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抗癌神药”纳入医保,原价10万,如今需要多少钱?
癌症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很多人谈癌色变。
但是,随着人类对癌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抵抗癌症的方式也不断更新换代,从以往的单纯手术到放疗化疗,再到后来的靶向药,以及今天最先进的PD-1免疫疗法。
虽然免疫疗法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方式,但因为价格昂贵而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2020年,是癌症免疫疗法划时代的一年,通过医保谈判有四家国内企业的免疫药物降价被纳入了医保,几十万的治疗费一下子降到一两万,从此免疫治疗进入平价时代。
那么,什么是PD-1免疫治疗?它又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本文将详细向你讲述。
1.PD-1免疫治疗的前世今生
谈到PD-1免疫治疗,首先要了解癌症的发病原理。通俗地说,癌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在变异或者受到某种刺激后转化而来,不同于正常细胞有生长凋亡过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侵蚀人的各个器官。
众所周知,人的健康是由免疫系统维护的,那为什么免疫系统会在癌细胞面前失去作用呢。原来,在癌细胞表面有一种叫PD- L1的蛋白,它和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能够建造通路,让免疫细胞误以为癌细胞也是正常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虽然PD-1疗法近年来才普及,但是早在1992年人类就发现了PD-1蛋白的存在。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佑在研究引起细胞凋亡原因时发现了PD-1,当然,那个时候还不清楚PD-1蛋白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1999年,科学家陈列平研究出了刺激人体免疫细胞的另一种蛋白,即PD-L1。遗憾的是,陈列平教授的团队并没有发现PD-1和PD-L1的关系。
直到2000年,本庶佑和他的合作者发现癌细胞通过释放PD-L1蛋白和PD-1蛋白结合来抑制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功能。
发现了两者的关系后,本庶佑找到日本小野制药公司,试图开发PD-1抑制剂,但一直没有找到明确方向。
2002年,陈列平教授的研究发现,人体的癌细胞通过PD-L1和PD-1的结合顺利躲开免疫系统的追杀,也就是说,如果能找到一种药物阻断这两种蛋白的碰面,那就能激发人体的免疫细胞主动杀死癌细胞。
这种靠人体自身免疫对抗癌细胞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放疗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及靶向药物只能打一个点的局限性,有巨大的优势。
嗅到了免疫疗法的广阔前景,一家名为Medarex的制药公司率先开始研发,著名的华人科学家王常玉也在其中。但由于经费资源有限,研发进展缓慢。2005年,Medarex公司主动和小野制药合作,共同研发PD-1免疫药物,并着手开展临床试验。
经过漫长的临床实验与研究,在2014年,第一款PD-1免疫治疗药物问世。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O药。在O药的实验过程中,一家荷兰的制药公司看到免疫疗法的巨大潜力,也参与到了药物研发中,他们发明的就是今天的K药。
两家制药公司像赛跑一般争分夺秒地做试验、研究数据,这种全世界尚未有先行者的癌症治疗领域,谁占得先机谁就先占有市场。
2014年,O药和K药同时上市,只不过一个选择在日本首发,另一个则选择在美国。PD-1免疫药物的问世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毒副作用小。
有数据统计发现,针对晚期肺癌患者,利用免疫治疗后5年生存率由6%提高到23.3%。在医学上来讲,如果病人能够活过5年,那就意味着临床治愈,这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更难得可贵的是,PD-1免疫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一种药能同时对集中癌症都有效,应用范围非常广。
免疫疗法的投入使用让癌症患者和制药企业都激动万分,一个有机会延长生命,一个有机会借此赚取高额利润。
所以,后来者也都纷纷加入PD-1免疫药物的研究中,市场那么大,都想分杯羹。很快,免疫治疗的T药(阿特苏单抗)、I药(得瓦鲁单抗)和B药(Bavencio)也都问世。
2、中国的癌症免疫治疗之路
2018年6月,PD-1免疫药物O药(欧迪沃)正式允许在国内销售,定价100mg的大瓶是9260元,40mg的小瓶是4591元,虽然价格已经比国外便宜了一半,再加上慈善赠药政策,算下来每年也要二十多万,医保还不能报销,这对普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
