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被吐槽很难的广东中考数学题说起……

今年的广东中考题,很多网友说从第四题开始就难哭了。

我们来看看第四题长什么样:

有人煞有介事的说,这题超纲了,要解的话得用高中分数次幂来解,对于初中生来说太难了。

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解题方法。

👇

我在稿纸上解了一下,非常简单,大家看一下思路,就明白了。

这让我想起来我之前辅导朋友家孩子做题,遇到的另外一道题:

小孩说不会做,太难了。

我问他,你觉得哪里难?

他说,数字太大了。

我说,你觉得老师出这套题是为了考你们大数字的计算吗?还是想考察别的?

他说应该是想考察别的。

我让他仔细观察下题目有没有什么规律,很快他意识到2011²=(2010+1)²

于是,这条路就找到了破局点。解题方法如下:

一个看起来很难的题就变成了一个和平方的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其实,这两道题,考察的都是数学里非常非常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所谓的化归,就是将一个抽象的,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变形,代换,平移,旋转,伸缩等等方式,将它化归为一个熟悉的基本问题,从而求出答案。

如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之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

再比如平面几何里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面积计算,那么在学习N边形的内角和,面积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分解,拼合为若干个三角形。

再比如代数问题化归为几何问题,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

总而言之,就是将复杂的,抽象的,化归为简单的,具象的,从而解决问题。

在小孩做出这套题之后,我问他,还可以怎么化归?

他思考了半天,说2n+1=2(n+1)-1,然后再求解。

我说没错,这仍然是在化归,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最后我们的解题思路如下:

我跟他说,其实数学不在于会做多少道题,之所以学数学,是因为数学可以有效的训练和构架一个人的认知逻辑。

学数学,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门学科掌握一套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简称为“认知套路”,而老师,在考试的时候着重考察的就是你对“套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化归思想,就是“套路”之一。

我跟那个孩子说,其实最基础的算数,也能体现化归思想。

就比如我问小胖8+7是多少。

他会说,两个8是16,所以8+7=15;

你看,小胖对2个8是16非常敏感,然后从自己最熟悉的脱口而出答案,这也是化归。

生活中也有化归。

有一回,我点外卖,这家餐厅用的外卖盒是一种平常没见过的外卖盒。

我们家阿姨找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打开盖子,然后她就拿刀准备劈开。

我说,外卖盖子不可能打不开,不然餐厅怎么往里面放食物呢。

它无非就是在盖子上做了些跟常规不一样的改进,你找到那个改进的地方就行。

说着,我拿过来外卖盒,发现有一个可以掰开的口,掰开那个口,有一个缝隙,近而盒子就能打开了。

阿姨一个劲的说我很聪明,但其实这就是化归思想的体现,把一个非常规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去解决。

同样的,我经常拿投资去讲育儿,拿某一个熟悉的分析框架和逻辑去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其实也都是化归。

知识本身是死的,死的知识没有太大价值,但当知识流动起来,变成活的之后,威力就很大了。

这个小孩被我说的一愣一愣的,最后他说:“阿姨,以前没觉得数学好玩,现在我觉得数学太有意思了。

同样的,一旦你明白化归思想在数学中有多重要,也就会明白为啥我一直强调普通孩子学好数学,就是基础,基础,基础。

基础都没掌握好,去学奥数,做偏题怪题就是“害孩子”。

因为数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基本都是建立在前面知识点打牢固的基础之上。

如果一个孩子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因式分解没搞懂,那么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就必然犯迷糊;

如果一个孩子的平面几何没搞懂,学立体几何一定会蒙圈;

数形结合的思想没掌握,那么将来各种函数,几何,都会让他痛不欲生。

一道题,像前面那样,多想几个方法去解答,意味着在从多个角度打基础,这样的练习,要比囫囵吞枣式的刷100道题更加有效果。

讲真的,今年所有被吐槽难的中考数学题,无论是广东的,还是北京的,没有一道题是超纲的。

但仍然有读者说题难,其实:我们评价难,是看怎样的难。超纲的或者竞赛性质导致的“不会”叫做难。而没有超纲,基础的,但是是把基础打通的,导致的“不会”,不是难,而叫,叫素质

这两种“难”不是一种难,所以也无法套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

现在中高考的趋势是第二条路,这条路培训机构很难帮助提高(除非遇到特好的老师),刷题更加没用(做一定的练习是有必要的,但不带思考不带脑子的刷是压根没作用的),更多的需要是吃透和打通校内基础,并且让孩子有时间思考。

我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尽早转变思路,从而吃到这条路上的红利。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