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采油基础知识百问百答

1、什么叫油气田?
答:聚集物以油为主的叫油田,以气为主的叫气田,既有油又有相当数量的气则叫油气田。
2、什么是生油气层?
答:广义的生油气层是指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
3、什么是油气的运移?
答:油气运移是指油气在地壳中的移动过程。
4、什么叫圈闭?
答:适于油气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做圈闭。
5、什么叫油气藏?
答:当圈闭之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6、油气藏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油气藏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7、什么叫沉积相?
答:是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特征的组合。
8、什么叫石油?
答: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有机的液体矿物,是以液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9、什么是注水开发方式?
答:注水开发方式是指人工向油藏注水,保持油藏能量和利用注水驱替原油,以提高采油量和采收率。
10、确定洗井排量应本着什么原则?
答:洗井排量应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缓慢提高和缓慢降低水量,洗干净为止。
11、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是什么?
答:注水开发油田存在的地下三大矛盾指的是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
12、什么叫生产井?
答:用来生产原油的采油井叫生产井。
13、什么叫加密调整井?
答:为挖掘未动用的油层储量,改善注水波及不到的死油区,调整横向、纵向采油开发效果差所钻的井叫加密调整井。
14、什么叫丛式井?
答:由于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改在空闲地面的一定面积范围内,通过钻定向斜井,使完井井点坐标与布井井网所规定位置相一致,不影响开发效果的一组井。
15、什么是机械采油?
答:用机械的举升方式将石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叫机械采油。
16、大庆油田有几种机械采油方式?
答:大庆油田的机械采油方式有四种:(1)深井泵;(2)潜油电泵;(3)螺杆泵;(4)水力活塞泵。
17、什么叫抽油机?
答:抽油机是有杆抽油设备系统的地面装置,它由动力机、减速器、机架和四连杆机构等部分组成。
18、什么叫电泵井?电泵井是如何将井液举升到地面的?
答:电泵井是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同油管一起下入井内,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动力电缆电能输送给井下潜油电机,使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把油井中的井液举升到地面。
19、什么叫螺杆泵?
答:通过地面驱动装置,使井下抽油杆带动转子旋转,由抽油杆柱传递动力,举升井内流体的井下装置叫螺杆泵。
20、油藏驱动方式分为几种类型?
答:五种: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水压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
21、采油树的作用是什么?
答:采油树主要的作用是控制调节油井产量,实现下井工具、仪器、仪表的起下测试作用以及修井作业施工等。
22、采油树中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的?
答:它是由大小闸门、三通、四通等部件组成的。
23、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流向是如何运作的?
答:油层(抽油泵中固定阀、游动阀)井口(出油管线)计量间或中转油站联合站外输。
24、螺杆泵采油井的生产过程流向是如何运作的?
答:油层(螺杆泵、抽油杆、动力源驱动头)井口(出油管线)计量间中转油站联合站外输。
25、什么叫套压?
答:油管与套管环行空间内,油和气在井口的剩余压力叫套管压力,简称套压。
26、什么叫回压?
答:油在油管里流动的摩擦压力叫回压。
27、什么叫抽油机井的冲程?
答:一般来说抽油机在抽油杆光杆上、下死点之间相应位置的距离叫冲程。
28、什么叫抽油机井的冲次?
答:抽油机井驴头每分钟上、下活动的次数叫冲次。
29、什么是抽油机井的冲程利用率?
答:表示抽油机的实际冲程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程之比值。
30、什么是抽油机井的冲次利用率?
答:表示抽油机的实际冲次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次之比值。
31、什么叫抽油机井的沉没度?
答:沉没度是指抽油井下井时的泵挂深度与动液面深度之差。
32、沉没度的大小反映问题是什么?
答:沉没度过小,就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降低产油量。沉没度过大就会增加抽油机负荷。
33、什么是抽油井的平衡率?
答:抽油机井下冲程电流与上冲程电流之比,称为抽油机井的平衡率。
34、油田常用抽油机属什么类型?
答:油田常用抽油机是游梁式抽油机。
35、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
36、游梁式抽油机结构形式分为几种?
答:游梁式抽油机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常规型、异相型和前置型。
37、游梁式抽油机平衡方式分为几种?
答:平衡方式分为机械平衡(包括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和复合平衡三种)和气平衡两种。
38、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主要设备由哪些部件组成?
答: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设备有螺杆泵和锚定工具等,地面部分主要有驱动头、驱动力设备及井口。
39、什么叫气锁?
