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粥
作者 ▏平叔
稀饭,也叫粥,地域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稀饭虽稀,却不简单,甚至让太祖都从中找到安邦良策,曰:“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无疑,这是把有限的粮食投入到无限的的精打细算之中,属于穷日子的典型活法。
小时候,我被呆在邯郸一个叫北井寨的小村子,最早学会的本事就是熟练喝粥,早上粥,中午喝,晚上喝,仿佛一天到晚都在喝稀的。
喝粥有喝粥的讲究,尤其是冬天,不能等完全放凉了再喝,那样的话肚皮受不了,所以要嘴唇紧贴着碗口溜边喝,兮哩呼吁的,声音很是响亮,倘若很多人聚在一起喝,就如同多声部大合唱,响彻云霄。
喝粥阵仗大,却不经饿,好容易把肚皮喝得鼓胀溜圆,跑两圈之后又眼睁睁看他漏气塌陷,满腹委屈,复饿。
那时能喝的粥多是玉米粥,当地叫棒子面粥,小米粥也有,但不常喝,至于白米稀饭,闻所未闻。
挨过饿的多半喜欢亲近厨房,我也不例外,我学会做饭很早,处女烹就是熬了一锅白米稀饭。印象很深,那是个夏天,我把饭锅搁在窗台上,就一边用勺搅拌着稀饭(想让它尽快降温),一边盼着母亲下班。终于望见母亲的身影了,一激动,一锅稀饭顿时翻滚坠落成“飞流直下三千尺”模样,只剩个勺子还在被我高高举起……顿时沮丧,觉得不好玩。
活过一个花甲,虽一事无成,却喝过不少的稀饭,见过不少关于稀饭的玩法。
曾读过一本《山家清供》的书,是南宋人林洪写的,里面有一道粥,叫“梅粥”,据说是用凋落的梅花瓣和雪水熬出来的白粥,可谓是一碗充满风花雪夜、诗情画意的的高级稀饭。相比之下,那些绿豆稀饭、南瓜稀饭、皮蛋瘦肉粥、鱼肉粥、海鲜粥就显得太俗气了。
老曹写了本《红楼梦》,老曹的爷爷老老曹也会写,而且还喜欢喝稀饭,于是就写了本《粥品》,对稀饭相当有研究。
爷爷喜欢喝稀饭,估计曹雪芹也差不到哪儿去,于是就让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一起喝粥,宝玉喝碧粳粥,黛玉喝燕窝粥,贾母喝红稻米粥,凤姐喜欢喝鸭子肉粥……至于丫环们是否也能粥,不太记得了,不过袭人病了之后好像喝了米汤汤。
清代嘉善人曹庭栋应该是个粥王,他一辈子研究养生之学,居然整出了一百种煮粥法,名为《粥谱》。
广东人善煲粥,且不亚于煲汤,从器皿到食材,再到火候,都有严格的讲究。什么艇仔粥、鱼生粥、潮汕砂锅粥都是名震江湖的超级大粥。
四川人也喝粥,但不太讲究,除了白米稀饭之外,最多就是菜稀饭、绿豆稀饭、荷叶稀饭等等。但川人喝稀饭少不了小菜,什么大头菜丝丝、豆腐乳、泡菜、炒泡菜都是最可口的,属于销魂吃法。
人生如粥,稠稠浓浓,稀稀松松,也就这么熬过来了。
能把粥熬好,还不真简单。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粥很复杂,也很简单。可以什么都不放,也可以什么都放。
海阔天空,可奢可俭,穷喝粥,富也食粥。
我对粥情有独钟,还曾写过一篇相当无聊的《把粥问青天》,眼下我也一直在想,到底还有些壮志未酬的粥梦未曾实现?
来不及了!
江湖上早有流传:血中糖盛,断不可食粥。
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