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何不阻止刘邦杀了韩信?韩信烧错了香,拜错了佛
举个例子,朱元璋曾经赐给开国功臣们一堆“免死铁劵”,可后来被处死者没一个用得上,仿佛集体被老朱忽悠了,可实际上“谋反罪”是不包括在内的。因为“谋反”等于抢皇帝的宝座,这在君王的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韩信的命运同朱元璋杀的那帮人一样,只不过是少了一块“铁片子”聊以慰藉而已。
这样就容易解释张良为何无动于衷了,是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刘邦已经把这条路给堵死了。所以我们才惊奇地发现,其实最应该拉韩信一把的人是萧何,可到最头来他却成了推韩信下井的那个人。但在通常情况下,世人的感性明显多于理性,于是总纠结张良不作为,而忽略了他能否作为。而对于张良来说,正是足够理性,所以他才不作为,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漠视”韩信被杀,除了张良自身看问题的角度外,还有其他原因。
一、张良与韩信没有过深的交情,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可以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良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这可能和他的出生有关,他的父亲和祖父曾经给五世韩王做过宰相,他父亲去世后,家中还使着200多位仆人,其阔绰的过往可见一斑。尽管后来秦国灭韩,家道中落,但在锦衣玉食堆里成长起来的张良没去追逐什么荣华富贵,而一直使他耿耿于怀的倒是如何杀掉那个令他国破家亡的秦始皇。秦朝覆灭,大汉雄起。刘邦称帝后,豪爽地给了张良三万户食邑,但张良只要了三百户去练气功。因此,张良的形象在世人眼里很高大上,深明大义,家国情怀。
反观韩信,少年穷困潦倒,整日随饥饿起舞,还饱受恶霸凌辱,所以出人头地,求取功名富贵是他一生之夙愿。韩信打下齐国之后主动向刘邦请封“假齐王”,试探虚实。很显然,如果刘邦回绝,那么韩信下一步棋就是拥兵自立。鸿沟议和之后,刘邦约韩信追击项羽,可是当刘邦尾随项羽到固陵时,仍不见韩信踪迹。结果刘邦又被项羽猛锤一顿,只好蜷缩不出。
事后,刘邦经张良指点迷津才顿悟,原来没有给韩信画地盘。接下来,刘邦大手一挥,给韩信划定领地,韩信这才闻风而动,兵临垓下。灭掉项羽之后,刘邦立刻夺了韩信的军权及齐王之位,然后又改封楚王,而韩信毫无怨言,又屁颠屁颠的去楚国做诸侯王的美梦。毋庸置疑,韩信的人生很值得同情,但那种市井小民、蝇营狗苟的面孔又让人一览无余。
因此综上所述,从本质上讲,张良同韩信不是一路人,虽为同僚,充当刘邦的左膀右臂,但不会有过深的交情。倒是后人将二人划入“汉初三杰”的行列,似乎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亲密性。实际上形同陌路。因此,从私人感情上讲,张良不会去阻止刘邦杀韩信,充其量也就是替韩信感到惋惜,仅此而已。
二、张良已经不是之前的张良,刘邦称帝之后,他的性情大变,判若两人,总结为八字方针: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张良在刘邦称帝之后的表现不积极了。在刘邦称帝之前,张良主动为刘邦建言献策,忙前跑后,仿佛拉磨一般。比如:
刘邦还定三秦时,项羽打算率兵征讨,而张良则忽悠项羽说刘邦志在关中,没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如今夺取关中的土地,不过是为实现当初的“怀王之约”。项羽果然中计,于是先去齐国平定田氏兄弟之乱,结果刘邦偷袭彭城。刘邦兵败彭城,逃往下邑,萎靡不振。这时,张良又及时地为刘邦分析天下大势,制定用淮南王英布、大将军韩信及“海盗王”彭越围堵项羽的“下邑之谋”。最终刘邦重拾信心,再战项羽。公元前204年,项羽兵围荥阳,城池危在旦夕。刘邦无计可施,于是请郦食其商量对策。郦食其说,当下打败项羽很难,不过他有一条妙计,那就是封分六国后裔,赐他们印信,届时六国后裔感恩戴德,恭敬跪拜,到时项羽自然就被孤立,继而走向穷途末路。张良听说后,立刻面见刘邦,一口气列出八条不可取的理由。当时正在吃饭的刘邦恍然大悟,惊得将嘴里的饭吐了一桌子,然后大骂郦食其竖儒,臭棋篓子。
以上便是张良积极一面的具体表现,当然他为刘邦出的策略远不止这三条 。但是,当刘邦称帝后,张良明显消沉。比如:
建都长安的建议是娄敬提出来的,这种规划国家未来的大事本就是张良这个帝王之师分内之事,可是却让一个戍卒抢了风头。而当刘邦向张良征求意见时,张良只是很平淡地支持了娄敬的建议。刘邦称帝之后,一些功臣担心得不到封赏而聚众商量造反。起初刘邦对这帮交头接耳的人一头雾水,于是转身去请教张良。张良却说,他们在商议造反,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张良是在有意回避政务。刘邦想换太子,吕后哭天喊地,无可奈何。后来有人建议她去求张良。张良回应有说,换太子是皇帝的家务事儿,作为外人的他不便干涉,况且既然皇帝决心改换太子,别人也阻止不了。吕后知道张良其实是不肯帮忙,于是再次苦苦相求。张良明白吕后得罪不得,后路还需留,于是给她出了请“商山四皓”下山的主意。
综上所述,张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处事方式,与刘邦称帝之前判若两人。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张良是一个世事通达,充满智慧的人,何况越王勾践、文仲、范蠡的故事历历在目,所以当下应该做的既不是同刘邦共享富贵,也不是将自己置身于权欲角逐的漩涡之中,而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在刘邦眼里没有任何危害的人。归纳起来就是功成身退,保全自己。
故此,关于张良没有阻止刘邦杀韩信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张良连动机都不具备,怎么可能出手相救呢!更何况韩信的性质还比较特殊,如果张良插手,等于去趟浑水,这已不是他的作风,也与他的切身利益背道而驰。所以,如果让张良去阻止刘邦杀韩信的话,就等于是烧错了香,拜错了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