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乌梅,生津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乌梅,生津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乌梅这个东西,其实完全算得上一种药食两用的果实。在历代医家手里,它也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入药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中,还有酸梅等别名。

从植物来源上分析,乌梅属于蔷薇科植物,是落叶小乔木梅接近成熟的果实,经烟火熏烤干燥而成。以前都是野生,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贵州等地都有出产,现在则基本为栽培品。

外观上,乌梅还是很好辨认的,看上去就是一个不规则的球形,直径在1.5到3之间。表面黑褐色,因而有“乌梅”这个名字。

但乌梅的表面皱缩不平,果肉柔韧,可以与果核剥离。果核坚硬,颜色黄棕,表面不平滑,有多个麻点小凹坑。果核内有种仁,外形还和杏仁有点像,乌梅的果肉非常酸,还有比较特别的气味,入药的乌梅以个大、肉厚、黑褐色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乌梅主要含有柠檬酸、固缁醇和齐墩果酸等物质。大致有如下几种药理作用:

1、抗菌:对一些肠道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对絮状表皮癣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过敏。

在传统本草的记载里,乌梅性味酸涩而温,能入肺、脾、大肠三经,主要的功用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渴、安蛔四个方面。

乌梅一般直接生用,或者去核后的乌梅肉炒炭。翻看古代名医医案,在很多久咳、久泻、久痢便血、蛔厥、烦渴、呕吐等症的调治里,大多能见到乌梅的身影。

纵览历代医家对乌梅的使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点:

1、 止痢

这是因为乌梅有收敛止泻之力,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适合久痢(尤其血痢)。因为久痢常会伤阴,多出现口渴、咽干,甚至夹杂有咳嗽等症状,用炒乌梅或乌梅炭在止泻的同时,还能生津止嗽,常与黄连川、黄芩、茯苓、银花等配伍。

2、消食:

对于胃气不降的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乌梅也有不错的健胃作用,常与山楂、神曲、厚朴、砂仁等配伍。

2、 安蛔止痛:

古人认为“虫得酸则安”,乌梅味酸涩,故能安蛔止痛,这应该是乌梅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特点。古代名方乌梅丸,就是专门为安蛔而设,一般常与槟榔、榧子肉等配伍。

3、 止血:

乌梅不仅能治便血,对女性月经量多也有帮助,如果出现血虚而口干渴者,适宜用乌梅炭,和当归、阿胶、白芍等配伍。

4、 外用:

乌梅外用,古已有之,比如乌梅膏,可以用于胼胝体、鸡眼。

最后介绍一下乌梅的使用注意:

1、乌梅性收敛,所以外感热滞、表邪未散者不宜。

2、乌梅味酸,胃酸过多者慎用。

3、乌梅和五味子性味相近,也常配伍使用,但乌梅在止痢、止血方面强于五味子,而五味子在生津方面则更胜。

市面上的乌梅,可以根据产地来区分一下:

浙江的合溪梅、福建的安吉梅,公认品质最好,个大,肉存,颜色乌黑。

广东产者个稍小,肉存,品质也挺不错。

四川产者个小肉薄,带红色,又名红梅,品质稍差。

其它地区产品多个小,肉薄,核肉紧结,又名岗梅,品质较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