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绝观论•无心无物分第七》探玄

【原典】

问曰:“无心有何物?” 答曰:“无心即无物,无物即天真,天真即大道。”

【探玄】

《景德传灯录》记载:

问:“古人道,见色便见心。此即是色,阿那个是心?”

师曰:“这么问,莫欺山僧么?”

问:“未剖以前请师断。”

师曰:“落在什么处?”

参禅悟道,贵在生疑。如此色物之前,觅心不得,也正好一路涅槃门,直接参究下去,直探河底,别见乾坤,还是本然而已。会当下用心领悟者,省却脚力东奔西跑。恰如向别人口里讨饭吃,或在自己心中存知见、生见解,那么,反而是知见越大,心越僵化;见解越多,其心越迷乱。身边再没有一个大善知识,给予一顿当头棒喝,则万劫千生不得回头是岸了也。

但是,禅宗这棒喝交加,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吃得。有人拿上千万供养去找某位禅德,请求给予一顿热棒,而不能得也。大道无价,岂能以钱衡量?具缘者,当下应机,无头无脑吃一棒,顿破无明,佛道至极遍大,普现心中矣!

愚者吃棒,反生怨恨,更堕邪见,故也轻易打不得也。下等根器者,终日跑东跑西,找一些知解宗徒,商量来商量去,都是颠倒梦想中,不如相信禅师所问:“此即是色,阿那个是心?” 从自己心中,好好悟个答案出来,才能使形形色色欺瞒不了,有个了然开明处矣!

一、问曰:“无心有何物?”

《绝观论》的无心之旨,也要再深入一步,搞明白心物之间的关系。

禅宗智慧,越悟越多,全凭自性流露,故能一言中的。比如:“说是一物即不中。” 这句话里就是锱铢分明,讲究的是离物之心,乃为无心之宗法也。意识心以为,无心而有物。那么,就把无心和有物,对立起来了 好像有物之外,另有一个无心。事实上,心物一元论,认为万象森罗都是无心之法相也。一切物均为无心。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无心大法,才是宇宙人生真相矣!

凡夫认为,不论有心无心,万物都常在。这就是凡夫之人的常见,乃为邪见之一。有无、有心,幻化不实,都是有为法,不免生灭而已。

圣人多能包容万物,万物皆无心,无心是谁心?无心即吾心。无心于万物,则不损害于万物,故万物安然皆如普陀,一切都是如来清净法身及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观世音圆满报身所呈现也。凡夫之人有心炽盛,多不相应,故以无心是道,令其当下契合之,最为方便、快捷,也最为殊胜光明也。

无心于物本然真,物但著心幻何存?

心物一如不二体,变中不变最为尊。

二、答曰:“无心即无物,

自心能作主者,则不被物相所迷失。从心出发,来解除物相对身心灵的束缚,是最为便捷之解脱道。佛是自在无碍佛。无心中包含无物之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矣!

曹山禅师问僧:“作甚么?” 曰:“扫地。”师曰:“佛前扫?佛后扫?”曰:“前后一时扫。” 师曰:“与曹山过袈裟来。”

对此公案般若柔禅师颂曰:

“引问当机看起倒,僧对师云一时扫。

曹山索把袈裟来,智深功德禅和少。”

汾阳玿禅师颂曰:

“器量方圆识得伊,问君扫地示慈悲。

前后一时俱扫却,也是拈他第二机。”

其实,禅家不说破是善巧,说破也非真有什么破。祖师禅,绝非以斩截、扫荡、寂灭为能事、为究竟,何以故?无相须扫,实相亦须扫。有心须扫,无心亦须扫。有物须扫,无物亦须扫。有法须扫,无法亦须扫。有我须扫无我亦须扫。要扫就须彻底扫干净,斩得万丝齐断,方能神光现前。扫过之后,还须有立,也须能立。所谓:“斩头不落地,杀人却长生”,“打得念头死,方许法身活。”

三、无物即天真,

为什么无物即天真?因为无物无不物,一切尽皆天真也。一旦学会了无心之法,心中了了分明做到了无心,那么一切安然,都是最好的安排。心中无物者,本源自性天真佛是也。若如此无心是道,一切物相虽然是幻相,即此幻相就都是实相了。

新罗国大岭禅师,僧问:“ 如何是一切处清净?”师曰:“截琼枝寸寸是宝,折旃檀片片皆香。”

丹霞淳禅师颂曰:

“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尽妙身。

玉女背风无巧拙,灵苗花秀不知春。”

禅行者和修道人,须信自心自性之中真如正见本具,从来就是一信佛,即“本源自性天真佛。”

四、天真即大道。”

禅宗顿教法门的本地风光,那就是:“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景有楼台。”

只有彻见本觉心源,会得无人无我无佛天真大道,方为禅的最高境界。但从万物假,赢得万象真。大道皆在目前,不能落于偏空,然而,绝非无实修实证、直透三关之过来人所能道得出来!

