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之药后瞑眩
谈笑之药后瞑眩:陈博士按,我们中医人都知道,所谓“药后瞑眩”,实际上是疾病向愈的标志,表现为药后胸闷恶心、昏沉欲睡、头目昏花等症状;做医生这么多年了,碰到“药后瞑眩”的患者不少,其中两个药后瞑眩的患者印象比较深刻。大概是06年冬季,放寒假在家,来了个50余岁女性病人,一派阳虚水湿内停之象,当时流行火神派郑钦安及李可用药方法,当即辨证予以肾四味及调补气血之药论治,开了六剂,此患者离我家不远,第三天中午患者风风火火跑到我家,诉说今日头部晕眩,自觉如坐舟中,摇摇晃晃。我知此为疾病向愈征兆,乃古人所说之“药后瞑眩”,于是好言安慰。因我家数代行医且又我是博士,患者信服而去。六剂服完,又进六剂,病情大好。另一病例为14年9月病例,一患者顽固性湿疹,辨证后予以从革解毒汤方意处方论治,开了一周,服药三天后患者来告知眩晕不适,因有前例,告知继续服用,半月余疾病基本好转。瞑眩之事,古人真乃诚不我欺。“瞑眩”之本义,汉《说文解字》释:瞑,翕目也,翕,合。入睡则目合,字或作眠;冥,幽暗,无所见,谓眼无所见。眩,目无常主也,眼睛昏花,视物不定。战国末期《吕氏春秋》:“瞑者,目无由接也。””唐《孔颖达疏》曰:“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元《丹溪心法》:“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药后瞑眩”的意义,滥觞肇迹,古籍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孟子·滕文公上》:“《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赵岐注:“瞑眩,药攻人疾,先使瞑眩愦乱,乃是瘳愈。”唐顺之《杨教师枪歌》:“问君何为技至此?使我冯轩神眩。”为什么会有“药后瞑眩”,搜求于古人,原因大概如此:1.旧病宿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不畅,正气虚邪气盛,药后正气得助,与邪相争,邪气溃散,则得瞑眩。2.患者阴阳不平衡,药后将人体的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向平衡的状态转变,因此发生瞑眩。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