。
集体型关系在血亲之间会自然发生,对于进化生物学家来说,一家人共同生活、劳作,很难分清谁是谁的。虽然在局部会有所不同,比如家庭的大家长会偏向于男性和第一个孩子。但是相比外人来说,总体还是家庭内部矛盾,外人很难插嘴,更无法分享物质层面的东西。
集体型关系共享的基础是基因纽带。这种关系的优势是:情感突出;弱点是:只有互惠才能共生。
虽然各种专家对人际的探讨大多是理性的,但是“情感”是集体型关系赖以为继的核心要素。一旦有了“亲兄弟明算账”“樊胜美式家庭”或者“认钱不认人”的物质干预,这种关系就可能宣告破裂。
有这样一句话很得人心,它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它道出了集体型关系的本质。
权力型
第二种关系类型是权威等级,简称权力型。
权威等级的逻辑是“协同配合”。在古代,它主要以君王形式存在,而现代的表现形式变成了职场的上下级关系。
权力型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因为不管怎么配合,它都是以利益为驱动的。不论是下级不能帮上级解决问题,还是上级无法带领下级持续做出成绩,这种关系都很难维持。
这种关系破裂的形式基本以调走、辞职和跳槽为主。
在经营权力型关系时,上级和下级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社交态度。因为权力的最大衍生品就是:面子。上级处于权力的强势地位,需要下级给予一定的面子;下级处于权力的弱势地位,同样需要面子做支撑。
所以,在其他关系类型中,面子可能是装饰品,但是在权力型关系中,面子是必需品。简单讲,它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交货币。
站在这个认知高点上往下看,权力型关系就容易处理得多。
 
平等型』
第三种关系类型是平等互惠,简称平等型。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朋友、同事以及有合作关系的人。它的维护逻辑很简单,说到底就是“你帮我,我就帮你”。
从社交关系学上看,在平等型关系中,人们要么等价交换实物和服务,要么一码归一码地进行贸易活动。虽然在平等型关系中,有时也会掺杂一些情感因素,但更多还是要求关系平等。
当任何一方打破了平等的原则后,这种关系也就宣告结束。比如,朋友之间如果没有平等的真诚和互助,那么这种关系就终止了;同事之间如果没有平等的职场权力和互助互惠,那么两人也会形同陌路;合作中的两人如果没有等价交换商品或服务,那么合作关系也会宣告终止。
研究发现,在平等型关系中,交换的心理更像是一种运算:一种确保平等付出与平等受益的玩家的行为算法。谁不遵循这个算法,谁就得出局。
总结一下,关系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道”。所有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方法和策略,都得以这些道为基础。理解了这三个人际底层逻辑,在社交时你会更得心应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