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娟:父爱如阳光

第一次来到父亲家时,我三岁。记得当时屋子里有很多人,外婆指着一个身材修长、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弯下腰拉着我的手“他是你父亲,喊一声”,来到他面前,一声怯怯的“父”喊出了心底对父爱的久违渴望。父亲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哎,伢儿乖”。由于生父长年在外地工作,幼年时都是母亲在田里干农活,弄个萝筐把我放在田头,给点炒货当零食。我对生父一点印象没有,很自然就接受了继父,把继父当成我唯一的父亲。第一次见面,父亲亲切的话语、慈祥的笑容有如春天的阳光清新明媚,温暖着我的心房,照亮我整个童年生活。

那时候,农村里大人每天要到生产队上工,村里没有幼儿园,父亲怕我一人在家孤独,抓了一只刚满月的小花狗陪伴我,还买了一个红色塑料球给我玩。我每天跟小花狗戏耍玩闹,有时候把小塑料球扔出去,让小花衔回来。后来来了一场打狗运动,可怜的小花被可恶的打狗队员从我怀里硬生生抢走,摔死了,我伤心了好久。

不忙的时候父亲也陪我玩,看父亲仰着头把球往天空抛,他抛得好高,塑料球很轻,好长时间才落到地面,我就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就能像父亲一样把球抛得很高、很远。

有一次我让父亲坐下来,帮他扎小辫子。我站在他背后一手抓着他头发,一手拿着梳子,叫母亲拿来皮筋,由于用力不均,父亲疼得咧着嘴。终于大功告成,父亲顶着冲天辫对着母亲炫耀:你看,我丫头多能!

刚满六周岁时,我跟着邻居家比我大一岁的小玲来到倪厦小学报到。当时,老师拿了几支粉笔让我数,数得对,就入学过关了。老师问我姓什么,我说姓陈(我偷用了父亲的姓),其实我生父姓戴,根据同辈的字取,中间是应,再加上小名叫“娟儿”,从此,陈应娟就成为我一生的代号。

一年级下学期开学两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开始发热,右侧腋下感觉疼,当时以为是感冒了,但老是不见好转。后来腋下瘀青了一大块,父母赶紧送我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得了胸膜炎。

先是在乡医院治疗,一个月过去了反而更严重了,外婆陪着我,也累病了。当时家里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拖拉机,父亲用平时拖粮食的大车拉着我转到了离家三、四十里地的县人民医院。妈妈在家一边上工,一边照顾一岁多的弟弟,父亲在医院照顾我。医院里的邻床是个跟我一样大的男孩,跟我同样的病,他家是如城西边何庄的。

那时候医院的医生态度很和蔼,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有一次,父亲陪我去治疗室,父亲抱着我,医生用手在我背上点了几点,一边安慰着“一会就好,不疼”,父亲用手遮着我的眼睛,让我别害怕,然后医生用针筒抽出一筒的脓液。返回病房时,一阵哭声传来,原来是那个跟我同病相怜的男孩,刚刚离开了人世,他的父母号啕大哭。而我——真够幸运,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父亲的耐心陪伴中病情渐渐好转,医生说大年初四、五可以出院了。由于考虑到春节是个团聚的节日,除夕那天,母亲来到医院,父母接我出院了。

一跨出医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父母为我穿上厚厚的棉大衣,围上围巾,父亲背着我,母亲扶着父亲,一路行走在没膝深的雪地里,外面是天寒地冻、大雪封路,父亲和母亲艰难前行着,而我趴在父亲的背上舒舒服服,渐渐进入梦乡:我们一家四口行走在鲜花丛中,我和弟弟追逐戏耍,扑着蝴蝶,欢欣雀跃。是父爱幻化为一轮夏日骄阳——光芒四射,把这人生旅途的冰雪融化,给予我生命的暖流和成长的力量。

