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吗

腾飞说史

元朝、清朝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有非常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元世祖忽必烈在给日本人的诏书中说:“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世祖认为自己是中国的皇帝,指责日本开国以来,“时通中国”,但是到了他即位以后,“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在这里,雍正皇帝明确指出,满洲是中国的籍贯,不能“妄生此疆彼界之私”。

(雍正皇帝画像)

慈禧太后在和外国妇女接触之后,对欧美国家的贵族妇女通过绘画、教书等方式赚取生活费的现象,曾经说道:“此种文明,实为奇特。在我中国,父母既亡,为之子者,有抚养未嫁姊妹之天职。”注意,慈禧在这里用的是“在我中国”。

其实,在古代的东亚世界,不仅中国的少数民族自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就连韩国、日本、越南、琉球等国的知识分子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如朝鲜《宣祖实录》里有这样的记载:“至于大明,以八道郡县,皆隶于辽东,衣冠文物,一从华制,委国王御宝以治事。”

日本奈良时代的廷臣藤原广嗣说:“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乱,野心难驯。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藤原广嗣在这里认为日本是中国,日本列岛周边的少数民族,虾夷人、隼人“狼性易乱,野心难驯”。

越南的国王在对待东南亚其他国家时,常常与中国、华夏自居,越南后黎朝第五代国王黎圣宗(1460年至1497年在位),曾经在征服占城的军事行动中说“自古夷狄为患中国”,在这里黎圣宗俨然把自己主政的越南当作中国。

史前巨炮

肯定不是,现在我们用事实说话!

雍正:“ 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慈禧:“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出身满洲贵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主人可以随意处置奴才的财产。

事实胜于雄辩!!

伊耆角木

看到好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古代“中国”是个什么概念。元朝、清朝统治者当然百分百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不要说元、清是大一统王朝,哪怕辽、金,甚至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那些少数民族君主也都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因为古代“中国”的概念和现代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所谓“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指的就是“中央之国”,等同于中原、华夏,相对于东夷西狄南蛮北戎而言。西周认为自己处在中央,其他周边的叫做蛮夷。后来逐渐演变,中国的意思就变成了中央王朝,建都于中原地区的王朝。逐渐的,这就变成一种正统的象征。无论汉族还是建立的政权,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无一不以“中国”自居。所以,元朝、清朝的统治者怎么可能不自认为是“中国人”呢?

举几个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主要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北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此时,双方都以“中国”自居,南朝就自称“中国”,称北朝的北魏及后来分裂出来的西魏、东魏为“魏虏”,意思他们还是“胡虏”。而北朝也自称“中国”而贬称南朝为“岛夷”,意思是偏安一隅的蛮夷,觉得自己才代表正统的中原文化政权。同样的,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是中国,所以,哪里可能统治全国的元、清统治者不自认“中国”的道理?

有人可能会说元朝是蒙古人,不承认中原文化。这个属于史盲。蒙古帝国早期确实完全无视中原文化,但是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忽必烈时代,他的影响力仅能控制元朝地区,对西进的四大汗国已经没有实际操控能力了。因此建都“大都”(今北京)改国号“大元”,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政治制度也是在中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虽然蒙古帝国是蒙古的,但元朝其实已经汉化了。而清朝更不用说,到后来连自己的满文都不会说了。所以,要统治全国,必然自称“中国”!

“中国”成为国名,那是推翻清朝以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国名是秦、汉、唐、宋等等,没有一个叫“中国”。所以,中国从来就不是汉民族的代称,在古代只是正统的象征,所以,元、清统治者当然自认为“中国人”。

猎户座火焰

元朝刚开始不是,后来不断同化,到了清朝时,至少内蒙古自己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

清朝从入关以来就标榜自己是华夏的一员,当然也就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

其实古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感并不强。是从近代开始,才逐渐产生了国家认同感。

确切的说是1840年开始,被列强不断入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其实汉族也是这个时期才形成了现代中国人的观念。要不孙中山怎么会在革命初期还只是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又改成了五族共和了呢?

了凡陪你玩游戏

元朝不知道,清朝皇帝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中俄尼布楚条约用的就是中国。

有恶心明粉曾经造谣说雍正皇帝说自己不是中国之主,但是雍正表示很委屈,我没说过这句话啊!

