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 冻 疮
冻疮一证,北方常见,尤以儿童为多,常发生在入冬到开春之间。金·张子和说:“冻疮者,因寒月行于冰雪中而得之,有终年不愈”(《儒门事亲·卷五》)。发病部位多在手足、面部,尤以双手为多。
【病因病机】本病成因是由正气不足,感受寒冷之邪而得。《外科大成·卷四·冻疮》日:“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
人们在寒冷的季节里,或冒风遇雪,或冻冷超时,或醉酒户外,或体露受寒,风冷寒邪,侵犯肌肤,使气血凝涩,壅滞不行,因而成
巢元方说:“若重触风寒,则寒气入于疮,令血涩不行,其疮则顽,令不知痛痒,亦经久难愈,名为冻疮” “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血气壅涩因即瘃(即冻疮)冻,焮赤痛肿,便成冻疮,乃至皮肉烂溃,重者支节堕落’’(《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小儿冬月,为寒气伤于肌肤,搏于气血,血气壅滞,因即生疮。其疮亦焮肿而难瘥,乃至皮肉烂,谓之为冻烂疮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临床症见受冻肌肤,焮赤疼痛,肿痒难当,重者皮肉破溃,甚者变黑,肢节脱落,终年不愈。
【辨证用药】本病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外治内调并用。方用归脾汤加味。
处方: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苓、木香、陈皮、龙眼肉、桂枝、牛膝、人参、生姜、大枣、没药。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桂枝温经养血;茯苓、龙眼肉健脾养心;木香、陈皮理气醒脾;牛膝、没药补肾活血。合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典型医案】邢某,女,20岁。主诉两手、足冻伤l2年余。
述于8岁时始每值深秋初冬之时,气温变凉之际,两手足因寒皮肤颜色变为紫红、紫暗,重则起疱,内有硬结,甚则破溃,严重时不能活动,不能上学,故须较他人早穿棉鞋、早戴棉手套,但也无济于事,年年复发,至春暖方愈。平时四肢凉而畏寒,与同龄人在一起时均较他人凉,经用各种土法,如霜打茄子秧煎水外洗等都无效。在他医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用药无效。月经14岁初潮,周期为28~;30天,每次带5~6天,量少色红,自带少。
症见双手足皮肤颜色紫暗,有少数硬结,身体除耳面部外无此现象。肢凉畏寒,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证属阳虚寒邪阻滞,气血瘀塞而成冻疮。治宜理气温阳,活血散寒。方用归脾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处方:白术15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炙甘草15克,茯苓30克,远志l5克,桃仁l5克,红花l5克(后下),防风15克,干姜10克。水煎服。
[笔者按] 张子和曰:“夫冻疮者,因寒月行于冰雪中而得之,有经年不愈……木香槟榔散(木香、槟榔、黄连、乳香、轻粉、密陀僧各等份为细末,干搽之,先以口噙浆水洗之)傅之,夏月医之大妙。”又曰:“戴人女僮,足有寒疡,俗云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黑牵牛
子、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见《景岳全书》)、溶川散大下之,其疮遂愈。人或疑之,戴人曰:心火降则寒消”(《儒门事亲·卷五》)。
岳美中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各9克,细辛、木通各3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治疗冻伤。他说:“究其机理,则同为寒邪所干,机能减低或消失。故可异病同治。本方以当归、细辛、木通入桂枝汤中,内能温通血脉,外可解肌散寒,投之于冻疮而寒邪尚未化热之前,既可促进机体自我恢复,又能直驱寒邪从表而出,药证相合,如因迁延时日,或只不如法,转为冻疮,仍可用本方调治”(《岳美中医案集》)。
【附方】
归脾汤(《济生方》)见“便血”。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见“汗证”。。
治冻疮方(《儒门事亲》) 组成:①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调,涂冻疮口上;②以正黄柏为细末,用乳汁调,涂疮口上;③以山药少许,放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
冻疮凝膏(《千金妙方》董九栋方) 组成:牛脂30克,樟脑l0克,甘油l0克,香料适量。将牛脂置容器内加温至熔化时,即放入樟脑、甘油、香料,搅拌待凉凝为膏备用。重症冻伤欲溃者,用时可微温使药膏待熔后蘸之搽患处,轻者可直接搽。功用:散寒活瘀。主治:适用于l度、Ⅱ度冻伤及皲裂,Ⅱ度、Ⅲ度破溃者忌用。用于预防效果更佳。
独胜膏(《外科大成》)组成: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于日中晒干,忌见汤水,如是三次,永不再发。主治:冻疮遇冬月凉处即发者。
灵异膏(《外科大成》) 组成:郁金150克,生地黄l00克,粉甘草50克,猪脂油1斛。浸7日碟药枯,滤去渣,入黄蜡l20克,熔化成膏,浸水内久之,任用。主治:冻疮、烫火疮、杖疮、多年恶疮。
治冻疮方(《东北中草药手册》)组成:①桑寄生l 000克,艾蒿250克,防风250克,茄子干2 500克,加水熬至膏状外敷;②红辣椒切碎,泡在热水中,洗患处;③山楂烧热后加白糖共捣烂,将患处洗后(已破溃者)外敷;④韭菜花加水熬开,洗患处,用于未溃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