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老话说“朔日不出门,望日不回家”为何不能回家
不久就到春节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彼此诉说着一年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同时也扶持,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盼。而春节走访必不可少,然而在农村中很多人都是比较注重挑选时辰出行的。农村老人常说“朔月不出门,望月不回家”,这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朔月和望月?
在我们传统纪日历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农历。而农历则是根据月亮盈亏变化规律制定,从我们地球角度看月亮,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在农历上每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称为朔月,这个时候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为同一天线上。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朔月的时候是看不到月亮的。
而农历初一一直到十五,在每一天月相变化呈现的形状都不一样。从农历初一开始逐渐到十五,月相达到满月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望月。因此俗语所说“朔月不出门,望月不回家”,就是指在农历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要出门,而到了十五不要回家。
以前农村人们经常认为在初一和十五都是不太吉利的时候。从以前人们认为,这两天是各路牛鬼蛇神集中出行的日子。如果这两天选择出门或者在外活动,那么就会遭遇不好的运势,是比较避讳的日子。如今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和十五我们在农村或者乡镇大街上都基本上很少看到看到出来四处活动的行人。
按照古人的经验,在朔月当天以及望月当天月亮和太阳左转的特殊关系,最终导致地球引力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很多重大事件上巧合地和这两天结合在了一起,最终经过口口相传而形成了“朔月不出门,望月不回家”的俗语。
如今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很多人已经不太注重这些的说法。初一不出门,十五不回家现象也被逐渐打破。很多人为了生活奔波,每年初一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人踏上了返乡之路。只能说时代在改变,很多人也无暇顾及这样的说法了。
对于朔月不出门,望月不回家的习俗,你们那里现在还有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