出院以后,由于我身体虚弱需要营养补充,父亲经常用一口小网从河里网点鱼回来煮给我吃,夏天提着一只铁丝篮,摸点螺、河蚌、蚬子。螺、河蚌炒着吃,蚬子和丝瓜、面粉一起做饼吃,特别鲜香可口。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摸到一只河蟹,回来蒸着吃,我和弟弟一人一半。虽然很少,却让我们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有句俗语:行当三种苦,行船、打铁、磨豆腐。为了一家的生计,父亲就做过其中两种苦行当,行过船、磨过豆腐。当时父亲买了一条小水泥船,自己做了一条长竹篙,挣点运输费。由于父亲早年营养不良,长得单簿,装货、卸货全靠力气,常常累得精疲力竭。几年以后船坏了,就开始卖豆腐。父亲每天晚上做好豆腐、茶干,第二天,天不亮,就挑着豆腐担沿途叫卖。由于冬天经常跟冷水打交道,父亲四十多岁就得了关节炎。父亲生性善良,遇到那些穷苦老人,家里孩子多的,就赊给人家,名义是赊,其实是送,以后根本就不收帐了。父亲还做过很多苦活:挑过河,农村现在四通八达的一条条大河,就是我父亲那一代人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土挖出来,再运到指定地点,就一条扁担、两只畚箕,一趟一趟挑上来;挑过粪,七、八十年代,农田主要靠大粪施肥,父亲上工,主要就是挑粪这样的苦活;挑过窑,八十年代,父亲承包了一口小土窑,买泥土做成砖头胚子,运到窑孔里烧制,在烧窑的过程中,要不停地挑水从窑顶往里面砖头上倒水,这种活既苦又危险,几十米高的窑,需要十分小心。

父亲苦着自己,却从不肯苦我们。高中毕业那年,我没有考上大学,父亲怕我干不动农活,就找原来的班主任丁先生,想让我复读。很多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复读,怕花那个钱,孩子不上学还能挣工分。有人劝父亲:姑娘终归人家的人,花这个钱不值得。父亲这样说:儿子姑娘都一样,我尽力就行。为了筹够学费,父亲卖了家里还没长大、长壮的一头猪。因为有父亲的全力支持和无悔付出,我这个笨鸟复读了几年终于考上了一所中专,毕业以后,有了稳定的工作。父亲就是那秋日艳阳——穿透乌云,为我带来晴空万里。

我们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父亲的关节炎却越来越严重了。手脚渐渐变形,类风关累及心、肺功能。由于这种病没有特效药,只能尽量控制延缓病情发展。每次回家我都开几百块钱的药带给父亲吃,父亲床头柜里塞满了治疗各种病的药。有一次,母亲有点不舒服,就拿了点药吃,被父亲训斥了一顿:病人吃的药,好人哪能随便乱吃。从此,母亲有点头疼脑热的,父亲就像医生一样找对症的药给母亲吃。

父亲得过两次脑梗,由于他乐观豁达,恢复都很快,几乎都没有后遗症。路上经常看见一些坐在轮椅上的人,考虑到父亲的病情,我们也置办了轮椅和家用氧气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轮椅只坐了两次,氧气箱就用了一次。父亲第二次脑梗出院后腿脚不便,母亲让父亲坐轮椅上,她在后面推着走。推了两次,父亲嫌母亲不熟练,遇到不平的地方,或者上下坡的地方,索性自己站起来走,不再肯坐轮椅了。实在走路不便了,就用上了我买的一根四只脚的拐杖,走累了,可以扶着拐杖休息。

去年,父亲虚岁73,生日的时候,没胃口不想吃东西,在村医疗所挂了几天点滴,还是没有起色。有一次夜里胸口疼得后背冒冷汗,只以为是胃疼,后来人渐渐没有力气。弟弟那几天在家农忙收麦子,看着父亲身体不见好转,带他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心梗。

在医院里,通过治疗,父亲想吃点东西了,我松了一口气,父亲又挺过来了。到夜里,父亲感觉胃部疼痛难忍,医生为他打了一支止疼药,住院第四天,医生宣告不治,“准备后事吧”这句话轻飘飘地从医生嘴里说出来,传进我们的耳里,锤进我们的心里,叫我们赶紧回家,怕父亲等不及到家就离世。

华灯初上的夜晚,120救护车载着父亲和我们,回到家,回到他一砖一瓦亲手烧制盖起来的房子里。到家,医院的氧气也撤走了,父亲的呼吸一下急促起来,看着父亲难受至极,我们赶紧拿出家用氧气箱,吸上氧,父亲舒服多了。坐在父亲的脚边,我帮他按摩脚底,由于血管堵塞,父亲的脚寒如冰,父亲的能量已经耗尽了。

第二天即阴历5月11日11点25分,父亲停止了呼吸。一下子,我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忽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从树林里传来(家里有一片父母栽的银杏树林),而且外面是阳光明媚。这时候,我恨死了这热烈的阳光,恨死了这群鸟的鸣叫。为什么不是电闪雷鸣?为什么不是狂风大作?为什么不是暴雨倾盆?为什么不是六月飞雪?

