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混血和贫民窟里的火辣女郎——“吞噬”式巴西
本文作者:糖果
录音:太子爷
编辑:田田
地理上的巴西,跨越热带雨林、草原、灌木林、红木林。国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英里,人口近2亿,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界定的国家。
巴西的首都里约有600多万居民,南美洲最明媚的阳光和海景还有1/3的贫民窟和真实的毒枭、暴力、枪战。
巴西诗人奥斯瓦尔德·德·安德拉曾经在1928年的《食人宣言》中说过,巴西应该吞噬掉其他文化以推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和形成。他用了食人的巴西图皮族来作为隐喻,以此权衡这种文化食人主义的利弊。
如今的巴西人都是本地族群和外来足裔混合的后代,大多数集中生活在沿海地区。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牵入巴西,到了18世纪,殖民者开始从西非贩运黑奴。
几种社会群体互相融合,诞生了大量的mulatto(黑人和白人的混血)以及caboclo(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血)。在最近十年,巴西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而贫民窟的养成,要源于巴西的土地政策。相比于中国高昂的房价,在巴西,如果实际占据一块土地,并一直住5年,这块土地的住宅就归谁了。不难想象,主动占据土地的背后,自然会将贫穷、犯罪、交易结合到一起。
因此巴西贫民窟的餐馆里,常常会开导满载社区维和警察的巡逻车从门口经过,提醒着每位游客,这里仍然有危险潜伏。
庞大的人口基数常常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巴西造就了世界排名前十的超级富豪,也存在着一大批食不果腹的贫民窟居民。
多种文化在巴西的融合,也让巴西在某种程度上“吞噬”了世界文化,饮食文化自然也被带入到巴西领土当中。
不过今天,巴西似乎正在经历一场美食复兴。
在现代化的巴西城市,随处都能找到披萨、千层面和寿司。特别是在巴西南部,奶油打底的意大利面酱非常受欢迎。
如果以饮食习惯来分,可以把巴西分成四个区域:亚马逊河流域、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四个地方的美食都不同。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和东南部的人们,更喜欢吃海鲜。从巴伊亚(Bahia)向北走,一路都能吃到肉质鲜厚的炖鱼,比如白鱼、石斑鱼、鲷鱼和箭鱼等等。
而巴西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大锅菜(paneladas)。这个想想咱们东北的大锅菜,铁锅炖鱼、酸菜炖猪肉、铁锅炖自己......
香菜、甜辣椒、干牛肉、烤大蒜……这些都是巴西味道的开始。
巴西的大锅菜(paneladas)是一种典型的家庭美食。把所有食材都放到一个锅里,那这口锅肯定要很大,大到能让所有人都吃饱,还要加入各种各样的调料,保证味道不单一,让你吃一口就有惊喜。
还有一道经典的豆子菜,叫黑豆饭(feijoada),它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先把大蒜烤熟。还有一味调料也经常出现在巴西菜里,树薯粉。树薯和木薯、丝兰都是类似土豆一样的芋类植物。
炖虾是另一道典型的家庭炖菜。也是巴西巴伊亚地区的众多代表菜式之一,当地的葡萄牙语叫它dendê,这道菜用棕榈油来做,橄榄油也可以,加上虾和树薯酱加上椰浆和蔬菜。最后,配上白米饭一起吃。
巴西本地菜肴其实是很多样化的,但由于使用的食材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很难广泛传播。
要知道,位于圣保罗的D.O.M餐厅在2013年的“全球50家餐厅’评选中,排名第6。老板兼大厨亚历克斯·阿塔拉则在《时代》杂志评选的“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中,排名第44位。
巴西人爱吃肉,而且越往南走,餐桌上的肉越多。而在巴西南部的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都更喜欢清淡点儿的食物。不过阿根廷的餐桌上还是牛排、BBQ烤肉、香肠、猪肉、鸡心…..可能大家理解的清淡不太一样……
巴西北部和西部是本土食人族—图皮人的家乡。
沿着亚马逊河流域的七个州延续下来的部落饮食,原始而狂热。烤鸭子、烤鱼、配上鼠尾草一样的香草,能让你的口腔感受到麻醉剂的味道。
16世纪到19世纪,500万的黑奴被运往巴西,他们之中有很多人被送往北部的糖料种植园。这些祖先来自刚果、尼日利亚、安哥拉的非洲移民,在巴西南部的饮食习惯养成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巴西本地有上百种可可,大部分都是要出口到国外的巧克力生产商那里。而巴西本地的巧克力甜品依然保持了可可原本的味道。松露巧克力再淋上点炼乳,最后的口感类似布朗尼。反正我是丝毫没有抵抗力.......
巴西女郎火辣鲜艳,就像巴西北部地区的餐桌上那些融合了非洲、欧洲风格的蟹肉和奶酪,美得让人眩晕。
外人对巴西的印象既有贫民窟、也有食人族。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面,即便是在巴西的贫民窟,你会发现,依然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喜欢我的话,就给我点赞关注+赞赏吧~~~~么么哒。
以往内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