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建立伊利汗国后,为什么不回中国和忽必烈争夺汉位?

旭烈兀为什么不回来和忽必烈、阿里不哥竞争蒙古大汗宝座呢?不是旭烈兀太高尚,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旭烈兀不是很能打吗?很能打的旭烈兀争夺汗位心有而力不足。

旭烈兀的老爸是托雷,大哥是蒙哥,四哥是元世祖忽必烈,七弟是阿里不哥。为什么不提旭烈兀的二哥忽睹都、三哥、五哥以及八到十一弟呢?因为除了这些人不是本文的主人翁外,老二、老三、老五存在极低,老八他们又太小。关键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他们同父同母,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是托雷的嫡子。

他们的母亲叫克烈·唆鲁禾帖尼,她这四个儿子都是大汗,被誉为“四汗之母”。遗憾的是,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做大汗都是她去世之后的事了。让人痛心的是也正是他这四汗的儿子,汗(皇)位只有一个,天无二日,肯定要争的。老大蒙哥靠实力取得汗位,没人(弟)能争,没人(弟)敢争,甚至说没人(弟)想争。蒙哥出身高贵,他养父是三伯父元太宗窝阔台,养母是皇后。蒙哥很能打,跟着三伯父南征北战东攻西讨,屡建奇功,拿下斡罗斯,活捉钦察汗。

蒙哥人狠话不多,人俭脑子活。蒙哥在位时,令小老弟阿里不哥监国,派忽必烈征南,命旭烈兀西伐。旭烈兀蒙古语的意思是战士,真是人如其名,旭烈兀像蒙哥更像他那一代天骄的爷爷成吉思汗超级能打。

这点忽必烈不行,忽必烈拿下了大理,攻打南宋很吃力。蒙哥御驾亲征,在攻打钓鱼城时,被英勇的南宋军民射伤,随即身亡。蒙哥蒙古语的意思是永久,没想到死得这么突然,对于继承人也没安排。

第一、旭烈兀很忙。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汗位争得你死我活,战神一样的旭烈兀竟然置身事外,竟没有参与宝座之争。他不是不参与,而是他很忙。自从蒙哥1253年命他西征之后,他忙得不可开交。于1256年渡过阿姆河,一路所向披靡,打败了波斯西部的鲁尔人,消灭了波斯南部的阿萨辛派。1258年2月20日,旭烈兀处死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标志着《一千零一夜》第二部分发生地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灭亡。

旭烈兀的西征引起中东的恐慌,1258年8月,波斯摩苏尔、法尔斯及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还有亚美尼亚等国纷纷发来贺帖,献上投名状。到了1259年9月12日,兵分三路攻打叙利亚。

有个词叫得陇望蜀,旭烈兀此后一边攻打叙利亚,一边想着打埃及(当时叫密昔儿)。为了打埃及,不惜和教皇交好,甚至教皇都劝他皈依基督,但最终埃及还是死里逃生了。因为旭烈兀来大活了,术赤家族忽里、巴剌罕、秃塔儿、秃篾干、秃蛮、明罕有想法——单干的想法,至少投靠拔都的钦察汗国的想法。旭烈兀把他们全杀了。钦察汗国在北边,伊尔汗国在南,当时西征时,术赤家族的六位王爷也是随旭烈兀一起出征的。此时拔都的弟弟别儿哥为汗,他是做穆斯林成为大汗的,所以他对旭烈兀征讨中东不满,要征讨也是自己征讨啊!他不能容忍的是旭烈兀染指阿塞拜疆,尤其是屠杀他们家族的六王爷。

旭烈兀只能停止西征,和钦察汗国开战,此时蒙哥驾崩两三年了,天下早已大定。

第二、旭烈兀太远。

蒙哥是1259年8月11日驾崩的,那时旭烈兀还在一群小国纷纷称臣中欢心不已,这种万国归附很让他开心。他最开心的时候,蒙哥却突然死了。从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所在地)到巴格达太远了,就是靠着八百里加急也得一两年。更何况,忽必烈是秘不发丧的,然后突然就宣布自己选上了。

