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红楼梦》作者之争可以休矣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此书作者是谁?一个看似毫无疑问的问题,虽然多少年来已经过诸多红学家埋首穷究的考究论证,但至今却还是众说纷纭。尽管在《红》书第一回正文中曾提及,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但不少人一直持有异议。直到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以后,《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观点遂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并逐渐为大家所公认和接受。稍后发现的脂本脂批又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强有力地支持了胡适的结论。

同样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曹雪芹同时代的好友富察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近年来仍陆续有人挑战定论,提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其中有曹寅说、曹頫说、曹寅之孙说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还设想曹顒并没有真死,而是隐居或出家了,藏身起来写《红楼梦》。更有人更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从18世纪乾隆盛世还原为17世纪明清交替时期,对《红楼梦》的作者也自然乱点鸳鸯谱,落到了戏曲家、当地“百年望族”后人洪昇以及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开创者吴梅村的头上。

然而2006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西溪文化与《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由于一位“红学家”的造势,使他又成了一个光环下的焦点人物。这位来自吉林的红学家没有将聚光灯对准众所公认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是将它转移到了洪昇身上。这位自称对红学经过近二十年考证研究的学者土默热,在研讨会上提出了石破天惊的“土默热红学”,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从18世纪的乾隆盛世还原为17世纪的明清交替时期,把《红楼梦》的地理背景从“曹家店”还原为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溪,把《红楼梦》的文学背景从文字狱森严的乾隆中叶还原为“情教”盛行的明末清初,把《红楼梦》人物的生活原型从江宁织造府还原为“百年望族”洪国公府,把那些聪明美丽的金陵十二钗还原为蕉园诗社的“十二子”(史称前“蕉园五子”后“蕉园七子”),把《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从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小说家曹雪芹还原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戏剧家洪昇。“土学”认为:洪氏家族自宋代起就世居西溪,历史上多出官宦,尤在明清时最为鼎盛,被誉为“百年望族”,在西溪留有众多遗迹。洪昇出生于1645年清兵下江南时的兵荒马乱之中,前半生曾过着肥马轻裘的优裕生活,但在中年以后连续遭逢了三次“家难”。第一次“家难”是“子孙流散”之难;第二次“家难”是抄家之难;第三次“家难”是“斥革”之难。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洪昇带着心灵上的伤痛,返回故乡杭州。从这一年到去世(1704年)的整整十二年时间,洪昇怀着满腔国仇家恨,创作了不朽的名著《红楼梦》。《红楼梦》的创作目的就是通过真实地描写改朝换代时期,一代青年男女的人生沉沦悲剧,抒发胸中的国仇家恨。    

作为明末清初发生在西溪的一个真实故事,《红楼梦》书中大观园“芳园筑向帝称西”,杭州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当然可以称为“帝城”,西溪的位置正在杭州西边近郊,位置恰好符合。“衔山抱水建来精”,“楼台高起五云中”,西溪正是“衔”老和山、小和山、午潮山,“抱”转山河之水,山水形势也与书中描写完全一致。由大观楼、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五个院落式建筑组成的核心景区,其原型就是西溪的御临镇、西溪山庄、沈家村庄、花坞和洪园。它们都集中在深潭口附近,构成一组优美的建筑群。藕香榭的原型在今天的曲水庵,曲水庵旁至今尚有藕香桥地名可证。紫菱洲的原型在今天的茭芦庵,这里确实盛产红菱。书中描写宝玉和贾母两次去芦雪庵,都是“棹雪”而来的,所谓“棹雪”,就是乘船穿过芦花荡的意思,也就是今天的秋雪庵。书中的铁槛寺原型在今天的西穆坞,这里是洪家祖坟所在地,今天仍有石人石马为证。

“土学”还认为,洪昇有十二位聪明美丽的表姐妹顾玉蕊、徐灿、柴静仪等,她们是清初杭州的著名女诗人,曾结成当时名动天下的女子诗社——“蕉园诗社”。洪昇年轻时与这些姐妹们一起在西湖和西溪的明山秀水间,春歌桃花,夏咏荷花,秋唱桂花,冬赞梅花。“蕉园诗社”前后十二个成员的命运都可以归入“薄命司”,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就是《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

据土默热自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备课明清文学史时,把《长生殿》和《红楼梦》找来重读。细读慢品之下,突然产生一个想法:《长生殿》与《红楼梦》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但作品的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人物性格、神化系统、悲剧结局都是那么的相似!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或是后者刻意模仿,或作者根本就是一个人。”他进一步指出,脂批透露的《红楼梦》作者为“芹溪”,“芹溪”是洪昇早期使用的一个别号,康熙十年他在为《天宝曲史》一书校阅时,使用的署名就是“芹溪处士”,这在当时的《天宝曲史》刻本中早有记载。土默热解析了《红楼梦》作者由洪昇变为曹雪芹的“真相”。洪昇的人生最后一站,是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度过的。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底,应曹寅之约,洪昇赴江宁织造来南京“畅演三日《长生殿》”,他是带着“行卷”来到南京的,目的是请曹寅帮助刻版印刷。土默热认为这些“行卷”应为《红楼梦》的手稿。但洪昇回家途中因酒醉失足落水淹死,“行卷”从此落在曹寅家,曹寅晚年因债务山积未能出版其书稿。直到乾隆中期,曹雪芹翻出了这些手稿,引发心理共鸣,于是开始十年的“披阅增删”。 

