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 紫禁城里御医们的故事

主编前言:

宫廷剧的热播,使得大家对“御医”并不陌生,前有《金枝欲孽》的孙白杨,后有《甄嬛传》的温实初,再有《如懿传》的江与彬,但实际上,御医又是否真的能如电视剧那般,一副药就能药到病除甚至保胎生子,真的能在各宫处出入自如吗?

关注《纪录中医》,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有文字的记载已超5000年。创始人们:伏羲,黄帝,神农,都是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法于阴阳,合于数术”之人,他们既是皇帝也是医生。

据《周礼》记载,御医被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这四类医生在医师的统领下,分别掌管饮食营养、内科、外科和兽类疾病的诊治。自此,御医的官职开始细分。

1200多年后,隋文帝杨坚设立太医署。这时,也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比欧洲最早的意大利萨勒诺医科学校还要早二百多年。

李国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根据《汉书》的记载,在周朝他的王室就设了医师,到了秦汉时期设了太医令,太医院这个词是在金代开始出现的。元朝、明朝、清朝一直延用太医院这样一个叫法,成为皇家宫廷的医疗特设机构。

紫禁城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居所和国家权力中心,在长期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医药空间。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内仍收藏着相关医药文物上万件,药物、药具、档案、药方、仿单等各类别一应俱全。

李国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在清宫档案里有一种专门记载皇帝后妃医疗治病的档案,叫《医案》。比如说哪个太监带领着哪个御医去给皇帝看的病,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登记,叫《待医档》。那么皇帝的病情如何,记录下来叫《脉案》,皇帝本人他说的病状,写的病情叫《病源》,御医们最后给皇帝开的什么药,这个药方汇集起来叫《用药底簿》,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保存着皇家这种医疗档案有四万多件。

现有的清宫医案记录中,要数光绪帝的病案记录最多、最全。他在位三十三年,期间病案记录千余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戊戌变法前二十年,病案只有76次。但变法失败后,光绪在被囚的十年间,请御医与荐请名医诊疗者达924次,平均每年诊病九十多次,差不多三、四天就要看一次病。尤其是其末年(1908年)的二百多天内,经御医或外荐名医诊治达260人次。

历代皇帝, 多以知医自命,光绪也不例外。《德宗请脉记》记载,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被万岁爷认为“脉案很好”的杜大夫处方,吃过三剂就成了内廷新闻。

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还不如太监,但也有特殊情况。

赵爱华  御医赵文魁之孙女: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用药的实践上,就是说得跟作战用兵一样,他(御医赵文奎)要短,要少,要精炼。她(慈禧)可能不会依赖着一个御医,经常是说这个看完了,那个看。方子,他们也会看,基本上御医的方子都是小方子,不是说一天一副药,急症的时候是一个时辰就一个药,就开这几个药,然后时辰一看烧开始渐退了,马上就换药。

彭建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宫中的环境所决定的,受到了限制。可能有时候你说这是皇后你去看看面相也不可能。他(几乎)全凭脉,所以用药就比较平和,一方面也是由于宫中这些人的病比较单一,身体都比较虚弱,甚至有些就是无病呻吟,用点药就行了,所以里面好多就是代茶饮。这些方子比较平和,能够清清热,消消食,和和胃,这么一些调理的方子比较多一些。当然真正遇到大病,那还是需要用药物来出奇制胜的。

宣统因为登基的时候很小,小孩子,所以一天当天出了七个方子,七个代茶饮。基本上是两个时辰去看一次,那个时候就可以看舌,病情有变化,他(御医)就变一下稍微调整一下,就换一个新的方子。

虽说“伴君如伴虎”,薪资待遇也并不高,但想成为一名御医却并非易事。明、清太医院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考核制度。从医士开始,经过层层严苛考核,具备了出类拔萃的医术和相当的医德,才有晋升为御医的机会,而往往此时也都已人到中年。

李国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太医院里面下设一般是十三个御医,还有(其他)医务人员五六十名。御医们平时就在紫禁城东墙下待诊处值班。一旦踏入太医院的大门就身不由己了,一直要到病老才能告退。

力伯畏  御医力钧之孙女:

慈禧听说力钧能治好他(光绪)的病,她就不喜欢力钧了。所以力钧就变得很危险了。他就想到辞官,请假以后就说他得病了,得病了他们官家会来这儿查的,到底你是不是真病,他假象吐血,据说是拿个羊的肠子含在嘴里头的,官家来的时候赶快吐得痰桶里头是血,那就验证以后,离的时候批准了。辞掉了以后他还真是穷得要命,没钱家里头连吃的都没有,没有地方住。

紫禁城中轴线上坐落着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

和,这个字,浓缩着中华文化的智慧精髓——中和之道。此道可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书画艺术中;也用于天下的治理;亦可用于治愈身心疾病,故而中医也被称为“中和之道的医学”。


疫情时有反复,南方又开始湿热,常使人烦躁,气郁!