雍正原话

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雍正的原意大致是我雍正虽然不是汉族人,但是我也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为什么对我带有色眼镜呢?

清朝这个朝代不讨人喜欢,但是也没必要为了捧一个朝代而狂贬低他。

回忆还是要忘记

这个问题现在还在争论中,历史学好的话大家都一起辩论交流。

勿以善小而不为144

元朝的统治者认为自己是蒙古人,他们把人分为四个等级,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原来北宋的汉人,和原来金国的汉人),4,南人(原来南宋人,以及南方的少数民族),其中蒙古人是主人,色目人是自由人,而汉人属于家奴性质,而汉人和南人结婚是没有初夜权的,头三天由蒙古人代理,是中国人最屈辱的年代,所以现代的中国人都含有蒙古人人的基因,而真正的汉人,是崖山之后逃到日本的人,清朝待汉人好点,但亦不承认是中国人,清朝讲究满蒙一家,满蒙是通婚的,满汉是不通婚,(特殊情况,汉军八旗亦可,但是比较少),汉人可以做官,也可以做大员,算是个二等国民吧!

张子曰  社会问答达人

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是元人。肯定不是中国人。

清朝统治者是满人,是清朝人。肯定不是中国人。

今天的你我都是中国人。不错。

如果300年后中国土地上存在了一个叫xx国的国家。

难道我们又称为xx国的人了?

显然是胡说八道,思维混乱。

依照这种逻辑,秦始皇同是也是汉朝人,唐朝人,宋朝人,明朝人?

显然这种逻辑往下推论,是荒谬而扯谈的。

你我的标签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将来走进历史了,我们的标签也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而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成了xx人,xxx人。

恕鸣张庆东字恕鸣

可以肯定的说,元、清都自认是中国人,并将皇权王朝自称为中国正统王朝――蒙古族在一统华夏后,改“大蒙古国”国号为“大元朝”和满族入主中原时前改“金”为“清”。是蒙古族、满族两个少数民族“大一统华夏”建立的两大封建王朝。

这命题是民族概念、古代国家概念、现代国家概念等问题“混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度”,在中华史上历经了炎帝部落、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大融合,夏朝、商朝、周朝诸侯部落的大融合,到晋朝、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多民族大融合。可以说现存的56个民族和历史进程中消失的若干民族,都不是“纯而又纯的本族”,在一次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血与血实现了相融一通”。民族仅是一个“血统代号”。古代的“国家”多以民族部落群居相处而论,疆域是没有确切的“界线”。到近代以来,国家的概念出现了变化,从单一民族走向多元民族,从无识国域走向有碑国界。由此,对元、清从民族进程史、国家进步史、蒙清两大民族自身认同史来概定――蒙古族、满族都是中华民族l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史、清史都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一页!在此,按历史顺序来评谈论说:

蒙古族,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组成部分之一。蒙古族建立的“大元帝国”,是中国史的重要一页。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页。“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开始,经由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四任大汗”东战西征近70年,创建了3300平方公里的华夏最大版图帝国。成吉思汗“西征”结束后,直接分封了“诸子汗国”――中央汗国,幼子拖雷“守帐”;金帐汗国(钦察汗国),长子术赤主持;察合台汗国,次子察合台主持;窝阔台汗国,三子窝阔台主持;伊儿汗国(伊利汗国),是拖雷儿子旭烈兀打下的,由旭烈兀主持。另各汗国臣服国,为附属国,统一受“中央汗国节制”,受“蒙古大汗统一领导与指挥”。到第五任大汗忽必烈夺取中统后,于1271年推行“行汉法”主张,取自《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治”,改国号“大蒙古国”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后而建立的蒙古国),史称“元世祖”,尊其祖父铁木真为“元太祖”。

