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套房子换两枚古钱币,他觉得很值......
杜月笙一共娶了五位太太,有八子三女,可谓是人丁新旺。其最小的儿子叫杜维善,出生于1933年,他从小就和父亲杜月笙聚少离多,对于父亲做的那些事,只能在别人的口中偶然听到。杜月笙出身贫寒没怎么受过教育,因此发达之后对有文化的人特别尊重,在对待自己子女的教育上也非常严格,学习稍微有点懈怠就会挨打,所以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杜维善不善言谈,专于学问,有一种老一代文人的低调和务实。
后来杜月笙在香港去世,临死前把子女们叫到身前,告诫他们:“永远不要踏入黑道,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句话杜维善谨记在心,长大之后,杜维善成为了一名地质工程师,并在收集地质标本的那段日子里逐渐喜欢上了钱币收藏,此后一心专研,成为一名涉猎广泛的著名收藏家。
杜维善先生最擅长的是古钱研究,先后出版过《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开元通宝系年汇考》、《贵霜帝国之钱币》、《半两考》、《半两圆系》、《五铢图考》等颇具影响力的研究著作。靠着家族的生意支撑,杜维善为了收藏到珍贵的藏品,从不吝啬。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两枚珍贵的萨珊王朝金币,杜维善直接卖掉位于台湾的两套房子,一套换一枚,他觉得很值!
只要看到哪个拍卖会上有稀有的古钱,他立马携带巨款前往拍下!几十年的收藏生涯,数万枚的珍贵古钱收入囊中。而他和其他收藏家不同的是,基本上都是只收不卖!很多人带着商业眼光看待收藏,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往往会冒出很多民间传说的故事。但杜维善在别人眼中很是“固执”,他为人和善,却在学术问题上毫不相让,没有找到确切资料的情况下,他不承认任何传说中的东西。
他收藏的钱币有多珍贵呢?像萨珊王朝金币,是1000多年前的古波斯帝国所铸,产量稀少,甚至可以一层层的把金币切割下来。萨珊王朝覆灭后,贵族们带着这些金币逃亡中国,一路沿着丝绸之路流散,因此极其罕见。当年整个中国只有新疆博物馆有少数几枚,其他地方更是一枚都没有。1959年上海博物馆好说歹说才向新疆要来一枚残缺的金币!而丝绸之路的其他钱币文化研究,当年的中国大多都是一片空白。
做为已经移民加拿大的杜维善,收藏了这么多的珍贵古钱,自然可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991年,杜维善来到了上海博物馆,本是学术交流,然而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密码箱:萨珊王朝、埃兰王朝、安息王朝、西突厥、贵霜王朝、蒙古帝国、帖木迭儿汗、阿鲁浑汗......20多个古代西域国家的367枚堪称顶级文物的钱币,他说捐就给捐了!
作为“丝绸之路”钱币收藏第一人,杜维善带来的藏品很多中国学者在以前连见都没见过,填补了丝路古国货币的大量研究空白。然而远不止如此,杜维善前后7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共计捐出2128枚,不仅包括稀有的丝路币,还有大量秦汉时期的半两钱、五铢钱。更有若干宋代金锭、明代银锭等珍贵文物,按照收藏市场的行家估算,总市值达到了惊人的18亿人民币!
这些捐赠义举让本来古钱收藏乏善可陈的上海博物馆,瞬间变成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波士顿钱币博物馆。毕生的心血加上大量的金钱所收集如此多藏品,说捐就捐,杜维善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扬,但他却淡淡的说:“父亲的嘱咐我永不敢忘,我本身就是个中国人,把这些藏品落叶归根我愿意。”他谦虚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是在行动上令人敬佩。
每一枚钱币,杜维善都做了详细的注解和拓片资料,并且还请后人指出他的疏忽与错误。他表示:“我的人生有两不愿,一是不愿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二是不愿让人说我什么都对。”上海博物馆此后辟出专馆,全部予以陈列,供人们观赏研究。
2012年,有国内朋友拜访杜维善,感觉他有些空虚。确实,陪伴半生的珍品捐出,犹如女儿出嫁,祝贺之后只剩下万千惆怅。2020年3月7日11时16分,中国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8岁,他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新一代的收藏爱好者,从此,天堂多了一位大爱的收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