有中医师,以药食同源之理,用日常茶饮、食疗之理,配伍此方。

生黄芪补气养血、升阳、利水消肿,陈皮行气宽中、降逆化痰,芦根清热生津,桑叶祛风利湿、润肺止咳,藿香芳香化湿、和脾胃。 

在此疫情防控时,推荐此茶饮。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太后怀孕了该怎么处理,有何结局?

    由于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有很多都是小皇帝二三十岁的年轻漂亮的女子,在皇帝死后,这些皇后妃子们很多还都属于年轻貌美之际,甚至有些还都是虎狼之年,因此便有可能耐不住寂寞,寻找男宠,或者私通男人,因此就有可能 ...

  • 清代的御医

    历朝历代的皇位均来之不易,好不容易上位的皇帝自然无比珍惜,除了想尽办法防止他人觊觎之外,皇帝本身也希望寿命长一些,这自然就需要御医的呵护了. 清朝太医院旧址现状 关于宫廷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周朝已设有 ...

  • 明代太医院“院长”薛立斋的故事(上)

    原创 罗大伦 大伦书院 今天 音频内容 薛立斋简介 来自大伦书院 00:00 06:24 罗博士要开始给大家讲解下一位医家治病的故事了,这次带大家认识的这位医家是明代的薛立斋. 今天罗博士在语音里对这 ...

  • 《药性通考》

    <药性通考>系清代康熙年间,太医院太医编写的供太医使用的临床药物手册.清太医院是清代皇家医院,专为皇室服务,也是全国最高级别的医院,太医则是医药界的精英,亦称"御医". ...

  • 紫禁城里御医们的故事

    原创歧黄子 纪录中医 前天 中医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有文字的记载已超5000年.创始人们:伏羲,黄帝,神农,都是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法于阴阳,合于数术"之人,他们既是 ...

  • 视频 | 紫禁城里御医的故事

    经方医学频道 基层一线中医学习.交流的家园. 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 文字版 | 光绪病逝之谜——紫禁城里的医案

    主编前言: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他4岁登基,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重大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进程. 每当 ...

  • 搞笑寓言故事文字版100字左右

    [导语]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搞笑寓言故事文字版100字左右.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搞笑寓言故事文字版100字左右 有 ...

  • 我的私募投资故事(直播文字版)

    很荣幸受雪球之邀,做了这次直播,感谢雪球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有了这个文字版!由于是直播记录,比较口语化,也较为啰嗦,好在比较好理解,也就不再修改了,见谅!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私募的事.谈谈我自己一 ...

  • 活到一百岁要看喝的是什么水(文字版)

    金日光教授与饮用水分析员程润访谈节录         程分析员:金教授好!您请我分析巴马水样的常量元素及生命动力元素的含量,我按照您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方法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到了八种水样的群子统计参 ...

  • 钟南山院士接受Prof. Simonds采访 (配中文文字版)

    Simonds教授:欢迎收看此次ERS和PREPARE欧洲流行病控制项目平台关于COVID-19的网络研讨会,有欧洲疾病预防中心.WHO以及临床讲者参与本次话题.我们会持续更新,感谢您参与话题和提问. ...

  • 紫禁城里寻金记(23)朱门金钉

    接上文书,咱到了神武门,话说这神武门相对午门而言是紫禁城的北大门,在明朝那会儿,它不叫这个名字,因为所处的位置在北方,四灵中玄武镇守北方,因此叫玄武门,您可别搞混了,和唐太宗李世民那个"玄武 ...

  • 紫芽一周 视频文字版 Vol_003

    大肠俞 气的六兄弟,一个也别少 | 肿块君,滚蛋吧!来自大肠俞的呐喊 文 紫芽每日一穴,探索身体中的山海经.昨天的答案. 老师岐伯说,父母用各自最好的宝贝创造了你,在人未出生前就存在的就是精.上焦宣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