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青瓷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详解分析
瓷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不仅对古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青瓷成为陶瓷的重要分支,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南宋的青瓷融合了中国制瓷工艺的精华,在瓷器制造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青瓷皇冠上的灿烂明珠。历史上的龙泉窑曾有过繁荣昌盛的时期,其产品远销海外,可是到了近代却渐渐衰落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龙泉青瓷的发展,许多生产厂家如同雨后春笋般兴起,关于龙泉青瓷的学术研究也渐渐增多。
一、南宋龙泉青瓷简介
龙泉窑是南方青瓷的代表。在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中心在江南一带,繁荣的商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皇室和富商的需求使得龙泉窑的青瓷产量大大提升。外形设计、薄胎厚釉和装窑烧成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赋予了龙泉窑青瓷精致实用、胎薄质坚和玲珑端巧的高品质,尤其是青色的表现得到了显著提高,釉色也更加晶莹剔透。到了南宋后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形成了以造型和纹饰等元素为代表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特色
1.简约质朴。工艺的发展能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洁明快。厚釉的出现让南宋龙泉青瓷更注重造型上的变化,线条的流动和细节的雕琢使得瓷器在整体上达到了流畅干净、灵动淡雅的展示效果。装饰的简化是南宋龙泉青瓷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北宋到南宋,青瓷的图饰数量逐渐减少,其装饰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弱化。器物的造型和釉色的呈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旧有的刻花装饰法则被较新的堆贴花、浮雕和弦纹等手法替代。在外部轮廓线条的处理上,南宋龙泉青瓷表现出了简约而大气的美,其主体部分上的装饰被删减和简化,线条变得柔和而顺畅,呈现出了简约质朴的美。如中华博物网收藏的青瓷贯耳瓶,它产自宋末元初的龙泉窑,其瓶身的中腹部矮短,形如苹果,细长的颈部由正中向上伸出,在颈部的顶端处设置有对称的管状双耳。整个瓷器的造型设计较为简洁明快、于沉稳中见大气,于精巧中见秀丽,长颈与短腹的对比使人感受到几分谐趣与美妙。又如青瓷玉壶春瓶,整体造型为撇口长颈,饱满的中腹降至低端向内收。在线条的对比上,口颈部同腹部的反差较大,特别是腹部的弧度大,为瓶体带来了庄重得到观感,而上端的曲线过渡十分自然,细长的小弧度曲线向上伸展,既简约又大方。
2.精巧细致。在南宋中后期,薄胎厚釉青瓷的体积较小,造型别致优雅、制作精良、纯粹的工匠精神赋予了青瓷出挑的气质和内涵。在细节的把握上,手工艺人拿捏得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力求完美的加工工艺在充实造型语言的同时也为器物带来了精致而小巧的气质。薄胎的应用和精美的细节刻画让南宋龙泉青瓷的美学境界。展开来说,南宋龙泉青瓷的细节处理可分为器口、底部和出筋等几个部分。其中器口是外观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对器物整体美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南宋的设计者常选用花瓣为原形做流动性的变化,或以两端斜度大的曲线结合成对比图案,以完成瓶口的设计;底部常选用喇叭形口颈、圆腹等造型,以规整细致的小底赋予整个瓷器灵动的气息;出筋和弦纹属于深入的细节处理方法,适时的运用能使器物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层次感。如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整体造型仿商周铜鬲,器口呈圆形,折沿稍平,中间的颈部较短、肩部圆润、中腹饱满,三实心足呈乳状;在器物的腹、足部凸起有三条竖棱,即为俗称的出筋;在肩部,还有一道凸弦纹。鬲式炉是南宋年间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此器造型精巧典雅,线条曲直分明,既有实用性,又变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3.端庄稳重。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还具有端庄稳重的特点,端庄指形态庄重规整,而稳重则表现为视觉上的稳定和沉静。展开来说,端庄稳重的特性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一因为是器物整体高度降低,即使底端较小,宽大的中腹部依然能让整个结构表现出四平八稳的镇定感。其二是因为造型的重心下移,一般处于器物的下半部分,相较重心在上的器形显得更加稳重。其三是因为南宋龙泉青瓷常在颈部选用长直线来使造型显得更加有序和整齐。
如南宋龙泉青瓷长颈瓶,瓶体颈部挺拔,腹部圆鼓,而足部短小。在视觉的偏重上,下腹部最重,而颈部其次,底部最次。通过比较能看出,该青瓷瓶的重心在整体的中下部,显得十分稳当。而鼓起的腹部同颈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曲线在变化中展现出了一种富于变化的气韵。各部分连接处的紧缩和扩展错落有致,彼此对应,于端庄重显示出了稳重。整体上,该器物的造型淳朴规整,器形浑厚大方而不失秀媚。
