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的新闻

Uni-Note Vol.167

写獭祭鱼最快乐的一点,就是没有任何流量焦虑。

如今,写新闻报道都要考核流量,流量高低直接影响稿费的多少。

作为一个记者,你肯定想总结规律——先翻出那些顶流的稿子,找出共同点,然后写稿时往这些共同点上靠,流量不就来了?

很快你会发现,自己太天真。

刷屏的稿子,毫无规律可循。

任何选题都可能爆,你照着写个姊妹篇,要么404,要么没人理。

如今,新闻界挺像演艺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部作品会不会火。

徒劳地揣测大众的喜好,只会让自己的稿子变得猥琐。

可取的做法,是形成自己的脉络。

比如文化新闻,我赞赏的操作范式主要是三大类。

首先是“准风月谈”,由文化迂回切入社会公共议题,在更弹性的层面监督“失序”现象。比如由纪录片《大路》写“基建狂魔”的B面。

其次是“凌空虚蹈”,采写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和洞见,给岁月以文明,给社会以烛照,给人心以按摩。比如跟项飙聊聊消失在当代人生活中的“附近”。

其三是文化“本体”的命运。资本和意识形态联合绞杀,文化在退化、被奴化,这是文化发展中常见的糟心事。

这样的报道即使无法扭转乾坤,好歹也能记录一下“文化受难史”,陈列那些蠢人蠢事,

同时提醒真善美。

写作脉络,是新闻工作者的“道”。操作质量,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术”。

我总结下来,“术”有五条硬杠杠。

选题要简单粗暴,一稿一议,切中要害。比如一篇稿子专写开进故宫的车,就很值得。

采访要扎实。比如采访到故宫博物院院长、东西华门保安、特权车主和他们的靠山。

写作要明白晓畅。

编辑要得法。

要与其他媒体/稿件打配合,形成组合拳。

新闻固然是“遗憾的艺术”,但如果一篇稿子,做到了“道”“术”合一,还能赢得大众读者的顶级流量,那么这稿子也算是遗憾中的“完美报道”了。

这样的稿子尽了人事,又该天命。因此既能刷屏一时,又能长传青史。

此事不可期,能做的唯有闷头写下去,享受创造的快乐。

今天的封面和配图,来自剧《走向共和》(2003)剧照。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