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孩》
去年年底参加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论坛,见到了主持人李小萌。她告诉我,正在写一本《你好,小孩》的新书,想请我写一个序言。
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小萌这本书的审读版。以前看过她作为出品人和主持人的《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系列节目,以为这本书也是类似的套路或者是小萌作为一个母亲对育儿的一些经验的分享。认真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是有着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家庭教育著作,是一位新闻和媒体工作者用她的深度调查和比较观察的优势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对系统的思考。
“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是这本书的主题。我们知道,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对儿童不友好的。儿童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是缺席的,缺位的。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大会才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才出台了《国际儿童友好城市方案(CFCI)》,倡导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儿童权利,满足儿童需求,确保儿童参与。童年的长度决定国家的高度,对儿童的友好则决定了童年的高度。小萌用一整本书的内容在倡导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意义的重要理念,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倡导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意味着我们遇到的现实对儿童是不够友好和善意的,那么凭借目前的教育理念、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撑,我们想要做到这一点,真的是道阻且长。但可贵的是,我看到像小萌这样的一些理想主义者和公众人物,用自己的行为来推动这个重要的理念,这也是真正符合教育事业从业的基本准绳。
小萌做新闻调查和深度观察多年,她具备那种深入社会的田野调查专业能力,所以,这本书中大多数的案例和分析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和社会普遍适用意义的。她对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型过程中数十年的重大教育事件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分析,包括对很多亲历者的采访和调查。在这本书中,她在分享自己的观察观点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书中提出了许多儿童友好与善意养育的方法,并且用“小萌说”的方式提纲挈领地概括,其实质是希望父母们从“家长式管教”向“合作式养育”转变,从最基本的层面把对儿童的尊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也是儿童友好的核心认知,或者说我们全社会都应当把对儿童的真正尊重作为一个基本共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产生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儿童的精神的独立和天赋的自由成为可能,也才能让每个生命活出自己的光辉。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一个从儿童自我关系,到父母的亲密关系,再到社会关系的同心圆结构,构建了一个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的儿童友好网络。事实上,这个从内到外的关系,跟我对未来教育的趋势判断是异曲同工的。我认为过去的教育最大的难点就是教育供给的能力,让我们的教育不得不以学校、家庭为中心,或者以知识为中心,而未来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这种观念的变迁事实上反映了对人的根本关怀,这种真正的人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同理心的问题,而是用一种机制去实现对每个人的尊重。
除此之外,小萌的这本书把很多学术理念巧妙地结合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实际上是替我们大部分的读者做了很多扎实的理论功课,涉及心理学、教育科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把艰深的学术观点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许多家庭教育的观点由此变得更加亲切可感,如“孩子是天然的学习者”“家庭不是道德殿堂”“爸爸爱妈妈,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养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多边合作”“陪伴是心灵的共振和同频”等。同时,书中也有大量小萌与自己女儿的成长故事,真实感人。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用自己的行动加入到社会化的儿童友好教育事业中来。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