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 议事论理篇2.《劝学》(阅读理解练习与答案)
2.劝学
战国·荀况·《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①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③十驾,功在不舍。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①跬:kuǐ,半步。②骐骥:qí jì,千里马。③驽(nú)马:劣马。④锲:qiè,雕刻。⑤镂:lòu,雕刻,这里意思为雕刻成功。⑥螯:áo,蟹钳。
【阅读训练】
1.请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故_______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_______
2.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限四处)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语气助词,不译)
B.不积小流,无以成(形成,成就)江海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丢下,放下)
D.蚓无爪牙之利(好处,利益),筋骨之强
4.下列句中加点“而”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5.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谈笺,邑之土产也。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4分)
7.拓展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出自《荀子·劝学》,请任选一则,参照注释,通读之后,结合学习体验或生活经历,说说你的领悟。(4分)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①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
①砺:磨刀石。②参省(xǐng):省察,反省。
(2)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②,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③,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④,其渐之滫⑤,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注释】
①苇苕:wěi tiáo,即芦苇。②射干:yè gàn,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剑形排成两行。夏季开橘红色花,有深红斑点,根可入药。③涅(niè):黑泥,黑染料。④芷:zhǐ,香芷,一种可作药用的香料。⑤滫:xiǔ,臭水,脏水。
【参考答案】
1.故:所以,因此。上:向上。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B。
4.B。
5.A。
6.学习应坚持不懈,专注认真。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7.略。(选文一论述“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是一个积累完善,成就自己的过程。选文二则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选择一则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加以论述,言之有理有据有充方佳。)
【参考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儿产生;积累善行成就高尚的德行,仁圣的心境便由此具备了。所以不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就无法达成千里之行;不汇积细小的流水,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千里马奋力一跃,也不过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