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琴:裹粽子,话家常

我裹粽子纯属心血来潮,无意间在早市看到了箬叶,这个名字似乎很是偏颇,其实是芦苇叶,但我们老家就是这么叫的,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也是老家习惯,我们不叫包粽子叫裹粽子。异乡客地,又是个不洋不土的人,对于年节很是不讲究,今年有些例外,孩子要中考了,而且中考遇上了端午节。

当然说买就买,想学就试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家里还有一些糯米,还是去年冬至舅舅来电话,嘱咐我如果回老家让我记得一定要拿的,原话是“你舅母给你们准备了些糯米,自家长的。”我当时也并没留意到这是舅舅意识清楚时,最后一次和我说事了,这事儿,是他对我们的守望和牵挂。我的记忆中,妈妈没有裹过粽子,大概是不会吧,但却很清晰的记得妈妈说过舅舅会。而且在母亲的描述中,舅舅会的还不是常规的,是他们小时候会在外面裹一种盒子,然后就地生火煮了吃了再回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应该是深刻而充满童趣的回忆,类似的故事还有就是几个女生去谁家串门聊天,另一拨小伙伴——当然是男生——负责去人家的树上摘桃子,以此类推,他们在外面包粽子煮粽子的食材也一定来之不易,说不定是小伙伴们各自从家里“顺”出来的。母亲说这些的时候总是淡淡的,我无法猜测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意犹未尽,但我总能依着这样的描述想象出无数美好的画面,夕阳西下,舅舅骑自行车载着母亲回家,他们心照不宣的守着他们的小秘密。多年后的周末,我领着妹妹步行去舅舅家,饭后外公或是舅舅用自行车送我们回家,无论是在舅舅家还是回到自己家,我们永远不会告诉大人路上发生了多少有趣的事情,但二八杠的后座是无比宽大的,乡间的小路是宁静而安详的。

既是学,那总得找个“师傅”吧,微信正和朋友搭讪,老家人,很自然的,问:会裹粽子么?早市买了箬叶,想学。回答很简单:不会。复制粘贴,换个人问,回答让我有些意外,这个一直在我心中无所不能的老师语音:我不会裹粽子,因为婆婆会,所以没学过,但我知道要先把米泡上一整天。这回复我失望之外还有些嫉妒,有人做,所以不需要操心,这个理由很是幸福。想起前几日,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问我“你那时候出差孩子谁管的”,我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所谓的那时候并不是很远,大概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母亲领着孩子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于是同时想起那时候我只要会上班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呢。现在呢,朋友因何有此一问,大概是现在我在身边人眼里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主妇了,孩子后勤家务琐事是我生活的主旋律,除了这些大抵就是个“生活没激情,工作少热情”的中年人。是啊,不知不觉,我就这么“转型成功”了。问了两个人,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我只能致电我的“万能宝书”——老家的邻居,我叫她婶娘,婶娘告诉我:箬叶要烫一下,防止有虫,糯米不要泡,这样煮出来比较结实,煮粽子要细火慢煨。电话很短,我却像得到了某种鼓励,立刻开始给箬叶去蒂焯水,又用冷水泡上烫过的箬叶。糯米的处理因为得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建议,我选择把糯米泡了两个小时,对了,绳子,家里没有扎绳怎么办,想起抽屉里有塑料扎绳,总算齐了。一切准备妥当,动手吧,很是煞有其事的,我站在厨房的窗口,认真的把三片叶子错开叠在一起圈成漏斗状,用勺子加进米,压实,把叶子裹上,扎绳,成了。成了?我有些欣喜,这欣喜里还裹着几分意外,原本以为很难的事情,就这样被自己做成了,虽然有点不像样。我像是安慰自己的想:不管了,不管了,以不散为基本原则,管它几个角,是箬叶煮糯米就对了。这样想的时候,手上也快了,不大一会儿有了十个“成品”,我实在不好意思叫它们粽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十个成品煮熟之后,四个漏了,六个好的。炫食成癖的我当然少不得向老师晒图汇报,老师说我的手法是老家包法。女儿看到粽子的时候很高兴,我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鼓励:想不到你还会裹粽子呢。

第二次裹粽子是一周后,这期间用剩余的箬叶练习过一次,自以为技术更成熟了,不想却遇到了新问题,这次的箬叶比第一次的老了也硬了,裹粽子的过程并不比第一次的顺利。晒到微信朋友圈,收获了很多赞,也唤起很多人对“家的味道”的回忆,很自然的被问及是跟谁学的。是跟谁学的呢?真的不是我矫情,我真的是不知打哪儿看来的,做的时候想当然的就照做了,我还为自己的表现找到了理论根据,也是不记得什么时候好朋友莲姐在我质疑孩子的自理能力时跟我说:不用担心,我们做事孩子看在眼里,真有一天他们必须自己做,自然就会了。这席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再一细想,应验了的何止这一桩事。

