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的十年

_

百年大报生日快乐 Uni-Note Vol.027

今天,是她36岁生日。

今年,是我和她朝夕相伴的第十年。

她,是我的工作单位,一家生于1984年的报社。

每当我向陌生人报出自己的工作单位,最常听到两句话:

1.我曾经是你们的读者。

2.你们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们了。

每当这时候,我都语塞,感觉怎么回应都不合适。

今天我在朋友圈为她庆生,我的一位研究生阶段的老师又评论了常用语2,我又陷入了沉默……

吃过晚饭再打开手机,发现有人帮我回复那位老师:衙门也不是那个还可以批评的衙门了。

帮我说话的是我的研究生学长兼常务基友,他完整见证了我和她朝夕相伴的十年。

十年来,她一直在变,我们谁又不是呢?至少,她一直努力不变成自己最初讨厌的样子。这也是我守候至今的理由。

以下是我和她的流水账。

2011年。我去上海读研,每周四中午去学校东门报刊亭买她。

报刊亭老板是来自扬州的一对中年夫妇,我每次骑着单车去买报纸,他们总端着不锈钢饭盒,热气和肉香扑面而来。我渐渐成了VIP客户,偶尔没带零钱,阿姨说下周一起给;有时周四没来,阿姨准给我留一份。

本科四年,我跟她还不熟。那时,我几乎是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每堂专业课都坐第一排,每年专业一等奖学金,兼任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的多个学生干部职务,参加校运会、辩论赛、书画诗文比赛甚至K歌和厨艺比赛……本科毕业时官方盖戳,评我为省优秀毕业生。

2011年我考研进入名校,开学第一天我就想好了,不做任何学生干部——这套体系全国高校都一样,既然来了名校,就多吸名师,这可是普通高校少有的宝藏。读研三年,我扎扎实实读了三年书,准确地说,是自杀式看书(仅图书馆借阅纪录就有500+)、蹭课(包括各种经典本科生课程)、听讲座(3108钉子户),以及每周读她。

读她,与看书蹭课听讲座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发现,她每周提到的一些书正好是我想看的,她每周采的一些学者甚至就是我的老师,她每周的重磅报道啃下来,如同听一场畅快的讲座。

2012年。一位在文汇报文化版做编辑的学姐找我写书评,每个学期我都能写上几篇,发表在报纸上。

这一年,我选好导师,每周多了一门小课。有时我的书评发表了,把那期文汇报拿给导师,他都会认真看过,私下提点几句,然后在小课上一番鼓励。

2013年。我研究生的最后一年,面临抉择。我考研时的计划是读博-做高校老师。但是碰上那届我导师没有足够的指导名额,而且我因为长期读她,潜移默化地向往校园之外的世界。

10月,我来到她的上海记者站,成为实习生。这年1月3日,她因为一篇文章的风波,受到全球同行关注。后来,很多人说那是她的转折点,她变了。其实,这一年她还是做出了很多很棒的报道,比如当唐慧赢了时,只有她质问:法治赢了没?

申请实习的时候,我在简历里提到这篇报道。几个月后我才知道,这篇报道被她评为年度新闻一等奖。我懂她啊,这三年没白读。

实习让我从读者变成作者,从前厅潜入后厨。每周评报会都如同输送真气、打通经脉,每次查资料整录音拟提纲做听译都如同牛刀出鞘、小虎下山。

2014年。这个春节,也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寒假,许多同学已经在秋季拿到满意的offer,而我还在等她。

3月,她来上海招聘。笔试,评论题是我非常熟悉的一篇互联网公司年会报道,八百字如泉涌纸上。面试,无领导小组题又是我在上海看过的曾梵志天价作品,谦让了一下没人说话,我安心娓娓道来。

自我介绍时,我拿出三叠报纸。第一叠,我初中历史作业,老师让做手抄报,我找的主题是“中国历代冤狱”(至今费解当时咋想的)。

第二叠,我本科时和几个同学办的民间报纸,取名《校内·长沙》。我是主编,稿件是我们跑遍长沙二十多所大专院校发传单征集的文章。

第三叠,是我在真正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从本科一年级暑假在家乡日报经济部的通讯,到研二给文汇报写的书评,再到在她的时政新闻部参与的十几篇报道。

我对面试老师说:希望将来有第四叠报纸。

4月30日晚上,我收到她的邮件,她答应了。

7月11日,我来到她的南国家乡报到。61位同届进入大院的伙伴,共同培训了一个月,大家挖掘着彼此的才华,谈论着相契的理想,我仿佛又进了一所大学,又多了一班可爱的同学。