留守在位于今天外蒙古前杭爱盟(省)的哈拉和的林阿里不哥,半年多才得到消息,他悲伤而愤怒。悲伤是大哥驾崩,愤怒的是三哥不仗义,这天下明明是自己的。

蒙古继位不同于中原的嫡长子,他们是反其道而行之,实行的是幼子守灶制——最小的孩子接班。正如嫡长子在实际执行中走样,幼子守灶也是。就像忽必烈的老爸托雷,他是铁木真的老四,兵力最多,实力最强,后来还监国,可在继位上成吉思汗坏了规矩让老三窝阔台继位。

窝阔台有能力有水平啊!蒙哥被选上也是这个原因,论能力旭烈兀要高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可旭烈兀因为太远,得到消息时都晚了,更别说匆忙往回赶了。这就是典型的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縞。

第三、旭烈兀为子。

不管旭烈兀离得多么远,总能收到消息的。除了他有不少亲友在东方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药木忽儿也在京师(哈拉和林)。因为旭烈兀也知道,这天下迟早是阿里不哥的,儿子留到京师最好。

谁知道忽必烈1260年5月5日称汗,本来阿里不哥想得是把忽必烈调回京城,然后逼着他选自己,谁知道忽必烈先发制人,打了阿里不哥一个措手不及。阿里不哥很快在众臣的选举下继位,并宣布忽必烈非法,随后兵分两路,派军南下。

忽必烈才(打仗)高不过旭烈兀,幼不过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以幼弟(子)守灶为名,获得了正统地位,可谓众望所归,更何况忽必烈有些汉化,得不到守旧派的支持。药木忽儿同样是阿里不哥的坚定支持者,他肩负使命,统率大军南征。旭烈兀打仗有一套,但他儿子药木忽儿不行,阿里不哥更是战渣。

如果旭烈兀回来夺位,其子必死无疑,就是回来支持任意一方,其子被杀的可能性也很大,他也只能让子弹飞一会儿了。后来药木忽儿在阿里不哥战败后,投靠了忽必烈,你说旭烈兀不支持忽必烈行吗?至于册封他为伊尔汗国的汗那都是1264年的事了。

第四、旭烈兀割据。

1260年旭烈兀忙着打叙利亚,又忙着收拾朮赤家族的六个小王爷。好不容易把他们搞定,你让他回去夺位他还真不干,哪有割据一方称汗的好。

旭烈兀是很能打,但他真的赌不起。他重兵撤回,多年征伐之功将毁于一旦。灭亡的中东小国们想死灰复燃,投诚的小国们要独立自主。就是说他们不足为患,那被激怒想着报仇的钦察汗国呢?更何况重兵回去,沿途后勤保障,长途跋涉,匆忙回赶,到了东方,早是一支疲惫之师。忽必烈再不能打,也比中东诸国强吧。就是阿里不哥也比中东诸国强。到时候,旭烈兀要么战败流亡,要么战败被杀。就是流亡,那多年的西征战果都会消失,到时候钦察汗国联合中东诸国,旭烈兀没一点翻本的机会。

第五、旭烈兀仗义。

旭烈兀和钦察汗国打是为割据,但只要能割据,东方无论是被忽必烈锁控还是让阿里不哥所掌,那都是自己的亲兄弟。既然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也考虑儿子的安危,倒不如打造仗义人设。从正统而言,他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但从保护儿子的方面,他又不得不支持忽必烈。

他支持忽必烈的天下,但反对忽必烈对阿里不哥赶尽杀绝。他一直劝忽必烈对弟弟高抬贵手,强调那是兄弟,亲兄弟不是朋友。他的奉劝,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换来的只是忽必烈伊尔汗国的正式册封。

在这一场宝座的争夺战中,最能打的旭烈兀因为没有地利,顾及亲情,确保割据,防御钦察等诸多因素,而置身事外。虽然没有入主中原,但安享中东,他也知足了。当然,大胆推测的话,可能他有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只不过没有那样的时机而已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