今天是我第三次裹粽子了,孩子提议的,说带几个给她朋友,忙了一早上,很认真也很快乐,似乎有几分轻车熟路的感觉了。

蓦然想起:端午近了,舅舅快百日忌了,外甥是舅舅家的狗,从冬至到端午,我这狗时不时还能回舅舅家,可舅舅就这样渐行渐远了……

(0)

相关推荐

  • 笋壳粽子

    刘思来 小区门口有一个卖早点的大娘,每逢节日,大娘会做一些应季的食物.端午节的时候,我找大娘买粽子,大娘说:"出门在外不容易."送了我好几个粽子.看着大娘忙碌的样子,不由得想起母亲 ...

  • 吃不完母亲做的粽子【端午专辑·王映婵 | 文学看台1939】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视频 | 一岁萌娃给成年人上了一课.................... 视频 | 埃及无声短 ...

  • 谭喜爱:端午粽香忆儿时

    端午粽香忆儿时 谭喜爱 记得小时候,五月初五是小端午,我们一般不包粽子,只有五月十五大端午前,家家户户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碾好糯米,备好绿豆,花生米,买来粽叶,糖枣等. "五月五,冻死老黄牯. ...

  • 【清明,伤感又温暖】祭

    清明,是伤感的.想起离去的母亲了. 清明,是温暖的.也是想起离去的母亲了.母亲,离去已经五周年了. 祭 1 萧瑟秋风剥光了树们那些曾经丰盈的叶子.毫不怜惜. 每每这样的日子里,我便努力的想做一个梦,试 ...

  • 【端午特辑】端午粽香 ‖ 王斌

    端午 粽香 王 斌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穿过桃红柳绿,踩着季节平平仄仄的韵脚,古老的端阳节又从岁月深处一路遥遥走来.逢此佳节,在我的 ...

  • 【回味】迎年·记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的记忆中,只要时间的脚步一跨进腊月的门槛,就能闻到那浓浓的年味,买春联.置年货,人们开始忙年了.就像童谣里唱的"二十三,糖瓜粘:二 ...

  • 吕亚琴:“年检”感悟

    前些天去医院检查身体,种种经历.虽然时隔半月,体检结果也很好,我知道任我怎么努力也敲不出彼时的那种局促紧张不安焦虑,但还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感悟,以警戒未来的自己. B超检查,先做空腹的. &qu ...

  • 吕亚琴:世上又少了一个爱我的人

    世上又少了一个真心实意爱我的人,我的另一个父亲--父亲走后,像父亲一样指引我在人生路上前行的人,我最亲爱的大姑丈离开了我们,永远的别了.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我的父亲一定见上了他最信任的万圣哥了,愿挚 ...

  • 吕亚琴:亲情价

    看到这三个字是在朋友圈,是朋友晒出来的2018流行词,同时发的还有好几个,也都是这样带"释义"的,很有意思,感慨自己落伍的同时被这三个字感动了.于是很不经意的想起一些往事:那些年我 ...

  • 吕亚琴:廿之约

    路上,我在走着.无甚心事,脚步也不太匆匆.有微风而来,轻轻地,像什么人在温柔的拂,头发飘起来,不太凌乱,他喜欢.就像此刻这样微微一笑,他也喜欢,啊哈,头发做了颜色,也许他不喜欢,或者背地里还嘀咕一句: ...

  • 吕亚琴:腊八粥

    腊八,喝粥的日子.家乡似乎并不重视这个节日,或者是因为小时候出门不多,记忆中并没有隆重而又热闹的施粥场面,这粥,一般都是在家里吃上的,腊八的粥应该是腊月的符号,是"年根岁末"各种活 ...

  • 王亚琴——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职称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

    个人简介: 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 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紫砂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从小深受陶瓷艺术的熏陶. ...

  • 散文:我有一枚铜铃 | 亚琴 主播 | 香妞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我有一枚铜玲 亚琴 眼睛很酸涩,也很困,却一点睡意也没有.躺在床上,心中五味杂陈,有阳光也有酸酸的味道.一个翻身,清脆的铃声响起,侧身一看,原来是爸爸很 ...

  • 吕招琴,一个坚强的母亲

    视频中是在趴着串珠的吕招琴 残友佳缘手工群是由一笑潘桂银.秋语吕国庆.秋风明月先生和欢喜感恩的心老师携手,专门面对残疾人群进行的一个集"教.学.销"一条龙.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用自 ...

  • 【美文选萃】董亚琴 | 带着公婆上高原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董亚琴,夏县禹王人,芮城媳妇.现就职于临汾广播电视台.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散文<静等扣门声>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