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 作者 孙万辉
江南忆
作者 孙万辉
有些心灵鸡汤之类的书里说,有痛苦就要找朋友倾诉。但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众生皆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坛苦水,谁还愿意无端接受别人泼来的苦水呢?我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我们中间,时间久了也会厌烦她“我真傻,真的……!”孩子被狼吃了,固然是悲残的,确实值得同情!但是一遍又一遍没有休止的把疮疤揭给别人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刺痛自己,污染他人的心境,谁愿意亲近这样的人呢?
从医生的角度看,人真正的心理保健医应该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因地因人治宜,调节好疲惫的身心。所以我很敬佩余秋雨先生,在八十年代就能下得了决心,离开体制的束缚,有勇气放弃“象牙塔”,扔掉包括大学校长在内的各种头衔和光环,做个一瓶一钵的“云游僧”,去周游世界,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寄情于青山绿水,徜徉于名胜古迹之中。想静时便“晨钟暮鼓”;想动时便“信马由缰”,净化身心,积淀文化,写出《文化苦旅》这种文心合一的作品。
又一个“五一”节过去了,“梧桐半死清霜后”,已灰之木的心又开始驿动起来了,不过既是红尘中人就难逃红尘琐事,晚上想出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重复着再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结果我还是那个我!
据说修炼的人有一种意境,就是想象自己沉静于优美的环境中呼吸吐纳,修真养性。那么我也打开手机相册,来一次贾宝玉进“太虚幻境”似的神游吧……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向往的地方自然是江南的苏州和杭州了。很难理解自古为什么有哪么多的杰出人物都出自江南?例如王羲之、陆游、郑板桥、唐伯虎、鲁迅、徐志摩、朱自清、茅盾……,这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吧!?也有太多的文化名流、迁客骚人都留恋忘返于江南,留下千古名篇佳作,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的《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再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远在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康熙大帝和乾隆皇爷就曾分别帅师几万之众,百舸争流,不惜耗伤国力,六下江南;隋炀帝也不惜民力,从洛阳到江南几千里开凿运河,只为看扬州的琼花。虽然我感觉他的本意应该是为了疏理交通,繁荣经济,巩固统治。一定是后来编历史的人在有意贬低他,但也足以证明江南的魅力!真想去哪里沾沾灵气,滋润一下枯竭的智慧!
2013年的初春,我终于找到了借口,抓住了机会,来到了杭州。“江南水乡”“烟雨江南”真是名不虚传,打开百度地图,阡陌纵横到处都是大小河流和湖泊,几乎占据了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坐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说:“每个人都要准备一把伞,因为杭州这地方阴晴不定,说下雨就下雨。”此言不虚,话音刚落就下起了雨,打湿了车窗,模糊了我目不转睛观赏江南景色的视线。江南的雨似乎和我们北方的雨有所不同,下之前没有任何预兆,淅淅沥沥,润物细无声,正象江南人的性格——内敛、灵秀、精细;北方的这个季节真是“春雨贵如油”——下点雨就象油一样的金贵!来雨之前风婆婆和雷公电母都要光顾,稀疏的雨点落在干燥的地上砸起烟尘,泛起土地的气息,好像生怕人们不关注似的,这也和北方人的性格暗合——外向、豪放、耿直,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湖到了,大家准备下车。”导游的一声提醒把我从游思暇想中拉了回来。啊!这就是心驰神往的西湖了!小时候就从年画中;书里的插图;扇面上看过西湖的图画,想象着西湖的真实模样。大约在九十年代末吧?我问一个去过西湖的年轻人:“西湖什么样?”他说“西湖无非就是个水泡子,什么也没有。”我自然很失望,那么闻名的西湖原来就是个“水泡子”?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小时候村子边称作“蛤蟆坑”的水泡子的影像来,大约夏天有许多蛤蟆在里面鸣叫而得名吧?水并不是很清,周围也没什么景物,自然也谈不上美,但那时候却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冬天在上面溜冰(我们叫“出溜滑儿”);划冰车;打冰猴。夏天打鸟;抓蛤蟆;打水仗;洗澡,在里面耍累了、疯够了,便一丝不挂的在水坑的周围前后“一”字排开,边拍着屁股边跑边大喊:“跑一跑——晒一晒——大屁股——干一干——哈哈哈……” 难道西湖就和这个水泡子一样?我怎么也不甘心!后来有一个大约是机关里的科级干部吧?找我看病时神采飞扬的说:“我刚从杭州旅游回来!”我问他:“西湖什么样?好吗?”他说:“太美了,简直就象人间天堂!”“去旅游贵吗?”“不贵,一分钱不花,我是公费出差。” 西湖到底是个“水泡子”还是“人间天堂”,就象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敷衍他讲故事的要求,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后悔,当年为什么不多看看相关幼儿的书,给孩子讲更多的故事呢!)。大概意思是:一匹小马要过河,问松鼠水深浅,松鼠说水很深,有个伙伴刚在里面淹死;小马又去问老牛,老牛说不深,刚没小腿。小马只好亲自趟过河,结果既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最后小马悟道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那时我正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时候,贫穷限制了想象,那个年代不同于现在,出去旅游想都不敢想!