现在想起来,那百鸟和鸣何尝不是一首生命的交响乐,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总结。那是唱给正直善良、勤劳朴实的父亲的一首赞美诗啊!那热烈的阳光,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的爱,有如冬日暖阳——经久不衰、温暖绵长。

作者简介:

陈应娟,原籍如皋,现居南通崇川区。真诚善良、勤劳朴实。热爱生活,喜欢旅游、读书。

(0)

相关推荐

  • 周兰芳老师深情忆父爱之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追忆父爱

    〓 第 1510 期  〓 文|姚春  编辑|王成海 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我的老父亲,请你再爱你的孩儿们一回-- 相传,母亲给了孩子血肉,使他们成长:而父亲却给了孩子骨骼,使其 ...

  • 墨海听潮第125期 || 父亲 || 诗歌雅集

    本期诗家 |孙玉海|邬云峰|陈昌松|子珺|夏青| |黄泽宇|蒋厚雄|王振江|何平|晓春| |蔷薇花开|上官鹏飞|那片树叶|风文| |八千子|彭英杰|风扬微波|王屋山人| |七少羽轩|鸿曦子|曾巧莲| ...

  • 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记我

    父爱是一道光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濒临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父爱如山,它没有修饰,没有言语,却始终耸立在我们的生命之源,伴随着我们走过每一条坎坷而孤独的路程--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北风狂吼的日子. 阿 ...

  • 在父亲的树荫下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父亲>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母亲对子女的 ...

  • 陈旺全||父亲

    幼时, 父亲是我的坐骑, 我骑着他满炕乱跑, 享受着驰骋疆场的快感. 我可以命令他扛着我, 去田野村庄到处转悠, 享受着游山玩水的惬意. 少时, 父亲是家乡的黑谷堆山, 我任意向他索取. 饥饿时, 我 ...

  • 陈应娟:致远方

    致远方 作者/陈应娟 远方是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 你身外的世界 我心里的故乡   远方是 秋水伊人陌上少年 各自美丽各自芬芳   远方是 你与春天同幸福 我对秋月诉衷肠   远方是 你是那天山雪莲怒放 ...

  • 沉重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者:李凤仪/蔡秀娟/尹利/盛歌/王世金/归来煮白石/俞新生)

    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李凤仪) 风吹动敞开的衣襟,稻花抽穗 飘扬,像您霜白的头发 它们听惯了您的叮咛,见惯了您的笑容 沉甸甸的稻谷弯成了您操劳的身躯,一望无垠 广袤的土地饱胀如您谦卑的心 您走过 ...

  • 刘佩娟:京二胡之父王少卿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与梅兰芳大师长期合作的王少卿先生,不仅是位杰出的京胡大师,也是京二胡的创造者,与此同时,他还设计发明了非常系统及规范的京二胡演奏技法.在为梅先生剧目设计唱腔及合作演出的同时,他潜 ...

  • 蔡秀娟:喝火令•父亲节祭父(外一首)

    文/蔡秀娟 梦可招魂见, 心如寄字逢. 把樽前腊酒开封. 珠线泪盈盈下, 身冷室间空. 莫道分离苦, 只期隔世重. 未须愁里别音容. 怎忍思亲, 怎忍父西中. 怎忍夜深无寐, 枕卧满窗风. 鹧鸪天·荷 ...

  • 明代陆娟的《代父送人之新安》

    <代父送人之新安>   明  陆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译文 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人们饮罢了饯行的醇酒. 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 ...

  • 王杭娟和余玉蝉,师徒档的《血手印·抗父》

    <血手印·抗父>表演者:王杭娟.余玉蝉 <血手印·抗父>表演者:王杭娟.余玉蝉 Show More

  • 【广东】邓思哲《​父与子》指导老师:许明娟

    父与子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邓思哲 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吃饭,妈妈从厨房里端出一盆香喷喷的红烧肉,爸爸看见了,用手指着红烧肉说:"这么香的红烧肉,我先吃一块吧."妈妈生 ...

  • 96年沈美娟代父签下一份特殊文件,成全了沈醉“最后奉献”的遗愿

    1996年3月18日晚,北京某肿瘤医院. 此时,一位老人面色苍白,无比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并艰难地喘息着.老人的女儿就跪在老人的病床前,握着老人的双手,大哭着说道:"爸爸,你怎么啦?怎么会这样 ...

  •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二)——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

    作者:洛 秦 内容提要 陈聆群.陈应时教授是我的老师和同事,提携和指引我走上学术道路.与二位先生学术共事的30多年经历,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陈聆群先生是一位中国近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