能破尤须能立,能死尤须能活。以天真大道,实现心无所住,心中无相为体,无念为宗,等等无为无不为……

佛门无密地,宗门无秘法。若只靠一个有心,如何能够鉴得明白。以无心之天真大道,方可以体会一番:“向上一路,密不透风。”

无心之妙,全靠自己。放下复杂,恢复天真。心下无事,便为道人。天真者,以无妄为用,以无心为证。

天真大道,一无妙万有。妄想皆全忘,一化通万化。

禅宗顿教法门:大道无道,大法无法,大门无门,大名无名,大音无声,大巧若拙,大辩若呐…

无心者,心地无非自性戒。

无心者,心地无乱自性定。

无心者,心地无痴自性慧。

无心者,不增不减自金刚。

无心者,身去身来本三昧。

禅宗公案:既是无言童子经,为什么却有两卷?如是悟心,重返天真有望也。详情如下:

有人举:裴相国启建法会,问僧:看甚么经?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

师(龟山和尚)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五灯会元》卷十,《卐续藏》第80册,第172页上。)

苏树华先生参禅悟道有悟,故曰:灵山法会,俨然未散。法音遍满,尽是虚声。虚声遍满,无非妙音。道人发言,句句空声。达者落墨,笔笔无迹。释迦无形,祖师希声。释迦未说一字,长舌遍满大千。祖师不立文字,大笔写满宇宙。言外无默,言即是默。色外无空,色即是空。大音遍满,未曾说着一字,大相普及,未曾触着一物,故云“若论无言,非唯两卷。”

延寿慧禅师偈语云:

“老将交罗事一期,于中得失少人知。

钦山若棒无言说,若更非言更是非。”

吾亦有吟:

不是天真活不得,法身自在枉烦心。

稍微用力即乖体,商量皆悉藏杂尘……

修其不修,悟其不悟,方为道尔?

(0)

相关推荐

  • 禅宗不度生与声闻不度生的区别

    我们经常看到禅师一个人清净自在,懒逸无为,不忙忙碌碌度众生.便会心生禅师所行是不是同于声闻阿罗汉人?禅师真的不度众生吗?禅师如何度众生?声闻人又是如何度众生?他们的境界有什么不同? 禅师所行是自证圣智 ...

  • 明代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第二期)

    董其昌与晚明高僧.居士经常往来, 探讨禅学奥秘, 其禅学造诣深得同行们的赞许.董其昌的禅学观又进一步渗透到他的绘画创作中, 并且形成了具有浓郁禅宗哲学意蕴的绘画美学思想. 在修行上, 北宗重渐悟, 南 ...

  • 牛头宗

    牛头宗,又称'牛头禅',是汉传佛教禅宗的派别之一,在公元6-7世纪,旁出于三论宗.此宗以法融为自宗的第一祖.相传法融禅师是道信律师的法嗣,属于禅宗的旁支. 因为法融禅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的幽栖 ...

  • 从未得到,也未曾失去

    老子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大道,看似无情,却能生长万物,而毫不居功 这"无情",却是大大的有情 我们常人, ...

  • 首愚长老:方法有限终有尽 空法无量亦无边

    原创 十方观音 十方圆明心地涌 首愚长老2020年10月西安禅茶会开示07.mp300:0005:20 朗读:善普瑄 你说道家文化哲学高不高?高!但是般若方面还是过不了坎.所以中国几千年的道家文化,其 ...

  • 随笔 ‖ 因 果

    因  果 文/芦岸苇 元圭禅师得道后,在嵩岳之下,依山傍水,结庐为寺. 一日,一个容貌甚伟,有王者气象的人来访.此人随从逶迤,冠盖华丽.他问禅师:高僧可认得我? 禅师说:禅心无二.有情万物在我眼里都是 ...

  • 达摩《悟性论•慧解即圣分第二十一》探玄

    [原典]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 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

  • 达摩《无心论•寂然太上分第九》探玄

    [原典] 又问:"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 三界之天,虽有延康,至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 十住菩萨 ...

  • 达摩《悟性论•佛不自成分第十七》探玄(下)

    [原典] 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 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 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时佛度众生 ...

  • 达摩《绝观论•道遍于草木分第二十三》

    [原典] 缘门问曰:"道者为独在于形灵之中耶?亦在于草木之中耶?" 入理曰:"道无所不遍也." 问曰:"道若遍者,何故人有罪.煞草木无罪." ...

  • 达摩《绝观论•世有伪人分第二十六》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何为真学道人不为他所知.不为他所识?何为也?" 答曰:"奇珍非为贫穷之所识,真人非为群邪伪人之所知." 问曰:"世有伪人,不闲正 ...

  • 达摩《绝观论•如杵叩钟分第二十九》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若有初学道人,忽遇因缘,他欲来害,云何对治而合道乎?" 答曰:"一个不须对治.何以故?可避,避之:不可避,任之:可忍,忍之:不可忍,哭之." ...

  • 祝玄冲: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365医学网

    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 作者:祝玄冲[1]  单位:武当玄武派十四代道医传人[1] 解溪穴出自<灵枢本输第二>:"胃出于厉兑------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 ...

  •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自署 ...

  • 《解人颐》第二十一辑:辟蠹集

    <解人颐>钱德苍 | 来源: 汉典古籍 赌博赋 有志之士,惟亲简籍.无籍之徒,专事赌钱.圆如骰盘,静极而方.方若骰子,动极而圆.红四绚烂,金幺鲜妍.钱财盈诸袖里,筹码堆于案前.习之者如醉如 ...

  • 达摩《悟性论•圣人无心分第十二》探玄

    [原典]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