三、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特点
釉施附着在陶瓷体表面的玻璃质层,对它的合理运用是让青瓷获得良好观感的关键。得益于烧制技术的发展,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表现出了超世绝伦的巨大魅力。在类别上,胎色呈白色或灰白色的白胎青瓷占据了大部分,本部分所讲到的青瓷均为白胎。
1.饱满柔美。由于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异,南宋龙泉的青瓷发展出了丰富的色彩,其成色较为稳定,表现出了饱满柔美的特点。在诸多种类中,以粉青、梅子青为上佳,而豆青次之。粉青接近于淡蓝色,而梅子青则更为浓重,相同的是二者都呈现出了晶莹剔透的美感。在南宋以前,青瓷原料中的氧化硅含量较高,因而产出的瓷器胎壁较厚。到了南宋中后期,工匠们在原料中添加了含有较多铁、铝氧化物的紫金土,提高了瓷器的强度,降低了胎壁的厚度,使得釉色的表现更为饱满。针对釉色的研究表明,釉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含量越高,其色调就越浅,调整铁的含量,能使器物的色泽表现更加柔美。如南宋龙泉窑梅子青瓷盖罐,其釉色以灰为基调,适中的含铁量为罐身增添了些许蓝和淡绿,釉层的色泽如同凝脂,而釉面的色彩表现显得充实柔和。作为一件弥足珍贵的传世良品,该青瓷盖罐的釉下分布着数量较少的气泡,这让色泽的呈现更为纯正,表现出了“梅子正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的美好景象。
2.润泽吻合。物品的光泽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色彩的传达,瓷釉反射能力和光洁程度的变化能让青瓷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南宋时,工匠们对釉料的配方进行了变换,石灰碱釉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改良后的釉凝结力强,烧成的瓷器晶莹丰润,有玉的质感。总体上,南宋龙泉青瓷的光泽度较低,表面的细腻带来了亲近、自然和温润的感觉。粉青类器物的制作难度高于其他有色,成品率较低,因此极为珍贵。如南宋龙泉窑粉青三足炉,其釉面十分润泽,如同婴儿皮肤一样光滑。在粉青三足炉色泽的呈现中,铁元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较厚的釉层在青绿之中泛出粉白,有如青玉。釉中的微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经光线照射之后为表面增添了内敛的质感和韵味,而硅灰石晶体和钙长石的组合则让釉层处于半光亮的状态,更显沉静和淡雅。
四、南宋龙泉青瓷的内涵意蕴
1.尚玉文化。《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可见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玉逐渐成为了君子品性和修养的象征,同时也成为文人的审美追求。玉文化的美既代表着繁华归于平淡的美,更代表着伟大人格的美,这一点与儒家思想相符合。在宋代,科举制的推行以及学院的广泛建立使得儒学迎来了高峰期的发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玉文化更加繁荣,玉器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龙泉青瓷的制造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从外观上看,南宋龙泉青瓷虽然不是玉器,却将玉器淡泊沉淀的君子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前文中所提到了粉青和梅子青是龙泉窑的特色青瓷,从根源上讲,它们的色彩之美是儒家“玉德”思想的体现,反映出宋人对玉文化的推崇和追求。
2.意境美。中国文人推崇自然、疏淡和静谧的审美境界,在书法、水墨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禅宗式的意境美传达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南宋后期,国力衰弱,士大夫阶层中的诸多有识之士忧国忧民、困惑迷惘,他们追求清新自由的禅宗境界,渴望在艺术创作中得到释放。宋代龙泉青瓷的设计简约,风格通透婉约,能给人带来闲适和安定的心理感受,这一点同禅家的境界相契合,也符合文人的需求。可以说龙泉青瓷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视觉上所能观察到的精美,触觉的温润也能带给人以慰藉。龙泉青瓷传达出了蕴藉隽永的意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可,在南宋这个动荡的时代,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美。
南宋龙泉青瓷的辉煌由无数匠师的智慧和勤劳铸成,代表了古代青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我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总结本文的内容,在造型上,南宋龙泉青瓷表现出了简约质朴、精巧细致和端庄稳重的美;在釉色的处理上,饱满柔美以及润泽温和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内涵意蕴上,玉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意境美的表现使得龙泉青瓷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美轮美奂的高度。南宋龙泉青瓷的生命力是如此长久,至今我们仍为它的美丽感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