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研人物 | 柯裴:中国文化正如一把折扇,需要展开看才能了解其迷人之处

柯裴(秘鲁)

曾任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讲师,《秘鲁商报》撰稿人。2013年6月出版著作《秘路情深:十八个中国故事,同一颗秘鲁真心》。曾任《秘鲁商报》驻北京记者、CCTV西语频道主持人兼翻译。

多重身份,她游刃有余

柯裴女士曾是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讲师,现为《秘鲁商报》的撰稿人。她在2013年6月出版著作《秘路情深:十八个中国故事,同一颗秘鲁真心》,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出口在秘鲁的情形,同时也涉及到了中秘经济贸易的现状。除此之外,柯裴女士计划出版两本童书,分别写给中国孩子和拉美孩子,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

中秘友谊,书籍娓娓道来

2013年6月,柯裴女士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出口在拉丁美洲和秘鲁的书,并且发表在《秘鲁商报》。她在书中这样写道,中秘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400多年前,中国人不畏惊涛骇浪,开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两国往来络绎不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中国人远赴秘鲁,在这片热土上寻觅幸福生活。他们同秘鲁人民一起辛勤劳作,为秘鲁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成为最早在秘鲁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如今,拥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秘鲁人民亲切地把中国人称为“老乡”,说明两国传统友好已经深深扎根在两国人民心间,这是中秘两国共有的宝贵财富。尽管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寒风凛冽”,但中秘务实合作“春意盎然”。两国贸易保持增长势头。2015年,双边贸易额近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7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9%,其中秘鲁对华出口增长21.8%。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秘鲁成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超过170家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兴业,各类投资累计超过140亿美元,为秘鲁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了政府税收,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这本书在秘鲁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是柯裴意料之中的。谈起写书的初衷,她说道,“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拉美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是如何看待秘鲁的,秘鲁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有哪些方面,同时我也希望提升秘鲁在中国的影响力。”这本书在中国的秘鲁大使馆出版,不用来销售,而是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很多机构和大学。如果有人对拉美与中国的关系感兴趣,他们可以随时免费阅读这本书。

中秘文化交流,由童书开启

除了拉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柯裴女士对儿童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有一个计划,想要为拉美的孩子出版一本书。这本书包含八个故事,里面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例如龙、石狮等。这八个故事主要向拉美和秘鲁的孩子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将以西班牙语出版。关于插图,柯裴笑着说,她有一个很好的中国画家朋友,她准备邀请他来为这本书设计插图,一个故事一个小插画。

“为什么选八个故事呢”,柯裴是这样回答的,“八在中国是很吉利的数字,代表着顺利、吉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元素,我也想把这个元素传达给拉美的孩子们。”柯裴同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她可以出版第二本书,不过这本书是给中国孩子看的,它讲的是拉丁美洲的文化,特别是秘鲁的印第安文化,同样涵盖八个故事,让中国孩子更好地了解拉美文化和秘鲁的印第安文化。“我姐姐有一个孩子,他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小孩子,而我的画家朋友也有一个小孩子。一个秘鲁小孩子,一个中国小孩子,我希望他们将来可以做我的第一个读者,了解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

中国文化与扇子

说起中国的城市,柯裴很感兴趣,她在中国的10年里去过很多城市,这让她有很多机会来了解更多的人和事。她去的城市不仅限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还有很多的乡间、村庄。谈到这里,柯裴女士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你知道扇子吧?中国的城市文化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把扇子,我在没有接触它之前,看到的只是合起来的扇子,只展示给我一个方面,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密实的整体,很容易描述和阐释。但是当我真正接触它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它正在以慢慢展开的方式,一层一层地带给我震撼。打开的折扇才能起到扇子的作用,才能展现出它全部的美。中国文化正如一把折扇,需要展开来看才能了解其迷人之处。扇子的每一折、每一根扇骨都体现出它的丰富和多样性。”

翻译推进中秘文化交流

柯裴女士还提到,电影和文学一样,都需要好的译者。在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情况下,如果看这个国家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会在脑海里形成对该国的初步认识。可见,影视和文学传播在文化交流中起着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访中,柯裴给予了中国文化译研网高度的肯定和赞赏。她指出,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是一个致力于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帮助世界各国多语言读者和观众及时发现、翻译、创作和分享优秀中国文化作品的公益网络平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像CCTSS这样的机构,给翻译家提供好的作品,为出版社推荐好的译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世界文化带到中国。

本文系中国文化译研网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 | 中国文化译研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