现在我终于来到久违的西湖了!可是让我描绘出西湖的样貌来,既便搜肠刮肚,最终也是理屈词穷,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看见熙熙攘攘很多的人在走动。据当地人讲这个时候的人并不算多,到“五一”“十一”走路都难,只能看见人了!再就是湖水很清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要得益于现代化的设施,湖底有许多的进水和排水通道。
真要了解西湖我劝您还是“小马过河”,或者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诗人的描写,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大美女西施,故西湖也叫“西子湖”,难为苏大学士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明朝正德年间有个日本人(不记得他的名字了)游西湖后写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此湖过,画工还欠费工夫!”,虽然类似打油诗,但写的很俏皮可爱。还有白居易的《钱溏江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因为太著名了,妇孺皆知,这里不再赘述……
导游只是领我们在苏堤(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修建的一条堤坝)上走了三十分钟,也没怎么讲解。白堤根本没看见,也许看见了没人介绍。之后又草草看了几个景点,其中印象深一点的就是林徽因的空心雕像了。关于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恋情仇被后人大书特书的太多了,最终痴情的大诗人徐志摩还为她坠机送了三十五岁的性命!她还被评为民国四大美女,也许是审美能力不够吧?我怎么也看不出她的美丽来,比我心中的女神——女儿国的国王(朱琳)、冯程程(赵雅芝)、薛宝钗(张莉)差远了!不过人的容貌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人之所以给她这么高的礼遇,我想还是因为她的文釆和建国前后同丈夫梁思成为国家建筑事业和文物保护做出了突击贡献吧?故也称她为民国才女。
我问导游:“白娘子和许仙相会的断桥和苏东坡建的在一元钱纸币上的三个小石塔怎么没看见?”“没有时间看了,一会得去表演场看演出了。”我真是很气愤!来一趟西湖连断桥都没看到,简直太遗憾了!打听到演出的会场到断桥还有五六里远,也不管导游了,甩开大步就往断桥跑去,路边的人都好奇的看着我,我想他们一定在议论:“这个身材高大的人长跑速度堪比刘翔了!”大约十分钟跑到了,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在断桥上站了不到一分钟就跑回来了,导游看见大汗淋漓的我简直怒不可遏:“四十多人就等你了,赶紧进会场看演出吧!”同行的旅友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问我:“咱们这些人就你看见断桥了!断桥什么样?”“那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最美的桥了!”其实也无非是一座桥,馋他们而已!
表演开始了,杂技和关于岳飞的舞妆戏,很有气势,挺好看的。表演结束天早黑了,又在西湖边看了一场水幕电影,一天的观光游览就此结束了。
据说在全国各地叫西湖的有三十多处,杭州西湖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美的,但是其他西湖肯定没有苏东坡、白居易、济公、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我感觉游西湖不光是看美景,更重要的是感悟江南文化!
现在想来,旅行社真是“偷工减料”了很多地方,雷峰塔、岳飞墓、灵隐寺、净慈寺……都没去,不过也好,为以后再来留了余地,找到了借口。
下一站就去绍兴了,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去看鲁迅故居;陆游唐婉相会并写下《钗头凤》的沈园;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兰亭和鹅池…… 如您不嫌腻烦,待我一一道来……
孙万辉,吉林省通榆县人,医生,文学发烧友,经常写古体诗和现代诗、散文、游记、随笔、书刊和时事评论,发于微信及网络文学平台。
编辑部:
水天茫茫 闻雨时
主 审: 水天茫茫
主 编: 闻雨时
制 作:水天茫茫
1、面向全国征稿,体裁不限。来稿用word文档,请附作者简介(200字以内,与作品粘贴在一起)、近照一张(微信单发)、微信、邮箱、电话、地址等方便采稿联系。稿件一经采用,按来稿顺序编发推送,请耐心等待,若投稿10天后没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