答: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来的现象叫气锁。
40、放套管气为什么能减少和防止气体影响?
答: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过高,迫使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油井停产。这时应适量缓慢放压,放掉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以防止气体窜入泵内。
41、采油井为什么会结蜡?
答:井下原油流入井筒后,在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流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溶解的石蜡便以结晶析出。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石蜡不断析出,其结晶便长大聚集和沉积在管壁上,即出现了结蜡现象。
42、采油井结蜡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答:油管结蜡后,缩小了油管孔径增加了油流阻力,使油井减产,严重时会把油井堵死。抽油泵结蜡易产生泵漏失,降低泵的充满系数,减少抽油井的产量。
43、影响采油井结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油井结蜡的因素有:(1)原油的成分(包括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2)开采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3)原油中的杂质(泥、砂和水);(4)管壁的光滑程度及表面性质。
44、目前采油井清防蜡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采油井的清防蜡技术措施主要有五种方法:(1)机械清蜡技术、(2)热力清防蜡技术、(3)表面清防蜡技术(4)强磁防蜡技术、(5)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
45、热洗质量的要求是什么?
答:热洗质量的要求为:来水(油)温度不能低于75℃,出口回油温度不低于60℃,并稳定40min以上。电机电流恢复到上次正常时的工作电流,示功图正常,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46、油层为什么会出砂?
答:油层出砂是由于井底附近地带的岩层结构受破坏所引起的,它与岩石的胶结强度,应力状态和开采条件有关。
47、采油井油层出砂给生产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油井油层出砂,容易造成产油层和地面汇管和储罐积砂。对出砂严重的抽油机井,往往由于砂子进入泵内,使泵的阀、柱塞、衬套等发生磨损,从而降低泵效、降低产量,严重时因砂卡而被迫关井。
48、什么是聚合物驱油?
答:聚合物驱油,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一种水解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聚丙烯酰胺),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
49、采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应采取哪几方面步骤?
答:采油井生产动态分析一般按以下四步进行:
(1) 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 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
(3) 原因的剖析和论证。
(4) 找出存在问题及提出相应的下一步措施。
50、采油井日产量都包含哪些内容?
答:采油井日产量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产水量。
51、什么叫综合含水率?
答:综合含水率指油田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质量百分比值,单位为“%”。
52、什么是含水上升率?
答: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53、什么是含水上升速度?
答:含水上升速度是指阶段时间内,含水上升的数值是多少(包括月、年平均等)。
54、采油井日常分析必需了解哪些资料内容?
答:采油井日常分析应了解表态资料和动态资料两大类。
其中静态资料包括:(1)射开层未、射开厚度、有效渗透率、地层系数。(2)与临井连通关系、储量、沉积环境、水淹状况等。
动态资料包括:(1)产液量、产油量、产气量、油层压力、综合含水。(2)油层物性、水质分析。(3)工作制度分析。
55、什么叫采油速度?
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单位“%”。
56、什么叫采出程度?
答:采出程度是指累积产油量与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单位“%”。
57、大庆油田主要储油层位是什么油层?
答:大庆油田主要储油层位是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
58、什么叫产量递减率?
答:产量递减率就是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
59、什么是原油计量输差?
答:原油计量输差是指井口产油量与中转站(联合站)外输进口核实产量的差,与井口产量的比值,单位“%”。
60、什么叫采油指数?
答:采油指数是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所增加的日产油量。
61、什么叫采液指数?
答:采液指数是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所增加的日产液量。
62、什么叫油层压力?
答: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63、什么叫流动压力?
答:流动压力是指在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64、什么叫示功图?
答:是由专门的仪器测出的反映深井泵工作状况的一种图幅,画在坐标图上,被封闭的线段所围成的面积表示驴头在一次往复运动中抽油泵所做的功,反映出的图型叫做示功图。
65、什么叫静液面?
答:抽油井关井之后,油套管环形空间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这时液面的深度叫做静液面。
66、什么叫动液面?
答:动液面是指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油套管环行空间的液面深度。
67、井下作业工作流程是如何运作的?
答:井下作业的工作流程运作如下:
准备—接井—井控—动井口—安装井口防喷器—动管柱—处理—措施—下完井管柱—替喷—试生产—验收—交井。
68、为什么要实施井下作业监督?
答:实施进下作业监督,有利于作业方案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控制作业成本,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69、什么是聚合物?
