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唱中的气息控制——腰紧绷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 ◆ ◆
京剧演唱中的气息控制
张再峰
◆ ◆ ◆ ◆
气息控制是所有声乐艺术的核心方法与基础。声乐本语中的“气息控制”,也称“保持”,是指在演唱时,气息不能放(呼出)得太快,要有意识地控制气息放出的流量,要多则多,要少则少,即便强音也要收着放”,弱音要“放着收”,以保证在演唱中有充足的气息文持,从而使演唱流畅、完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呼吸,是维持生命延续的本能。但是在歌唱时,则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气息的控制与调节,因为歌唱中的音高、音色、音量都是依靠气与声的有机配合才能获得的,高音和强音则是靠控制气息的流量并加大气息压力与速度获得的,并不是一味靠蛮劲来产生,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冲击力强,振幅就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气流弱,振幅小,声音也弱。声音的强弱长短不是靠喉头肌肉的松紧就可以解决,而是靠演唱者对气息的适度控制与调节, 要使每一点点气息都成为声音, 这样演唱才能处置自如。
在京剧行内,有许多演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类似声乐上讲的“气息控制”的运气方法,如“腰紧绷”,“噙住唱”、“叹着唱”等。这些演唱方法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其实都与“丹田气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建立在以“丹田气息”为基础而又各自有所侧重,且又相互交叉的演唱方法。
腰 紧 绷
什么是“腰紧绷”
腰紧绷——是指人在吸进气后,由于横膈膜的下坠,气息会将腰、腹部向外顶撑而形成順腹部向外鼓凸的坚使状,使腰腹部呈紧绷状,即“腰紧绷”。
“腰紧绷”是京剧演唱中气息控制的基础保证。要想唱好京剧必须“腰紧绷”,“腰紧绷”的状态要始终保持在所有的唱念之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向著名京剧老生马连良大师学唱京剧时,马先生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吴雁泽说:“马先生教我收胯、胀腹、腰里用劲,久而久之,我用上了这股腰劲,奠定了我唱高音的气息基础。”
搞过体力劳动的人都知道,千重活时腰要“硬”,也就是腰上要使劲,因为脊柱是全身的动力之源。其实演唱京剧也是一项相当不轻的体力劳动。因为演唱时,全身肌肉都处于兴奋状态,处于运动之中,是需要一定的力量的,而这种力量的来源就在腰。
“腰紧绷”也可以理解为是“丹田气息”的再延伸、补充,或者说就是“丹田气息”的运用结果。
这种对抗在体内形成一种相当集中、坚实有力的“气柱”。也就是说这个“气柱”是由双向气息形成的,声音唱得越高,气息对抗能量越大,声带闭合越紧,声音质量就越高。“气柱”不硬,声音就打不到明亮点,气散则音竭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声音越唱得高,依赖这种对抗就越大,也就是说,唱高音的用力, 就用在深呼吸的对抗上。因此,这种对抗是京剧演唱气息控制的根本要领。要想唱好京剧,首先就要学会做好这个“气柱”,在演唱中,“气柱”的感觉要运用到所有的唱腔中,在一段唱腔里,“气柱”状态要保持到稍微大一点的“过门” (慢速在一小节即四拍左右)或这一段唱腔的结束才能松驰,即唱腔的旋律有多长“气柱”感觉就要保持多久,而在中间的“歇气”、“偷气”、“换气”时都不可使“气柱”塌陷,不可使声帯松弛,都要“提拎着唱( “噙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