大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满族的“族史”来看。 女真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与中原“大宋”时期并存的完颜阿骨打所建立的“大金”,与努尔哈赤时的“后金”有“血统”与“正统”上的关系。也有顺承道义上的“假借”之名。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大金朝”,历史上将宋分为“北宋”与“南宋”。后“宋(南宋)蒙联合”又灭了“大金”。随后“蒙元”时,女真族被瓜分,族人分化。到明朝时,奴儿干都司下辖的属地叫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等。明万历43年,有建州努尔哈赤(明朝皇封的建州统领)以完颜阿骨打后人,联合蒙古族等,以正统女真人名义,号示各族部落称帝,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到1636年,已继承皇位的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势大力强之时,改国号“金”为“大清” 。 入主中原之后,“满清八旗”通过东征、西讨、南抚拓展了疆域。公元1795 年“满清” 夺取全国政权后的“大清疆域”是1310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是采取了三大国策:一是尊崇儒家思想。尊炎黄为祖,拜孔孟为师。鼓励蒙古人在忽必烈时代尊藏传佛教为“国教”的信仰。二是加强“满蒙联烟”。“国规”要求皇后必须从蒙古族十三个部落中选推。王爷、贝勒的妃子必须从蒙古族中选配,以此加强“满蒙联姻”的满蒙血统的“正统性”。让蒙古族人感觉到满人坐江山,等于蒙古人在坐江山。三是借鉴学习“汉文明”,推进治国“汉化”,推行“汉礼”,招纳使用“汉人才”,允许“满族汉族及其他族之间通婚”等极大的推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大团结,大共进,大繁荣。

当然,蒙元、满清的统治者受“封建王朝'家天下’”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大融合,即推进了民族的发展,也推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更促进了多民族多种类的文明共同进步等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白礼服黑婚纱

首先表达观点,他们是一定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中国人的身份对于统治国家是绝对有利的。举个例子,倭马亚王朝灭亡、什叶派哈希姆家族的旁支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二王朝——阿拔斯王朝。并且没多久就皈依了逊尼派,很简单的道理,逊尼派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想统治全国,就不应该和大多数人唱反调。中国古代统治者也一样会因为利益认同自己的身份。除非他们是傻子,能统一这么大疆域的人,显然不会是傻子!

“中国人”这个概念,在今天,官方说法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和护照的人,可在古代却不是非常明确的。古代也没有如此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例如今天的中东,你问他是什么人,他可能回答是阿拉伯人,或者说库尔德人,也有可能说自己是穆斯林或者哪个部落派别的,这都是民族或者宗教认同感高于国家认同感的表现。中国古代也一样,他可能会说自己是蒙古人,是满洲人,是契丹人,汉族也可能先说自己是汉人。即使认同国家,也是认同大清,大明,大元,大宋。时间再往前推移,很多分裂时期,北方称魏,南方称汉。西方称秦,东方称齐。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哪一个算中国呢?一脉相承的正统,哪一段历史都跳不开。

忽必烈

元朝国号都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明确宣布“大元”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1279年元灭宋统一全国。元朝统治期间,沿袭前代的政治体制,并开创行省制,设科举,尊孔子,修《辽史》《金史》《宋史》……取代元的明朝给元惠宗上谥号顺帝,修《元史》,《明太祖实录》中也有明确关于承认元朝正统的记载。这是对元朝政权属性最有发言权的自己“元朝”和继承者“明朝”的态度。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元太祖和元世祖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其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祝文是:“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餋之繁,功被人民者矣。夫何传及后世不遵前训,怠政致乱,天下云扰,莫能拯救。

康熙

清朝也是一样的,《清史稿》记载,康熙二十四年,在文华殿以东建传心殿,专门供奉“师”。有皇师、帝师、王师、周公、孔子,而轩辕氏(黄帝)在这里是作为三皇之一出现的,自然是皇师之一。

并且《明史》也是清朝所修,甚至入关之时都是打着为了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据说都与崇祯皇帝称兄道弟,自然这些都是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可是在这个问题上,足以证明清朝和元朝统治者,是认同中国人或者说继承中国历代正统的!

如果不认同元朝清朝的统治合法性,那么今天的“五族共和”的合法性又在哪里说起呢?

谁敢说我不是中国人?

中国,如果作为地理概念或者血缘概念,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必然就是中国人。同样一亩三分地,种了一亩小麦,三分水稻,难道麦是中国麦,稻就不是中国稻了?

黄帝

如果作为文化概念,那么什么文化是“中国文化”?农耕文化or游牧文化?中华人文三祖,炎帝与蚩尤不说,黄帝部落就是一个游牧部落,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类似记载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又或是孔孟文化能代表中国文化?那么独尊儒术之前的百家争鸣都是邪魔外道?兵,法,墨,道这些都不是中国文化了吗?况且元,清两代也是尊崇儒学的。

所以,无论从他们的主观选择还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事实,他们都必然是中国人无疑!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关注:大别山神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