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

立了秋,天一下子就高了起来,云也淡了,薄了,中午的太阳虽然还是热辣辣的,但是早晨和傍晚已然清爽了好多。

这样的天气,正适合晒秋。

谷子收得早,打谷场上摊了满地。长长的谷穗,弯着,像是狗的尾巴。

阳光无遮拦地洒了下来,谷子里的水气,一点点地出来,眯了眼睛看过去,似乎有一层薄薄的雾慢慢地浮起来。

晒干了的谷穗堆在一起,用木枷打,高高地举起,使劲地落下,直打得谷粒窜出来,只剩下了一根毛茸茸的光穗。有人家用碌碡碾,人拉着,或是驴拉着,一圈一圈地走,不知道要走多少圈。驴用黑布蒙了眼,只知道在人的吆喝声里默默地走,一刻也不停歇。

谷粒在石碾上碾,去了皮,一粒粒黄澄澄的,煞是喜人。等到一碗小米粥上了桌,所有的那些繁琐和劳累也就烟消云散了。

玉米收上来,秋已经深了。

忙了一天,晚饭吃得香甜,煎饼卷大葱,小米粥就咸菜。

月亮上来了,清凉的光,淡淡的。马灯挂在树杈上,晃晃悠悠的。

玉米堆在那里,小山一样。大人坐着小马扎,孩子干脆坐在了玉米上,紧着剥玉米皮。剥下来的玉米皮白花花的,松松软软地堆着。玉米上往往会留下一小撮皮,然后三五个拴在一起,攒多了,家里的男人用筐挎着,一层一层地挂在打谷场边早就立好的柱子上。用不了多久,原本一根光溜溜的柱子,就会成了粗粗大大的一根金黄的玉米柱。

柱子上挂满了,再挂到屋檐下的木橛子上。巧手的女人,会把玉米辫辫子似的辫到一起,长长的,从屋檐一直垂下来。

这些玉米一直挂着,天天晒。到了冬天,外边的天冷得伸不出手来,屋子里生了炉火,炕热乎乎的,一家人把玉米摘下来,锥子穿,手搓,那些晒得干干的玉米粒,慢慢地就会堆满了坑,亮闪闪的,金豆子一般。

收秋的日子,地里总有忙不完的活。

经了霜的地瓜叶,蔫蔫的,黑乎乎的,长长的蔓,在地里织了一张大网。垄上裂开了一道道的大缝,能看见露出来的红红的地瓜。

出了土的地瓜,除了运回家的,会就地切成片,晒在地里。地里大大小的土坷垃,正好可以支撑,四下里通风,干得快。大人切,小孩子摆。一天下来,能切一地。站在坡上往下看,满地的白,像是下了场大雪。要是天好,二三天的功夫,地瓜片晒出了水分,薄薄的,翘了边,成了干。要是不巧,碰上下雨阴天,要赶紧拾起来,没有地方晒,只好挂在家里的屋檐底下。挂不下的,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长出绿色的毛,那是连猪都不吃的。

挂在屋檐下的,还有一串串的红辣椒。辣椒用粗麻线串,两边分开,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很有喜庆的气氛。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辣椒晒得瘦了,瘪了,可是肚子里的辣味却是越发地醇厚。冬天,白菜炖粉条,加上几个红辣椒,不只色彩鲜亮,味道也足。屋外,北风呼呼地刮,屋里,人吃得热火朝天,满头是汗,心满意足。

阳光透过窗子,洒在炕上,也洒在人的身上,暖暖的。

有时,菜里还会加上一些豆腐干。豆腐干炖过后,弹牙,有嚼头。

秋天里,正是晒豆腐干的好时候。将豆腐切成片,撒上盐,摆在盖帘上,在中午的太阳下,晒上两天,豆腐的表面变得有些黄,通体硬了起来。把半干的豆腐片切成条,再在盖帘上晒两天,就成了。收好放着,什么时候吃,抓上一把放进锅里炖,袅袅的蒸汽里,有淡淡的阳光的味道氤氲开来。

晒在家里的院子里的,还有一些时令的蔬菜。

最常见的,是扁豆。

扁豆种得晚,立了秋,才开始爬满架,紫色的花,蝴蝶一般,杂在绿绿的叶子间,很是惹眼。秋风凉时,一串串的扁豆,带着淡淡的紫,扁扁的,宽宽的,挂满了篱笆。扁豆肉质有些柴,炒来并不可口,但是,晒干了,留到冬天,做馅包包子,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秋天,菜地里的菜多,没人想吃扁豆,摘回家,在热水里焯过,用笊笠捞出来,放在盖帘上,端到太阳底下晒着。用不了几天,原本厚墩墩的扁豆就会干干的,纸片一般。

冬天,新鲜的蔬菜少了,早就晒好的扁豆,泡在盆里,用不了多久,又会厚墩墩的,软软的。剁碎了,加上肉馅,再加上一些葱姜调味,发好面,包包子,是漫长的冬天里让人很难忘记的味道。

秋天,总是那么富有,似乎什么都可以拿来晒晒,晒好了,可以长时间地保存下来。就连收完了的土地,也是那么无遮拦地晒在阳光里。晒过,再经了一个冬天的冰封,春天来时,犁铧翻过,又可以播下新的种子。

有时,干活累了,躺在松软的地里,闭上眼睛,听着风从耳边悄悄地滑过,阳光洒在身上,懒洋洋的,脑袋里也会多出许多的奇思妙想,要是一直这样地晒下去,是不是能把心里的烦恼也晒出去。

这样想着,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梦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