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乌龙史:令人匪夷所思的宋之前的续断
续断,《神农本草经》(汉,约公元前32—公元5年之间)
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生山谷。
PS:《本经》中载有续断的用途,但是没有记录植物形态及具体产地。
续断,《名医别录》(南朝,约492-500年)
味辛,无毒。主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采,阴干。
PS:《别录》在《本经》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续断的用途,当时产地“常山”(今山西恒山),但是没有记录植物形态。
续断,《本草经集注》(南朝,约492-500年)
味苦、辛,微温,无毒。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
案:《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藋,皮主治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治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治血尔。
PS:《集注》汇总了《本经》、《别录》关于续断的用途、别名、产地、采集时间、炮制方法。
PS:《桐君药录》载:“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八月采根”,“荏”指唇形科植物的茎呈方形的特征,结合其他描述这的续断可能是唇形科植物。
PS:《集注》载:“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说明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cscum coloratum ( Komar. ) Nakai 曾混做续断使用。
PS:《集注》载:“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藋,皮主治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这里所述的续断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PS:《集注》载:“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治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此处描述的植物结合后世本草资料记载,今学者考证为为买麻藤科植物买麻藤 Gnetum montanum Markgr. 。
PS:《集注》载:“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治血尔。”陶氏反驳了李当之的虎蓟之说。说明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也曾被用为续断。
PS:据《本草经集注》陶氏所记载来推断,当时至少有唇形科、桑寄生科、忍冬科、买麻藤科、菊科5科植物都曾作为续断使用,极度混乱。
续断,《新修本草》(唐,659年)
味苦、辛,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疗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
地黄为之使,恶雷丸。案《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藋,皮主疗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疗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疗血尔。
〔谨案〕此药,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是。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注者,非也。
PS:《唐本草》延用了《集注》的记载。
PS:《唐本草》载:“此药,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是。”说明唐代时期续断应用非常普及。
PS:《唐本草》载:“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注者,非也。”据谢宗万考证,此处叶似苎麻而茎方,花开红白色,似益母花的续断,应是唇形科植物糙苏 Phlomis umbrosa Turcz. 。
续断,《本草图经》(宋,1057-1061年)
续断,生常山山谷。今陕西、河中、兴元府、舒、越、晋州亦有之。三月以后生苗,秆四棱,似苎麻,叶亦类之,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七月、八月采。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耳。叶似旁翁菜而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生者相类。而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用之,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PS:《图经》载:“续断,生常山山谷。今陕西、河中、兴元府、舒、越、晋州亦有之。”
PS:《图经》载“三月以后生苗,秆四棱,似苎麻,叶亦类之,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七月、八月采。”据谢宗万考证,此处应是唇形科植物糙苏 Phlomis umbrosa Turcz. 。
PS:《图经》载:“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耳。叶似旁翁菜而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生者相类。”此处为菊科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
PS:《图经》载:“而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用之,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记载了北宋社会当时药用续断“亦有数种”,但医用选择标准为“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这一记载与陶弘景《集注》中提到“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极其吻合,有理由怀疑这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cscum coloratum ( Komar. ) Nakai。
PS:据《本草图经》苏颂记载,当时药用续断主流产品应该是唇形科植物糙苏 Phlomis umbrosa Turcz. 。但社会上实际使用的商品“亦有数种”,据当时药用标准又有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cscum coloratum ( Komar. ) Nakai 的可能。可见在北宋时期,药用续断也是处于极度混淆的状态。
小 结
续断,药用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但并无植物形态及具体产地的记载,所以具体是何种植物难以确定。据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表述,当时社会做续断使用的植物至少有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cscum coloratum ( Komar. ) Nakai、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买麻藤科植物买麻藤 Gnetum montanumMarkgr.、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及唇形科植物等5科植物来源。据《新修本草》、《本草图经》,唐宋时期的续断主要是唇形科植物糙苏 Phlomis umbrosa Turcz.,但也另有其他多种植物混淆在内。因此,宋代之前的续断来源及其混乱。而今,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与宋之前的药用源流不符合,川续断入药来源有两说,一说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说源于《滇南本草》,有待确认。以上仅仅总结神农氏、陶弘景、苏敬、苏颂著作,难免有失误之处,更多的细节,还请有心者另行探究。
尊重历史 客观求是
VX:beijing7788123
(川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