这一年也是全国纸媒寒冬的序曲,许多老牌报社停刊解散。

9月,她减版、瘦身、提价,在风雪中求生。

2015年。1月,我转会文化新闻部(试用),试的第一篇稿子,采写中国网络诗词群体。稿子成了,我也在采访中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成了我们的红娘。

2016年。2月,我举小家北上帝都,开始在中国文化新闻的中心工作。9月,我写出了目前生涯最硬的揭黑调查报道。10月,被揭黑的一家教育机构把我困住,向我发出追杀警告。在领导的保护下,我举小家回到南国避难。

那篇报道,被她评为年度新闻二等奖。那年她面临朝廷压力,一等奖空缺。她还评我做十佳员工,水晶玻璃奖杯,为我一个多月的卧底调查和年底的惊魂“南狩”存念。

2017年。2月,我举小家二度北上。这一年,朝廷变更年号,她受到的压力达到极限,社会、经济等版每周都有稿子被拿下,一些老同事在这一年与她诀别。

文化新闻空间尚存,中国影视行业的寒冬也尚未到来,我在帝都开足马力,年度工作量报社第一。不值得开心。若批评不自由,则荣誉无意义。

2018年。她复苏了。有担当的老领导回来了,有冲劲的新血液加入了。她失落的社会新闻阵地局部光复。

这一年,我日更这个小公号。每天一篇文化日历,连更365天。粗略估计,2018年我不务正业做日课的时间,超过360小时,相当于不眠不休写了半个月。

我相信,她终会看到我不务正业的价值。

1.报社记者在微信时代像一群前朝老人,日更公号,能帮我活进新时代。

2.文化记者是一个拼积累的工作,要干下去,必须大量补货。

这一年我的工作量仍高居报社前三,但是年度新闻奖评选,我颗粒无收。低落过后,我又为她高兴——这一年竞争激烈,说明这份靠两条腿走路(社会调查和文化副刊)的报纸,那条受伤的左腿终于活蹦乱跳了。

令人忧心的是,我所在的这条右腿,正经历部门四元老离职后的艰难重建。2018年影视娱乐行业的整顿风暴,也开始颠覆文化新闻的原有格局。

2019年。五年来的纸媒寒冬把不扛冻的报社都消灭了,2019年伴随经济低迷和自媒体泡沫破裂,寒冬活下来的纸媒迎来翻盘的春天。一度内库告急的她今年收入颇丰,我和所有同事的年终奖也比去年涨了12%,还全员齐聚总部开了大年会。

逆风起飞来自业务复兴,各部门的好稿全年遍地开花。此时,我2018年的基建工程开始发挥作用,2019年,我的一篇调查稿和一篇特稿双双评上年度新闻奖,我也二度捧得水晶杯。经济部同事W君再次与水晶杯失之交臂,他自嘲又陪跑了一年,还豁达地称赞我。

我深知36岁的她经手过多少牛逼闪闪的稿子,我自问自己这些学徒期作品只能算后纸媒时代的竖子和廖化,我觉得自己配不上她的嘉许,但我会一直努力。

2020年。疫情暴发,她的左腿在武汉飞奔,右腿在家里长胖。杀入武汉的W君日日挥舞他饥渴难耐的录音笔,离水晶杯又近了一步。遭遇黑天鹅事件被整体冻结的文化新闻,正给我出了份全新的考题。

这一年,我跟S换岗,回到南国开始做编辑。每当我迷茫地望着书架上印有她名字的出版物,那四个字默然不语。又好像在说:看你的了。

回到开头说的那两句常用语。

是啊,她不是原来的她了,我也不是原来的我了。

但我和她都在奔跑,以免被原来的时光埋葬。

今天的封面,来自她30岁生日时收到的一幅画(局部),作者梁如洁 吕宏望。

这两天连编四篇稿子,今天的文章来晚了,也没时间配更多图了23333

獭祭鱼

微信:dailyfish

一个文化准编辑的午夜

(0)

相关推荐

  • 观察|纸媒改版,还有必要么?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生活新报>总编李克炎"因病消失",以及报社员工咆哮喊话"回来发钱",这两日成为传媒圈热点. 在一些云南当地媒体人的笔下,李克 ...

