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
【功效】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脓成,毒结阳伤证。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软,如肿胀,脉数。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细菌性肝脓肿
【案例】某女,40岁。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患者2002年5月20日因发热、右胁胀痛2天来诊。就诊时患者寒战、高热,右上腹胀痛,伴食欲不振,便秘,乏力。查:右季肋部饱满,右上腹肌紧张,肝区触痛,叩击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0.2×109/L,中性粒细胞占92%。B超示:肝右叶内有一无回声暗区,大小约65mmx35mm, 暗区内有少许光点, 境界清楚, 壁稍厚, 内壁毛糙; 胆囊大,变形,壁厚,内壁毛糙,透声差。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细菌性肝脓肿。经用抗生素治疗5日,病情无改善,因患者惧怕手术,遂求诊于中医。诊见:寒热往来,右胸胁胀痛,口苦咽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病机为肝胆郁火,久而气滞血瘀,聚而化痈成脓,治以清火散郁、活血排脓。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处方:败酱草、薏苡仁、赤小豆、生晒参各30g,大黄(后下)、浙贝、郁金、桃仁、北柴胡各10g,附子6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后患者每日必排便1~2次,色如咖啡,气味臭秽。
二诊:4剂后,患者右胁胀痛减轻,有食欲。6剂后体温降至正常,无恶寒。继续服药至13剂,患者大便从咖啡色转为正常。考虑脓肿为单发且较大,虽症状消失,短期内脓未必即排净,遂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生晒参为主方(便秘加大黄),水煎服,共服40余剂而愈。半年后B超示:肝内液性暗区已消失[陈华.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愈细菌性肝脓肿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40]。
【按语】薏苡附子败酱散乃用于治疗已化脓之肠痈之处方,医者认为细菌性肝脓肿与肠痈有相同的病机,故取之加味以治。本病病机是瘀热化脓,脓既成则以排脓为急,所谓急则治标;脓由瘀热所成,瘀热为病之本,故应兼以清热化瘀。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败酱草善排脓破血,薏苡清热利湿排脓;患者便秘,大便数日未行,故加大黄以逐瘀通便;赤小豆可排痈肿脓血;附子能破癥瘕积聚,血瘕;伍以清热散结之浙贝,解郁化瘀之郁金、桃仁,共奏清热行滞化瘀之功。又恐诸祛邪药久服伤正气,故用生晒参、炙甘草补之。北柴胡为引,引诸药入肝胆经。
2.溃疡性结肠炎
【案例】某男,43岁,2002年9月20日就诊。反复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4年余,大便稀薄,每遇情绪变化、饮食失调或劳累后则发,曾多次来我院治疗后缓解,但仍反复发作,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遂要求中医药治疗。刻诊:大便日行3~5次,呈稀糊状,伴黏液脓血,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腹胀纳少,神疲乏力,郁闷不舒,夜寐尚可,小便尚调,舌淡红,1.苔薄黄腻,脉细弦。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连续3次均无致病菌生长。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9.1×10'/L,红细胞计数4.5x102/L,血红蛋白128g/L。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散在浅表溃疡形成, 大小0.3cmx 0.5cm, 质软, 直肠黏膜散在糜烂。病理活检: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症。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痢疾。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正虚邪恋,湿热留滞,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寒热并用,凉血止血。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处方:生薏苡仁、熟薏苡仁、败酱草、生黄芪各30g,全当归、地榆炭、赤石脂(煅)、白术各12g,秦皮、炒白芍药、炒枳实各10g,柴胡、黄连、熟附子、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连服14剂,大便形态基本正常,日行2次,偶有腹胀,稍有便血。续用药7日后,大便正常,日行1~2次,无其他不适。遂继续以此中药加减调理1个月,并嘱慎食油腻及酒、辛辣之品。2个月后复查,血液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等,均为正常范围。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基本正常。后嘱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钱惠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河北中医,2005,27(3):196]。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痢疾、泄泻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且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而脾虚湿滞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胃运化失司,则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导变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甚至血液不循常道而逸出脉外,合污而下,遂致泄泻、痢疾。肝主疏泄,肝之疏泄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肾者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就会出现障碍,导致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本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久病多虚,故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本病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土虚木乘。因此治宜健脾渗湿、疏肝助运、寒热并用,辅以凉血止血。本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健脾渗湿,清热排脓,助阳温运;配四逆散以疏肝理气,且柴胡、枳实一升一降,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又有黄芪托毒生肌,配当归以补血行血,所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少佐黄连以清心火燥湿而除余邪,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赤石脂能涩肠止泻、止血生肌敛疮。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湿、疏肝助运止泻、活血凉血止血、清热生肌敛疮的作用,从而起到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故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用治溃疡性结肠炎可取得很好疗效。
二、妇科疾病
顽固性带下病
【案例】某女,40岁。身体虚弱,患带下病10年,平日常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带下量多、质稀,月经量少、色淡,腰痛如折,小腹坠痛,曾多次服中药及西药治疗均无明显好转。查体:舌苔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无力。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阻。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处方:薏米30g,附子(先煎)、败酱草各10g,金樱子、白术各1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3剂后诸症大减,继用3剂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刘运波,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带下病.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2005,12(10):38]。
【按语】带下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脾重要。由于湿邪影响任脉和带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致带下,辨证可分为脾虚、肾虚、湿热三个证型。本病例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困,治疗原则当以健脾除湿、益气升阳为主,佐以疏肝固肾、清热解毒之品。方中薏米、白术健脾除湿,制附子温肾助阳,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金樱子收敛止带。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燥湿止带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