也许有人会问,国外的制药公司都已经研究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制药企业不能研制这样的药物。
其实,在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资料统计,一个新药的研发周期至少要10年,投入的资金10亿美元以上,而且就算你投入时间投入人力物力,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在我国,很少有几家制药企业能够如此“财大气粗”。
从政策层面,我国的医药审批政策有待改善,一个新药研发专利报上去要几年才能审批下来,审批完成后再花个几年研发,最后药物成功上市后没几年专利又到了有效期,一番折腾来年成本都赚不回来。
所以,很多制药企业宁愿生产仿制药,也不愿意冒险去创新。
近几年,国家意识到了制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医药行业改革。首先,对创新药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优先审批,把宝贵时间都用在研发上。
其次,帮助制药企业走向国际,和国际大企业实行结果互认,使中国的制药企业见识到对手的强大,提高发展积极性。
在资本市场方面,对制药企业的优惠政策也不断涌现,优先批准那些先研发创新药的企业上市,即使没有盈利也有资格进入,通过融资来满足创新药研发的资金需求。
有了国家政策支持,很多制药大企业纷纷开始研制创新药,PD-1药物也在其中。2015年,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得批准临床试验,而后,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公司也积极加入……
2018年12月17日,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上市销售,中国迎来了第一个PD-1免疫药物,单疗程价格约为7200元,即使实行了慈善赠药政策,一年费用也要十余万。这对那些全家收入都不足十万的家庭而言,有点不切实际。
什么时候让免疫治疗走入寻常百姓中?每个人都在期盼。
3、病有所医,终有一天不是梦
如果癌症患者的家属被问这样一个问题,愿意多花点钱为自己的亲人治疗吗?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在肯定之后难免又在犯嘀咕,要花多少钱?如果倾家荡产却还人财两空怎么办?
癌症本就是治愈率很低的绝症,我们在竭尽全力延长癌症亲人生命的同时,又在害怕花光积蓄,剩下的日子剩下的人该怎么过。因此,即使有了像PD-1免疫治疗这样的先进方法,用还是不用,对患者和家属而言,都是两难。
另一方面,患者对免疫药物举棋不定,对于国内的制药企业也不是一件好事。做企业,本就是以利润为最终目标,如果药物研发出来销量有限无法盈利,这对企业无疑是致命打击。
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如果这个药物能够被纳入医保,那么患者在享受医保报销的情况下一定会大量使用,这必是两全其美。
2019年,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免疫药物被纳入医保药品,降价幅度超过60%,算下来一年的治疗费用不到十万。
2020年12月,备受瞩目的医保谈判开始进行,医保专家们为了让群众买到便宜药物,一分钱也要往下砍,而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PD-1免疫治疗药物的谈判。
三家国内企业(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和两家国外公司百时美施贵宝(O药)和默沙东(K药)参与了砍价谈判。
谈判结果大快人心,三家国内企业全部入围成功,被纳入医保目录,而O药和K药依然无缘医保。
以恒瑞医药举例,降价后单支价格达到3000元,一年总共5万元,根据近阶段国家医保的68%报销比例,患者一年只需花费1.6万元。癌症免疫治疗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医保时代。
落选的O药和K药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也开始行动,在慈善赠药的基础上再降价,两大企业的降价均超过50%,考虑到进口药的适应症更广,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应该会继续选择O药和K药。
从2018年首次引进免疫药物,到2020年四款国有药物纳入医保范围,这是我国癌症治疗迈出的一大步。同时,这也会激励更多的制药企业争当时代弄潮儿,研制出更多的新药好药。
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我不是药神》,程勇为代表的一群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抗癌神药格列宁进入医保,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总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凡人做“药神”,每个患病的人都能治得起病,吃得起药。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