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该检查什么?你能看懂你的化验单吗?

慢性肾脏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在我国约10.8%的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肾病起病隐匿,在疾病的早期患者通常没有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易发现,往往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脏功能慢慢衰竭进入尿毒症。

因此,我们建议健康人应定期体检(最好每年一次),进行肾脏疾病的常规检查,这样才能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早期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是应该定期复查(通常一至三个月一次),了解自己疾病的状态,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有哪些常见的检查呢?

这些检查的结果应该怎么看呢?

血清肌酐(Scr)是最常用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54-106μmoI/L,女性44-97μmol/L。血清肌酐的正常值范围在每个医院都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

另外,血清肌酐会受年龄和饮食的影响。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肾功能降低,血Cr值会逐渐升高,所以老年人肌酐高一点是正常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血清肌酐水平偏高,因此建议在检查肾功之前2-3天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

光抑素C是这几年开始检查的新指标。光抑素C的正常值范围是0.6-2.5mg/L。理论上它比血清肌酐更敏感,但目前仍不能取代血清肌酐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可以把这个指标作为其他肾功能指标的补充,若光抑素C升高而肌酐正常,可能提示已经存在早期的肾功能异常了,还是要重视才行。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最准确的肾功能指标,它反映的是每分钟内经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液的量。采用核素肾显像的方法可以直接测定GFR但是费用昂贵,很多医院并没有开展。

目前临床上通行的方法是利用专门的公式计算GFR,通过年龄,性别和血清肌酐水平计算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由于eGFR是由血清肌酐计算出来的,所以血清肌酐水平越高,eGFR就越低,此外影响血清肌酐水平的因素(例如年龄、饮食等)也会影响eGFR的检测结果。这些公式是从大型临床研究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通过eGFR来评估慢性肾脏病的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eGFR越低说明肾功能越差,eGFR正常或升高通常说明肾功能正常。有一些医院也在使用肌酐清除率(Ccr)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既可以通过收集24小时尿液和血液进行测定,又可以通过专门的公式进行计算。总的来说Ccr意义和GFR相同,正常值范围也是一样的。

尿隐血(BLD)阳性是很常见的小便检查异常。尿隐血阳性提示小便中出现了含有与血红蛋白或类似的物质(肌红蛋白)大家要注意尿隐血阳性不一定是血尿!!!尿液过浓时经常出现可假阳性。尿隐血阳性的原因包括感染、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泌尿系梗阻、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肾脏血管畸形、多囊肾等。

因此出现尿隐血阳性应进一步检查,不要匆匆忙忙的认为自己得了肾病。一定要进一步进行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看看是否真的有红细胞。

尿蛋白(PRO)检测是小便常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健康人每日的尿蛋白量不应该超过150mg。在一些特殊的生理状态或者疾病状态下会出现尿蛋白。小便常规尿蛋白检测属于半定量分析,尿液过浓时经常出现可疑阳性或结果偏高,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结果偏低。由于不同医院检测方法不同。

因此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并不能通用。一般而言, /-或者 对应的尿蛋白量比较少,2 或3 对应中等偏多量的蛋白尿,4 则对应大量蛋白尿。一旦发现蛋白尿持续阳性应进行进一步检查了解蛋白尿的具体量(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和类型(尿蛋白电泳、尿微量蛋白测定等)。

尿沉渣镜检中的红细胞(RBC)是诊断血尿的依据。尿沉渣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HP)红细胞超过3个就称为血尿。因此合格的小便常规检查必须包括尿液显微镜检查,否则难以诊断血尿。

血尿可以分为肉眼血尿(肉眼就可见尿液呈红色)和显微镜下血尿(只有检查发现红细胞)。常见的血尿原因有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感染、肿瘤、外伤等。出现持续血尿应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血尿的来源和基础病因。

尿沉渣镜检中的白细胞(WBC)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镜下脓尿通常提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或尿道炎、肾结核等;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也可轻度增多。

一般情况下,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小便常规提示白细胞,就会考虑尿路感染。需要注意的是留取小便时被污染(女性妇科分泌物,未清洁的容器等)也会导致出现白细胞。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测定尿蛋白排泄量的“金标准”。该检查通过收集24小时的全部尿液测定其中的蛋白质的总含量。具体检查方法为清晨起床排尿弃去,记录此时时间,此后至次日此时的尿液全部收留在容器内,混匀尿液,记录24小时尿液总量(例如1800ml)(如早晨7点起床排尿不要,之后留取全部尿液至次日7点、摇匀、记录总量,留一杯送检)。天气炎热的地区需添加防腐剂以避免尿蛋白被降解影响检查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0.5g提示肾病相对较轻,超过1g提示疾病较重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超过3.5g则提示病情较重应尽快就诊。

尿蛋白/肌酐比值(PCR)是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的一种可靠方法,由于其方法简单(仅需随机尿),所以目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范围:小于0.10~0.20mg/mg肌酐。有些医院的结果单位不同,需要进行换算,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医生。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是专门测定尿液中白蛋白量的检测,主要用于识别早期肾脏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为30-300 mg/g肌酐,大量白蛋白尿ACR>300 mg/g肌酐。推荐晨尿为最佳检测标本。影响尿白蛋白的因素较多,包括代谢紊乱(酮症、高血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体育运动、蛋白摄入、利尿剂使用、尿路感染)等。若糖尿病患者3次检测结果均升高就提示患者可能合并糖尿病的肾脏损害,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该检查可用于了解尿中红细胞数量及形态,帮助临床判断血尿来源及可能的病因。需注意,尿液标本不能放置太久(超过30分钟),否则会影响结果。若结果中提示异常红细胞(特别是棘型红细胞或者芽孢状红细胞)比例高,则提示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患者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而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或者异常红细胞是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大红细胞等则提示红细胞来源可能是肾盂、输尿管、尿道、膀胱等处。患者可能是结石、肿瘤、感染等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