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逃离烟花巷后,跟板儿过的怎么样原著早已给出答案

王熙凤之女巧姐,生而娇贵,其为贾府长房嫡孙辈,贾母的嫡重孙女。然而,如此金门绣户的千金,却也位列薄命司,“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人在那里纺织。其判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由判词可见,贾府落败父母离散之后,巧姐流落在外,可喜被刘姥姥搭救,并且跟随刘姥姥生活在了僻野之乡,过着茅檐草舍的耕织生活。那么,巧姐有没有嫁给板儿?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点原著在刘姥姥二进贾府时,就给出了明确提示。

且看原著,贾母携众媳妇姑娘于缀锦阁摆席,刘姥姥、板儿大饱口福,“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的小巧,不显盘堆的,她和板儿每样吃了些,就去了半盘子”,正吃的高兴,巧姐来了!“忽见嬷嬷抱了大姐儿来,那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列位且不要小看这两句话,巧姐与板儿换柚子,正是小儿长情,“缘通”之意,暗示二人还有后缘。

被刘姥姥救出后,巧姐处于前缘,且有报恩之心,很自然跟板儿走到一起,那么两人过得如何?原著竟然也早早就给出暗示。就在发送秦可卿的路上,原著忽然笔锋一转,写了这么一回“荒村野店”。“凤姐儿的车往北而去,入一庄门内···那村庄人家无多房舍···凤姐进入茅堂···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又至一间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既有“纺车”,必然有“巧姐”,果然出现了。

“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嚷:别动坏了!你们哪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凤姐并不在意,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个小孩,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这一幕,与巧姐的判词何其相像!而且原著用心良苦,特意安排王熙凤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她未料到,彼时所见,即是女儿巧姐的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