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073丨学习传统,要懂得变通圆活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73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毕战,是滕国大夫。滕文公派他向孟子请教井田制如何施行。孟子说:
你的国君要实行仁政,选择你来负责此事,你一定要好好干,不负重托才是。治地分田,都是有界限的。实行仁政,首先要从划清井田的边界开始。通水道则有沟洫,正阡陌则有道途,都要画明白,不可紊乱。
如果田界划分不正,豪强得以兼并侵夺,则井地不平均;赋税出于公田,没有一定之法,暴君污吏都得以多取自利,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就不会公平。井地不均,如何养得百姓?俸禄不公平,如何养得官员?
田界明确了,分配百姓田地,制定官员的俸禄也就很容易了。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滕国土地狭小,却也有食禄于朝的官吏和自食其力的老百姓。没有官吏,就没有人管理百姓;没有百姓,也就没有人养活官吏。管理和百姓都是一个国家所不可缺少的,知此则知分田、制禄不可偏废,所以经界为仁政之首务。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接下来孟子建议说:
郊野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也就是井田制;国都附近,村落交错,难以实行井田,就采取十分抽一的贡法。
公卿以下的官吏俸禄少,要分给他供祭祀用的圭田,每户圭田定为五十亩。这也可以称为养廉田,古人就已经采取有效措施防腐了。如果他家还有未成年的人口,尚未受田,就先分给他二十亩,等他成年后再分给他一百亩。
如此,则一乡之民,各有世业,安土重迁。无论埋葬还是搬迁,都不会离开本乡本土。同一井田的各家,平日出入,互相友爱,防御盗贼,互相帮助,遇有疾病,互相照顾,百姓之间也就亲睦相处了。
那么井田之法,其具体制度是怎样的呢?
每方圆一里为一井,每一井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以外的八百亩分给八家作为私田。这八家共同来耕种公田。先把公田耕种完,再耕种私田。虽通力合作,却有公私之分;虽彼此平均劳作,却有先后之别。如此也能区别官吏和百姓。
孟子最后总结说:
当然,这都是井田制的大概情况,详细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如今时势变迁,风土人情皆有不同,至于如何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怎样去调整,就在于国君和你了,玩不可死搬教条,不知变通。润泽,就是变通圆活之意。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明天见。
温故知新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