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过年的博士生:为赶进度做毕业论文,放不放假都一样

“寝室就剩我一人啦。”2月1日一大早,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宋翔宇,把回山西老家的室友送到了地铁站。接着,他又一头扎进了学校机房,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写作。
老家在石家庄的宋翔宇,今年已经27岁,人生第一次不回家过年。他说:“留武汉过年,也是为将来更好地团聚。”
要赶进度做毕业论文
宋翔宇的家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现属疫情低风险地区,但他还是主动申请留校过年。“虽然父母没直说,但我听得出他们还是盼我回家过年。”他说已经做通家人的工作,父母理解留校是给防疫大局作贡献。
送走室友后,整个南极中心剩有4名研究生。在武大信息学部教学实验大楼五楼的机房里,只剩宋翔宇一个人,忙着在电脑上整理科研数据。
“博士生的生活很枯燥,放不放假都一样。”宋翔宇笑着说,他每天9点到机房,中午吃饭半小时,午休一小时,下午接着干到5:30去吃饭,晚上再干到10:30左右。半个多月来,都是这样,这其中每隔一天,晚饭时间会去健身房运动一个多小时。
今年是读博第三年,面临毕业,宋翔宇的寒假计划就是尽快完成毕业论文。“南极科考用了几个月,去年因为疫情又耽误了很多时间,现在得赶进度。”他目前正在对大论文最后一章有关机器学习部分作完善,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之前的研究资料、完善绘图等,“小目标是每天写500-1000字,但有时也会为一句话的表述折腾一整天”。
最遗憾错过南极过年
除了第一次留汉过年,宋翔宇还有一次难忘的春节经历。
2018年11月2日,宋翔宇随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负责卫星接收机的日常维护及海洋相关研究。
2019年1月19日,“雪龙号”科考船意外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虽然重要设备未受影响,但船头堆积了250吨的蓝冰,只能人工除冰。随后几天,宋翔宇和队友们变身“开山工”,每天三班倒,把一个个重达5到7吨的冰块凿碎,每凿冰2小时就休息4个小时。当时正处于极昼期,几乎失去了时间概念。他回忆,“有一次干完活看到6点了,就去餐厅准备吃晚饭,等半天没见到人用餐,才发现当时其实是早晨6点。”
由于这次意外,原定4月回国的宋翔宇和队友们,被“雪龙号”送到长城科考站提前归国。
飞机辗转回到石家庄时,正好是大年三十当天。“那年回家过年虽然开心,但也充满遗憾。毕竟去南极机会太难得,因为意外减少了科研时间,也错过了雪龙号上的春节联欢会。”宋翔宇说。
除夕将连线南极的师弟
对今年春节的安排,忙于论文的宋翔宇还没作准备,包括采购年货。他说,“大年三十会给自己放一天假”。
年三十,他打算和另两位留汉的校友吃顿团圆饭,给导师拜年,当然还少不了和家人视频。“家乡的疫情不断好转,父母说可以出门了,过年物资也充足,让我别担心。”宋翔宇说。
宋翔宇还有个特别计划——那天要连线正在南极科考的师弟麻源源,送去新春祝福。宋翔宇说:“我有点羡慕他,可以体验中山站一年一度的新年美食节。不过我一个人也不孤单,听说学校会给留校学生安排团年饭。”
“今年的团年饭为避免聚集,会按人单独发放,但情谊是一样的。”武大研究生工作部老师介绍,2021年春节期间,全校将有1000余名研究生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留校,而整个寒假期间,学校7大食堂不停伙,图书馆、心理中心等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服务。校领导和老师会走访慰问留校生,送去防疫物资和新年礼包。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82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