答:由一种单体经聚合(加聚)反应生成的物质就是聚合物。
70、抽油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由电机供给动力,经减速装置将马达的高速旋转变为抽油机的低速运动,并由曲柄—连杆—游梁机结构将旋转运动变为抽油机的往复运动,带动深井泵工作。
71、抽油机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
答:抽油机主要由底盘、减速箱、曲柄、平衡块、连杆、横船、支架、驴头、悬绳器及刹车装置、电动机、电路控制装置组成。
72、抽油机减速箱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将电动机的高速转动,通过三轴二级齿轮减速变成曲柄轴(输出轴)的低速转动,同时支撑曲柄平衡块。
73、什么叫“四点一线”?
答:从减速箱皮带轮、马达轮边边缘拉一条线通过两轴中心,这四点在一条直线上叫四点一线。
74、大庆油田有多少个油层组?
答:有13个油层组。其中萨尔图油层分为萨I、萨II、萨III三个油层组;葡萄花油层分为葡I、葡II两个油层组;高台子油层分为高I、高II、高III、高IV四个油层组。
75、大庆油田属于哪类沉积?
答:属于大型陆相湖盆的河流-三角洲沉积。
76、大庆油田的油层特性可分为几级?
答:分为三级:(1)油层组(2)砂岩组(3)小层。
77、什么叫防冲距?
答:为了防止泵的活塞在下行时碰撞固定凡尔罩,而把抽油杆柱适当上提一段距离,把这段距离叫防冲距。
78、曲柄销子轴承座磨曲柄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
答:曲柄销子的衬套放的位置不恰当,使曲柄销子过紧缩到曲柄孔内,造成间隙过小。遇此情况,取出曲柄销子,将衬套向外移到适当位置即可消除。
79、悬绳器钢丝偏向驴头一边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原因有驴头制作不正、游梁倾斜或歪扭,底座安装不正等。
处理方法有在驴头销座下垫垫子、在支架平台一边垫垫子,调整底座水平、较正游梁等。
80、什么是深井泵的泵效?
答:抽油机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81、什么是注水井?
答: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82、什么是试注?
答:新井投注或油井转注的试验与施工过程叫试注。
83、什么是转注?
答:注水井通过排液和洗井达到井筒清洁并水质合格时,开始转入注水叫转注。
84、什么是正注?
答:从油管往井内注水叫正注。
85、油田开发中的“三个结构调整”指的是什么?
答: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调整、储采结构调整。
86、什么叫注水压差?
答: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植叫注水压差。
87、什么叫笼统注水?
答:在注水井上不分层段,在相同的压力下的注水方式叫笼统注水。
88、什么是分层注水?
答:在注水井上对不同性质的油层区别对待,应用封隔器、配水器为主组成的分层配水管柱,用不同压力定量注水的方式叫分层注水。
89、什么是注水井洗井?
答:把注水井井底和井筒的腐蚀物、杂质等沉淀物冲洗出来,达到井底和井筒清洁的一种措施叫洗井。
90、什么是注水?
答:利用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以补充和保持油层压力措施称为注水。
91、什么是注水强度?
答: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叫注水强度。
92、什么叫吸水指数?
答: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吸水指数。
93、出油管线堵塞,井口有什么现象?
答:最显著的现象是回压上升,抽油机上行负荷增大电机上行电流增大。
94、如何判断抽油井结蜡?
答:产量逐渐减少,抽油机上行负荷增大,下行负荷减小,电机的上行电流增大下行电流比正常时也增大;光杆下行困难,严重者光杆不下行;关闭回压闸门,打开取样考克,有时发现有小蜡块带出;示功图比正常时圈闭面积要大。
95、注水井资料全准内容是什么?
答:日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静压、测试、洗井、水质化验八项。
96、抽油机井资料全准内容是什么?
答:油压、套压、电流、产量、原油含水化验、示功图、动液面(流压)、静液面(静压)。
97、电泵井资料全准内容是什么?
答:油压、套压、电流、产量、原油含水化验、流压、动液面、静液面。
98、注水井在什么条件下洗井?
答:(1)新井转注前(试注前)必须洗井。
(2)作业施工井,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洗井。下不可洗井封隔器的井,必须在封隔器释放前进行洗井。
(3)关井超过15天的注水井,开井前必须进行洗井。
(4)在相同压力下,当日注水量与测试水量对比,发生明显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检查压力表与水表无问题时,对下入可洗井封割器的井,应及时进行洗井;对下入不可洗井封割器的井要求放溢流吐水。
(5)发现注入不合格水,要及时进行洗井。
99、什么叫人工井底?
答: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叫人工井底。
100、采油树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由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树本体组成。
上周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