  • 生活新报最后一期夭折:记者兄弟最后落到残疾人兄弟们救助

    作者:韩阳 来源:蓝媒汇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今日,网上流传四种不同的<生活新报>最后一期的头版版面,随后<生活新报>官微发布消息称证实,因欠房租水电而最后一期并未出刊,包括 ...

  • “跑路总编”李克炎曝《生活新报》停刊始末:这个锅我不背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不是最伟大的,却是死得最惨烈的. 还记得去年6月,<生活新报>闹得沸沸扬扬的"总编辑去哪了".记者与总编辑"口舌大战".员工集体讨 ...

  • 马腾驰//娘家

    娘          家(散文) ·马腾驰 我第一次看到<铜川矿工报>,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 那年秋天,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刚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的我们,住在父亲 ...

  • 解救纸媒:观点都很对,方法都没有!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阴冷了一上午的北京城,下午见了太阳.走过了20年的都市报,如今遭遇寒冬. 23日,第二十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下称年会)在郑州举行.昨天记者站(ID:jizhezh ...

  • 小查的报社实习记录:我不会写故事,也不想再当记者了

    我是查理.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缓慢受锤的过程. 2019年的我决心考研,最后却只留下一地怎么也写不好的题和好像努力了也触不及的理想. 人虽然没有一天天地老下去,但对能够继续升学的奢望确是真切地逐渐 ...

  • 我与《延安日报》[李全文]

          今天,延安日报社举办了社庆69周年诗歌朗诵比赛,看到这个消息,我心头一振,觉得应该为这张报纸写点东西了.          可是,我又不免担心,咱既不是报社的正式职工,也不是报社职工家属( ...

  • 怎么看纸媒(1)新媒体取代纸媒,不是淘汰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有次聚会,席上有资深画家.作家.媒体人.文化工作者.有一位画家,退休前是某地党委的研究室主任,堪称"一支笔".他说,如今只有有三个人在看报纸:被采访人.记者.编辑.此话一出即引来众 ...

  • 澳洲上百家纸媒永久停刊! 91岁报社老板倾家荡产坚持发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新闻还在,报纸没了. 这话可能很快就将在澳洲得到印证. 本周四,新闻集团澳大利亚(News Corp Australia)证实,全澳112家印刷版社区和地区性报纸将告别传统纸媒,其中76家将完全转向数 ...

  • 智商超高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有十大特点!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很多孩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悟性特别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七岁前,他的智商.思维习惯及秉性特征就已经大致形成了.如果一个孩子有以下这 ...

  • 世界微笑日 | “笑一笑,十年少”的心理学原理

    迪香式微笑 法国的一位医生迪香曾在1860年做过个实验.他用适度的电极电流刺激实验者的面部肌肉,看不同的肌肉动作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情.记录发现,人们微笑的时候动用了三块肌肉:嘴角肌.颧骨肌和眼角肌.嘴 ...

  • 世界公认的十大健康长寿习惯,值得收藏起来...

    世界公认的十大健康长寿习惯,值得收藏起来...

  • 【成都记忆】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圆满举行

    四川蒙顶山茶网    编辑:张明儒 四川蒙顶山茶网讯 4月29日,第十届四川国际茶博会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由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经济合作局.省政府驻重庆 ...

  • 一症一药,身边常见十大常见病,中成药针对...

    一症一药,身边常见十大常见病,中成药针对大全,收藏用得到! 1.胃痛患者常见--中成药--胃康灵 2.高血压患者常见--中成药--脑立清 3.心悸患者常见--中成药--朱砂安神丸 4.失眠患者常见-- ...

  • 2020十大国产液晶电视机排名

    品牌越好的电视机,它的电视机质量也会越好,也会更加的受消费者的欢迎,每年国产液晶电视机排名的情况都会发生一些改变,这也证明了电视机行业竞争的激烈,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每一个品牌的电视机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 ...

  • 破解关于癌症的十大迷思

    破解关于癌症的十大迷思

  • 练阿斯汤加瑜伽?定一个小目标吧:先练个十年

    曾经在那个著名的帕它比乔伊斯领6个前辈弟子练习阿斯汤加瑜伽序列的视频中出现的前辈阿斯汤加瑜伽大咖Tim Miller总是会这样教导他的学生: Think of your practice in ter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 ...

  • 认知世事(六百七十八)

    我们把人生的目标比喻是盖房子,砖.水泥等材料就如同财富.权势.地位等. 大部分人在这过程中忽略目标是盖房子,等穷其一生终于收集到大量的材料后, 却发现自己也已年老力衰,没有力气再去盖这幢房子了,所以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