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农村包围城市”理念:慢半拍处理情绪,再直面解决现实问题
昨天说延迟满足的话题,其实就是“慢半拍”的理念,面对纠结不定的事情给定缓冲期,面对愤怒情绪延迟爆发等待12秒,面对诱惑用合适方式去延迟满足。
有朋友反馈说,自己孩子平时作业太拖拉,甚至初中假期那么长时间,作业都要拖到最后一天完成,还颇有心得写了一篇“最后一天完成作业的快乐”,比较诧异的是竟然被语文老师认可,还推荐到校报发表。
我说,这说明孩子被老师高度认可,再说虽然作业完成的拖拉,可是毕竟按期完成了。
朋友想知道的是,孩子写作业磨蹭,说道起来还振振有词,“慢一点咋了,自己心里有数”,想确认这算不算“慢半拍”!
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家长眼中孩子作业拖拉,说明家长焦虑无法接受延迟满足。而孩子呢,知道该早写完可是做不到,于是被动延迟满足。
这里就要分析慢半拍的真实意思,搞懂“延迟满足”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
很简单,所谓延迟满足、延迟等待、延迟决定,这些慢半拍行为都是为了解决情绪问题,也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也是邓公著名的三句话,“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做好自己的事”。
延迟换个说法叫做推迟,推迟自己当下的情绪宣泄、言行表达、决策决定,核心目的在于处理情绪。“情绪是自我的核心”,慌了不打粮,慌不择路,惊慌失措。
延迟满足的是欲望,而情绪是失控的欲望,因此做到了延迟满足也就做到了情绪管理。
想起几个例子。
开始学车时原本学得不错,有一天突然上路练习,顿时紧张万分,毫无章法,机械被动,后来顿悟这是紧张导致的“惊慌失措”,紧张导致焦虑,之后循环越发糟糕。后来学会刹车也就学会开车,知道了止住也就能够开始。
这个故事引发思考,那就是情绪糟糕之后啥事做不好了,乱了阵脚失去分寸,鲜活例子说明“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另外明确情绪性质很重要,之前包括刚才一直以为当时情绪是“紧张”,现在才清楚这是“害怕”乃至“恐惧”,属于不安全感范畴,而紧张更接近焦虑不安,属于不确定性范畴。
当时太过于即时满足会开车,与别人一样,急于满足所谓面子,只能感受到负性情绪的难受、紧张、羞愧,却无法找到情绪背后安全感缺失这个根本。是害怕刹不住车出问题,可当时不知道主动刹车这个主动操作。
当年孩子初中时候也是作业拖拉,晚上总是磨蹭足够晚,后来爱人想出办法来,我们只要求最晚几点时间睡觉,之前时间自由支配不过问,算是缓解作为家长的焦虑。现在看来,这属于延迟决定,因为把纠结放到了睡觉时间,到时间按照“约法三章”该咋办咋办。
愤怒情绪的处理,还有待于今后更多事情上觉察、磨炼、体验,延迟等待不是说说就行的,需要不断地实践再实践。
最后,必须澄清一点,慢半拍不等于逃避问题!
因为慢半拍属于解决情绪问题,当情绪平稳之后依然要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里的关键恰恰在于一直保持对问题的敏感,也就是始终直面问题。
我们通过慢半拍解决心理情绪问题,而后才可能妥善解决具体现实问题,这类似“农村包围城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