这一考证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红学界掀起轩然大波,虽有赞同附和者,而反对驳斥者更众。有学者嘲笑说,这简直是“立足于无知的'考证’”。

2018年春节期间,网络上惊现一篇《旧时真本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坍塌》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让所谓的《癸酉本石头记》着实又“火”了一把。很多喜爱《红楼梦》的朋友,对于《红楼梦》(或曰《石头记》)的版本大约都能略说一二,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等。然而这个所谓的癸酉本,相信即使在红楼爱好者中,估计至少有八成朋友对其闻所未闻。说原本为何莉莉(化名)所持有,因此被称为“何初本”据何莉莉所称,本书为其祖传家藏,原书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因而也简称为“吴本”“吴祖本”“吴氏石头记”。关于本书来历,据何莉莉透露:“(我)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何莉莉还摘录了少量与通行本前八十回相异的文字和批语,而这些批语中,有一条更是石破天惊:即《石头记》的作者并不是曹雪芹,而是吴梅村!这也是《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一书名的来历。

“吴学”根本不值一驳,正如有人讥讽说,仅就吴梅村“汉奸”之罪戾,他根本无法解读贾宝玉的叛逆个性,更何况《红楼梦》中的若干情节都是在吴梅村死后才出现的,他难道能未卜先知吗?与钱谦益齐名的明清之际著名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他诗名远扬,但一生活得并不轻松,有两件事使他困扰不已,悔恨莫及:他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由于糊涂地当了清朝的官,使他写下了生命中的耻辱一页。他又没有做另一件该做的事,因为懦怯地拒绝了秦淮名妓卞玉京主动抛来的绣球,几乎影响了他后来的整个生活。晚年的吴伟业写了许多诗,不断地对这段爱情追忆和追悔。

    这个卞玉京是谁呢?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不能,绘画艺技十分娴熟,落笔如行云,而尤擅小楷,兼通文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玉京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才子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

    崇祯十四年春,吴伟业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不期与同来送行的卞氏姐妹相遇,卞玉京那高贵脱俗而又略含忧郁的气质令他倾倒。席间卞玉京作七绝一首为吴志衍送行:

    剪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兰楫渡江皋;

    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

吟罢,卞玉京手抚几案含情脉脉地望着吴伟业,低声问:“亦有意乎?”一时犹豫,使吴伟业第一次错过了丘比特射来的箭。在后来的频繁交往中,二人藕断丝连,感情渐深,卞玉京遂大胆地给住在长干里寓所的吴伟业发出书简,表明以身相许之意。此时正盛传一个消息,说崇祯帝的宠妃田氏之兄田畹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玉京等。有才无胆的吴梅村慑于国舅权势,又一次辜负爱神的垂青,仅在卞宅盘住一两日,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两年后,卞玉京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七旬名医郑保御,郑氏专门为其筑别室以居。卞玉京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答郑氏之恩,她用三年时间为他刺舌血书《法华经》。

其间时局瞬变,明清更迭,在梅村别墅蛰居近十年的吴伟业,一直惦记着红颜知己卞玉京。一次他偶从常熟钱谦益那里得知卞玉京自南京到此,极欲求见。顺治七年一个秋日,在钱氏的撮合下,卞玉京姗姗而来,但却托病不见。吴伟业在百感交集、黯然神伤之中,挥笔写下了四首《琴河感旧》,其三为: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

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

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

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

    青山(衫)憔悴,红粉飘零,沦落天涯,情感依然。回想当年在卞玉京侨居的横塘初次会面,至今感念佳人对自己的一片深情。数月后,卞玉京着一身道装,在侍女柔柔陪同下,乘舟到太仓吴伟业家探望。她为旧友操琴,娓娓诉说着南都崩溃之后秦淮佳丽的悲惨遭遇。吴伟业感怀不已,声泪俱下,写下长篇叙事诗《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卞玉京离去时,他一直相送至百里之外的苏州横塘。过了十来年,她就在忧郁中离开人世,死后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康熙七年九月,年届花甲的吴伟业踏着萧萧落叶,前往惠山拜谒卞玉京墓,献上了一首悲苦愁郁的爱情绝唱《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为此生的未了情缘,表述了自己的歉仄愧恨之情: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吴梅村总算说了句老实话,他的两次人生选择,使他变得“轻如鸿毛”。

后人对《红楼梦》作者的大胆想象和猜测,大概也足能写一部新的《红楼梦》了。不过不管信服不信服,胡适对《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考证已为绝大多数红学家所公认。传统红学一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十八世纪的曹雪芹,是以曹家任江宁织造时期的繁华生活为创作原型的,并由此产生了所谓“曹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